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汇总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8.05KB
约14页
文档ID:534268129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1页
1/14

立体几何知识点汇总(全)1.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1) .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 据:由点上,线在面内,推出点在面内),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 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2) .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 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3) .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 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2. 空间直线.(1).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相交直线:共面有且 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 无公共点[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X)(也可 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② 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③ 若直线a、b异面,a平行于平面以,b与以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 面a内.④ 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⑤ 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X)(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 也可以是其他图形)⑥ 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X)(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⑦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a = b,则a, b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 / 一⑧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 Z /布向郴同 挣时吊相同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Q e [090”)(向量与向量所成角Q e [0])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 锐角(或直角)相等.(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注::l,l是异面直线,则过l,l外一点P,过点P且与l,l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 1’ 2 1’ 2 1’ 2没有,但与l,l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乙或乙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1 2 1 2叫L】与L2平行的平面)3. 宜线与平面平行、宜线与平面垂宜.(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 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n线面平行”)[注]:①直线a与平面以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以.(X)(平面外一条 直线)② 直线a与平面以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与平面以相交.(X)(平面外一 条直线)③ 若直线a与平面以平行,则以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不 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④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X) (可能在此平面内)⑤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X)(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⑥ 直线l与平面以、0所成角相等,则以〃 0 .(X)(以、0可能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 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n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 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 右PA上a,a上AO,得a上PO (三垂线定理),/ A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n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 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 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 ・・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 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注]垂线 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X)]b. 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 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4.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 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n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 平行.[注]:一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 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n线线平行”)(4) .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 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 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 n 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分别对应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 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Pa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简证:如图,在平面内过O作OA、OB分别垂直于11,12,因为 PM u p, OA1 p, PM ua,OB la 贝V PM ± OA, PM ± OB . 所以结论成立(6).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 =、:'m2 + n2 + d2 -2mncos0 (0为锐角取减,0为钝角取加,综上,都取减则必有0』0,四]) 卜"2」 \(1)a.最小角定理:cos0= cos0xcos02( 0[为最小角,如图)b. 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为最小角) 瓦 ) 上了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图2图1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5. 棱柱.棱锥(1).棱柱.a. ①直棱柱侧面积:s = Ch( C为底面周长,h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② 斜棱住侧面积:s = q( C]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1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b. {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 方体}.{直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 = {直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孚而仕~侧棱垂直a吉中厂而仕 底面是~卜x■去仕 底面是~件田血切*十 侧面与—► 四棱柱平行四边形平仃八面体底面直平仃八面体矩形 长方体正方形正四棱柱底面边长相等正方体c. 棱柱具有的性质:① 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 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 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 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注: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X)(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矩形,可如图)② (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d. 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注]:四 ・・・・・・・・・・・・.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a, p,Y,则cos2 a + cos2 P + cos2 y = 1 ,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a, p,y,则cos2 a + cos2 p + cos2 y = 2 ,[注]: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X)(斜四棱柱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② 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X)(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③ 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X)(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④ 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2).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注]:①一个三棱锥四个面可以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V棱柱=Sh = 3V棱柱.a. 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正多边形的中 心.[注]:i.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棱不一 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 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② 正棱锥的侧面积:s = 1Ch'(底面周长为c,斜高为h')2③ 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侧 cos a为a)附:以知c ± l , cosa - a = b, a为二面角a -1 - b .则51= 2 a • l①,、=21 - b②,cosa.a = b③n①②③得5侧=-|sa 壬之注:S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求多个三角形面积和的方法).b. 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 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c. 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 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② 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 的外心.③ 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 内心.④ 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 心.⑤ 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⑥ 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⑦ 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 的距离等于球半径;⑧ 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注]:i.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BCDAB(X)(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ii.若一个三棱锥,两条相对棱互相垂直,则第三组相对棱必然垂直.简证:AB±CD,AC±BDn BC±AD.令ab = a,AD = c,AC = b得 BC = AC - AB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