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校勘八则摘 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四十卷,《中华大藏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均只据各自校本列出异文,亦未见有综合校勘故本文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对校本,对《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的部分内容进行校勘 关键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中华大藏经 大正藏 校勘汉译佛典律藏中,学者历来多重视《四分律》之研究,而义净所译《根有律》则未受到重视实则《跟有律》内容丰富,语言简明易懂,所记载的大量有关佛陀制定戒律故事未于其他律藏中见对于研究古印度佛教制戒、汉传佛教戒律、佛教戒律演变以及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演变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其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下称《杂事》)尚未见有综合校勘《中华大藏经》本《杂事》以《赵城金藏》本为底本,(缺处以《高丽藏》本补),以《资福藏》(下《中华大藏经》本校记中简称资)本、《碛砂藏》(下简称碛)本、《普宁藏》(下《中华大藏经》本校记中简称普)本、《永乐南藏》(下简称南)本、《嘉兴藏》(下《中华大藏经》本校记中简称径)本、《龙藏》(下简称清)本以及《高丽藏》(下简称丽)本为校本《大正藏》本《杂事》以《高丽藏》本为底本,以《资福藏》(下《大正藏》本校记中简称【宋】)、《普宁藏》(下《大正藏》本校记中简称【元】)、《嘉兴藏》(下《大正藏》本校记中简称【明】)、宫内省图书寮的北宋本一切经(《崇宁藏》、《毗卢藏》混合本,下《大正藏》本校记中简称【宫】)以及上野帝室博物馆正仓院藏古写经(下《大正藏》本校记中简称【圣】)为校本。
本文校勘,底本与校本所列参校本,均作参校本文独立引文以《中华大藏经》本为准,并注明册数、卷数、页码、栏位及行数例:《中华大藏经》本39册卷2第12页下栏第13行标为(册三十九/卷二/页一二/下/行一三)引文下列《中华大藏经》本及《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原校记,若无校记则注明现选取其中八则,如下:1.佛观大众随眠意乐,称机法册三十九/卷二/页一二/下/行一三)《中华大藏经》本校记:资、碛、普、南、径、清“眠”作“根”;《大正藏》本校记:眠=根【宋】【元】【明】【宫】;按:当依底本作“眠”随眠”意为烦恼,《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一:“若烦恼品所摄种名粗重亦名随眠者”①,三藏法师玄奘译《成唯识论》卷第九:“二取习气名彼随眠随逐有情眠伏藏识或随增过故名随眠即是所知烦恼障种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②又“意乐”在此意为快乐或意愿唐释澄观《华严经疏》卷六:“佛以利生为意乐故③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谓有问言云何教导应答彼言随诸?生意乐各异顺彼所欲方便开示④作“眠”则可与下文“意乐”相应《汉语大辞典》“根”条曰:“佛学名词佛家指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
如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⑤若做“根”则“随根”意为随大?根,则原文文意不甚通又《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八:“尔时世尊以妙伽他答?Q饭王已,次观大?意?匪婷呓缧圆畋穑?称彼根机而为说法⑥故依底本作“眠”为佳2.遂?甘兄校?买取劫贝拈成细缕,于织令其好织,直千金钱册三九/卷二/页一四/中/行二)《中华大藏经》本校记:碛、普“贝”作“具”;《大正藏》本校记:贝=具【元】;按:当作“贝”翻经沙门慧琳撰《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一“拈劫贝线”条注:“拈劫贝线者,拈劫贝草花絮以为织缕线也织为白?布也⑦又翻经沙门玄应撰《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有“劫贝”条,注:“或云?g波育,或言劫婆娑,正言迦波罗此译云树花名也,可以为布⑧故当依底本作“贝”3.时彼长者移妇尸骸置于薪上,以火焚燎,猛焰既发身爪咸??,唯近腹边一无伤册三九/卷二/页一二/中/行五)《中华大藏经》本校记:诸本(不含石本)“爪”作“分”;《大正藏》本无校记,即作“分”;按:当依诸本及《大正藏》本作“分”身分,四肢手脚之意,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只律》卷第三:“王捉者,王使人执,或捉其手及余身分,是名捉⑨《摩诃僧只律》卷第四:“身分者,若手、若肘、若脚、若膝,及余身分杀人者,波罗夷,是名身分。
⑩姚秦?Y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卷第二十二:“腋已下者,腋已下身分膝已上者,膝已上身分也{11}作“身分”解与下文“唯近腹边一无伤损”相符又《四分律》卷第二十二:“身者,从足指乃至头发{12}《汉语大辞典》“爪”条:“人的指甲亦指手指或手并引《素问?五藏生成论》:“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及《史记?蒙恬列传》:“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B其爪以沈于河{13}为证若作“爪”则“身爪”含腹部,与下文不符故应作“分”4.二鱼皆大若煞一者其亦坏,可系于柱安在水中,勿令命断,须?`之时生取而卖册三九/卷九/页七一/中/行二)《中华大藏经》本校记:资、碛、普、南、径、清“卖”作“食”;《大正藏》本校记:卖=食【宋】【元】【明】【宫】;按:当作“卖”《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八亦有五百渔人补二大鱼一事:“流惠河边有五百人,捕鱼为业时大海内忽有二大鱼流入彼河,诸人捕获,共作是议:‘若断鱼命肉便臭烂,无人顿易,宜可绳系有须买者,续截秤卖,庶得精新’”{14}故当依底本作“卖”5.彼言:“圣者!诸凡俗人我元不与何不止令其费?”(册三九/卷十/页八零/下/二三行)《中华大藏经》本校记:碛、丽“元”作“无”;《大正藏》本原文作:“诸凡俗人我无不与”,校记:无=元【宋】【元】【明】【宫】; 按:应作“元”。
