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与显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47KB
约44页
文档ID:607538261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与显_第1页
1/4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与显示,4.1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4.2 特征数的确定,4.3 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4.4 可疑值的取舍,4.5 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资料整理,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核、检验、分析、汇编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研究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一、数据资料整理的概念,资料整理,过程包括:,(1)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统计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划类,分组,;,(3)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得出反映各组和总体的总量指标;,(4)将整理好的总量指标,通过,统计表,、,统计图,显现出来数据整理的内容,审核,分组,汇总,编制,统计图表,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二、数据资料的检查和审核,1、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检查内容,: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资料的正确性,检查方法,: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对原始资料检查核实后,如发现遗漏,应及时补充;如发现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必要时重新试验或调查。

2、对二手数据进行审核,检查内容,:适用性和时效性,3、数据筛选,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三、数据资料的分组,1、数据资料分组的概念及作用,数据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被研究总体的本质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划分成不同性质的若干部分或组别的一种统计方法作 用,:通过统计分组,可保持数据资料组内现象的,同质性,和组间现象的,差异性,,不仅能反映环境现象的不同类型,得到现象总体内部各部分的构成特征,也使得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环境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根据方便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的基础,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按分组作用或目的不同,类型分组,分析分组,结构分组,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三、数据资料的分组,2、分组标志的选择,统计分组的关键:,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划分各组的界限,3、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所有的单位互斥原则,,,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的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三、数据资料的分组,4、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就是对研究现象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分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即先按一个标志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第二个标志分小组,又再层叠地按第三个标志分成更小的组,这称为复合分组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类型分组,:把复杂的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部分,就是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组对总体的,比重,,借此研究总体各部分的结构,即结构分组分析分组,:为研究现象之间依存关系而进行的统计分组即分析分组三、数据资料的分组,按分组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或称属性分组)和数量分组(或称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按品质(或属性)标志进行分组品质分组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品质数列,数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数量标志的变异性体现在它不断变动自身的数量上,故也称为变量分组变量分组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4、统计分组的种类,第四章 第一节 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三、数据资料的分组,是否需要分组?,样本容量,n,0,负偏(左偏),r,1,0,第四章 第二节 特征数的确定,二、表征数据资料变异性的特征数,峰度系数,:,度量变量频率分布形态的另一种指标。

r,2,=0,分布为正态的;,r,2,0,分布为高峰态的;,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一、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的目的,求最佳水平组合,即寻找各因素分别取何水平时,所得到的试验结果最好求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将所有影响因素按其影响的大小进行排队求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常采用,极差分析法,:,极差大表明该因素影响大,是主要因素;,极差小表明该因素的影响小,为次要因素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二、直观分析的步骤,试验号,因素A,因素B,因素C,因素D,试验指标,1,A,1,B,1,C,1,D,1,y,1,2,A,2,B,2,C,2,D,2,y,2,3,A,3,B,3,C,3,D,3,y,3,4,A,1,B,1,C,1,D,1,y,4,5,A,2,B,2,C,2,D,2,y,5,6,A,3,B,3,C,3,D,3,y,6,7,A,1,B,1,C,1,D,1,y,7,8,A,2,B,2,C,2,D,2,y,8,9,A,3,B,3,C,3,D,3,y,9,L,9,(3,4,),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二、直观分析的步骤,计算各因素的水平总值,K,ij,它等于第,i,因素在第,j,个水平所做的,n,j,次试验结果之和。

对等水平正交表,各个因素的水平重复次数,n,i,相等,对混合型正交表,,n,i,不一定相等计算水平均值,根据某因素的水平均值即可求得该因素的极差,R,根据各因素的水平均值与极差确定最佳水平组合与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二、直观分析的步骤,试验号,因素A,因素B,因素C,因素D,试验指标,K,i,1,K,A1,K,B1,K,C1,K,D1,K,i,2,K,A2,K,B2,K,C2,K,D2,K,i,3,K,A3,K,B3,K,C3,K,D3,A1,B1,C1,C1,A2,B2,C2,C2,A3,B3,C3,C3,R,R,A,R,B,R,C,R,D,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二、直观分析的步骤,假设计算结果:A第一个水平均值最好;B第二个水;,C第三个水平;D第二个水平,则最佳水平组合:A,1,B,2,C,3,D,2,如果极差的大小顺序为R,A,R,B,R,D,R,C,,,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BDC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例:,利用磷酸铵镁(,MAP,)法处理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使其中的氨氮转化为缓释肥料,解决氮的回收和氨的二次污染问题,以,pH,(,A,因素),反应温度(,B,因素),n,(,P,):,n,(,N,)(,C,因素),n,(,Mg,):,n,(,N,)(,D,因素)为试验因素,利用,L,9,(3,4,),正交表,以氨氮去除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工艺,试验结果如下:,二、直观分析的步骤,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二、直观分析的步骤,试验号,因素A,因素B,因素C,因素D,试验指标,1,7.0,13,0.8,1.0,85.51,2,7.0,32,1.0,1.2,88.71,3,7.0,48,1.2,1.4,81.18,4,9.0,48,1.0,1.0,97.74,5,9.0,13,1.2,1.2,83.47,6,9.0,32,0.8,1.4,76.96,7,11.0,32,1.2,1.0,72.03,8,11.0,48,0.8,1.2,99.35,9,11.0,13,1.0,1.4,99.96,正交试验结果,第四章 第三节 正态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二、直观分析的步骤,试验号,因素A,因素B,因素C,因素D,试验指标,K,i,1,255.4,268.9,261.8,255.3,K,i,2,258.2,237.7,285.8,271.5,K,i,3,271.3,278.3,236.7,258.1,85.1,89.6,87.3,85.1,86.1,79.2,95.5,90.5,90.4,92.7,78.9,86.0,R,5.3,13.5,16.6,5.51,第四章 第四节 可疑值的取舍,一般情况下,从一个总体进行抽样时,取值愈接近分布中心,其出现的可能性就愈大,距分布中心远的取值出现的概率就愈小。

一个样本中出现概率很小的值称为可疑值(或异常值)一、可疑值的概念,第四章 第四节 可疑值的取舍,物理判别法,在环境科学研究过程中,凡是因布点、采样、运输、保存、分析测试不当以及由于人为疏忽所引起的异常样点或测试数据,随时发现,随时就应剔除,并补采样品或重新测试,这是首要方法画直方图法,直观,4d,法,格鲁布斯检验法,狄克逊检验法,Q,值法,t,检验法,二、可疑值剔除的方法,第四章 第五节 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一、统计表,统计表是集中而有序地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统计表的结构,1.从形式(组成因素):横行、纵栏、标题、标目、数字资料,2.从内容:主词、宾词,统计表的种类,1.按用途分: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2.按主词的分组情况分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指标设计,1.平行设计;2.层叠设计,制表规则,1.标题醒目准确,2.内容简明扼要,3.项目排列有序,4.字迹清楚规范(数字按个位数上下对齐,无数填号,缺报填号),5.各栏应加编号,6.规格合乎要求(上下粗线,左右开口,栏间划线,行间空白),2、统计图,统计图:,是具体显示统计资料的图形,1、直方图,(粉红色是累计曲线图),第四章 第五节 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2、折线图,第四章 第五节 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3、饼形图,第四章 第五节 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4、柱形图,第四章 第五节 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5、散点图,第四章 第五节 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