长者施瓶器与寺院,比丘见守园人及诸俗旅随意取用不还而不阻止后瓶器尽,比丘欲长者再施,故长者有此句若做“无不”则此句意为:诸凡俗人我没有不给瓶器的与下文问诸比丘为何不阻止相矛盾若做“元”则“元不”之意为本不即此句则意为:诸凡俗人我本不给可与下文相符另,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卷第四:“吾被差来时,检尔算寿元不合死……”{15}《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一:“其乔答摩自出家已来,元不曾见,如何得杀?”{16}《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三:“须知西方入?,元不著鞋履……”{17}可为旁证故此当作“元”6.如是四天王宫,及三十三天、夜摩天、都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梵天相闻声咸斯语:“唯愿世尊命长远住过劫数册三九/卷十/页八二/上/行三)《中华大藏经》本校记:资、碛、普、南、径、清“都”作“?G”;《大正藏》本校记:都=?G【宋】【元】【明】【宫】;按:应作“?G”《汉语大辞典》“?G”条:“同‘睹’看见;察看{18}又《佛光大辞典》“兜率天”条:“兜率,梵名Tuita,巴利名Tusita,西藏名Dga-ldan又作都率天、兜术天、兜率陀天、兜率多天、兜师陀天、睹史多天、兜驶多天……与夜摩天合称为兜夜。
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19}故知此为音译查义净译所有经,仅见此一处作“都史多天”,其余均为“?G史多天”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八:“……夜摩天、?G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20}《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八:“尔时光至上方者,其光普遍四天王天、三十三天、?G史多天、化乐天……”{21}故此当作“?G”7.告云:“仁今乃于怨家之内生敬信心,此逝多林常有五百青衣药叉,由我愿言令人长寿若不尔者定被药叉吸尔精气册三九/卷十/页八四/中/行五)《中华大藏经》本校记:诸本(不含石本)“人”作“仁”;《大正藏》本无校记,即仁;按:当依诸本作“仁”上文有相似句为“圣子!仁今何故于怨雠内而为出家,此逝多林常有五百青衣药叉,由我咒愿令汝长寿若不尔者定被药叉吸其精气……”{22}上文句中“仁”与“汝”均指“圣子”故知“仁”为特指若做人“人”,则为泛指,例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菩萨戒义疏》卷上:“甘露门者叹戒譬服甘露令人长寿不死{23}国学进士王日休撰《龙舒增广?Q土文》卷第四:“早晨清?Q念此七遍令人长寿{24}故当作“仁”,以指上文心怀正信长者8.愿此福利资舍识,猛火变作妙莲池。
册三九/卷一四/页一一八/下/行五)《中华大藏经》校记:资、碛、普、南作“含”、径作“舍”;《大正藏》校记:舍=含【宋】【元】【宫】【圣】,=舍【明】;按:当为“含”含识”者,《大忏悔文略解序》:“含识者含灵抱识也此指四生而言实则?生{25}粤东鼎湖沙门释弘赞在?炎?《沙弥学戒仪轨颂注》:“一切诸含识者谓一切六道四生{26}《佛光大辞典》“含识”条:“梵语sattva,巴利语satta音译萨?省R庖胗星椤⒈?生即指含有心识之有情?生指一切生物又作含灵、含生、含类、含情、禀识以一切?生皆有心识,故称含识;此总摄六道之有情?生{27}又隋天竺三藏?^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三:“具诸德力无畏人,唯尊能度诸含识{28}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六:“名称十方随顺一切,于诸含识生大慈悲”{29}可为旁证做“舍”盖因与“含”字形相似而误若做“舍”则“舍识”指意识的一种状态,是识的一种四明龙山足庵沙门戒度述《灵芝观经义疏正观记》卷下:“舍识者,谓三世之识,复无边际缘多则散,能破于定,还复舍之,缘无所有{30}东晋?Y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若有比丘于此五界知其如真,知如真已,心不染彼而解脱者,唯有余识,此何等识?乐识、苦识、喜识、忧识、舍识。
{31}此二均与文意不符,故当作“含”注释:①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6.第43册第12页②同上,第31册第48页③同上,第7册第664页④同上,第35册第572页⑤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06.第4卷第1012页⑥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6.第23册第719页⑦同上,第54册第713页⑧同上,第56册第1023页⑨同上,第22册第244页⑩同上,第22册第255页{11}同上,第22册第715页{12}同上,第22册第715页{1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06.第6卷第1101页{14}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6.第22册第0096页{15}同上,第16册第358页{16}同上,第24册第103页{17}同上,第24册第465页{18}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06.第10卷第338页。
{19}佛光山星云大师监修;慈怡法师.佛光大辞典.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第4385页{20}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6.第23册第835页{21}同上,第24册第36页{22}同上,第39册第164页{23}同上,第40册第570页{24}同上,第47册第262页{25}同上,第30册第920页{26}同上,第60册第713页{27}佛光山星云大师监修;慈怡法师.佛光大辞典.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第2833页{28}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6.第03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