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艺读书笔记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95KB
约12页
文档ID:448199183
环艺读书笔记_第1页
1/12

《建构文化研究》读书报告《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是肯尼思••弗兰姆 普敦(kenne th frarnptorl)继他的经典著作《现代建筑 一部批判的历史》之后又一部 令人翘首以待的宏篇巨著,必将对现代建筑发展的讨论产生深远的影响用一句话来说,《建构文化研究》是对整个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思考弗兰姆普敦探讨的 建构观念将建筑视为一种建造的技艺,它向迷恋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流思想提出有力的挑战, 并且展现了一条令人信服的别开生面的建筑道路确实,弗兰姆普敦据理力争的观点就是, 现代建筑不仅与空间和抽象形式息息相关,而且也在同样至关重要的程度上与结构和建造血 肉相连组成《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十个章节和篇 后记追根溯源,努力挖掘当代建筑形式作为一种结构和建造诗学的发展历史弗兰姆普敦对 18世纪以来法兰西、日耳曼和不列颠建筑史料的近距离解读为《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 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清晰地阐述了结构工 程与建构想象是以何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佩雷、赖特、卡洛•斯卡帕和密斯的建筑之中,以 及建造形式和材料特征是如何在这几位建筑师的建筑表现中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的。

此外, 弗兰姆普敦的分析还表明,这些元素贯穿在某位建筑师作品中的方式也就构成了评判该建筑 师整体建筑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弗兰姆普敦对佩雷、密斯和卡洛的建筑作 品和思想态度的历史威份的分析之中在弗兰姆普敦看来,积极主动地挖掘建构传统对于未来建筑形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 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性和“先锋派”历史地位的讨论提供了全新的批判性视角建构文化旨在重新建立一个建筑审美学体系,将我们从18世纪以来温克尔曼建立的风格 学进行一个重新审视,长久以来,我们对建筑分类以风格进行划分,而建构文化研究提出来 结构与建筑美学的关系,这样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设计问题,会有一个更好的全面地认 识在其中论述中,一个章节对我印象非常深刻,书中提到的密斯及其作品的思想,作者对 密斯的评价非常高,但是文中在对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提出了另一种看法,通常我们在 讨论密斯的时候,都会认为其作品简洁,深刻,有纪念意义,而密斯的建筑以建构的角度来 看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德国馆的设计,钢柱与屋顶的设计链接却是是一种装饰性的设计, 看起来很理性,其实内部结构并非理性密斯为了得到一个薄雾顶的形式,在结构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个梯面设计,使人 仰视屋顶的时候还是可以把屋顶看的比较薄,但是其内部结构并非如此,所以这点在设计上 不能说完全建构的,而是一种非建构的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密斯德国馆屋顶的设计构造细部, 从具体的设计构造对一个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进行解读,能更全面地去了解这个建筑师的设计 思想和设计理念《住宅精细化设计》读书报告 因为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住宅建筑设计的较为多,所以在今年寒假我看了《住宅精细化 设计》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以及住宅设计的粗旷不够精 细目前我国正在处于一个住宅建筑设计大发展的时代,近年来,每年竣工的城镇住宅面积 约占全球的一半,从下一代人来看,当今年代将是留给他们最多住宅建筑遗产的年代因此, 我们这一代人的住宅设计的有优差,由于其量大而广而实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就是目前住宅设计的现状而言,其情形不能不说是令人担忧的大量的住宅设计是时 代快速发展的产物,各个方面还缺乏仔细的推敲,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 住宅建筑设计要实行精细化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这本书中,讲述老年客户群居住需求调研及设计建议这一块的文章对我印象颇深,如 今,随着我国人口年龄老年化的到来,老年人在居住上的问题也明显增加起来,为了保证老 年人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其居住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老年人 的现有居所多为普通住宅,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居住特点和需求,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 的不便和隐患。

因此,文中在通过大量的调研对老年人现有住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 的了解并总结出了系列的生活习惯上的共性,并进一步的提出了适合于老年人的居住空间 设计建议文中提到了一些老年人的非常细致的生活习惯,比如老年人喜欢在墙上钉挂东西,并喜 欢在床前放置写字台等等,这些现象貌似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但是笔者对其进行的分析 思考,的确体贴细心,随着记忆力的下降,老人喜欢在每间屋子的墙上都钉挂闹钟或者日历 来提示时间,然而住宅的墙面上比较坚硬难以钉挂,常常只能钉在木制的柜子或者门上,或 者借挂在其他设备上因此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可以适当的考虑挂镜线的设置或者预留钉 挂点,并且必须保证钉挂物品的牢固性而比起床头柜等比较矮的家具,老人更喜欢在床边 放置诸如写字台之类稍高一点的家具,以便起身时可以承付,较大的桌面也便于放一些药品, 茶杯,照片,收音机等常用物品,在为老人选购家具时,应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老年人无论从绝对数字,还是其每年递增的增长率均为世界 之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产生重 大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老年人作为一个特 殊群体,一个相对弱势并且正在迅速壮大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

不断满 足他们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切从老年人 出发,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对环境的需求,使老年人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人性化的 居住环境中,是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目标文章其中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课题的一部 分,主要任务是研究老年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公用设计原则,即是对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中 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概括,是对居住建筑所设计到的各个功能空间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普适原则的总结和归纳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有相应的提高,日益引起了人们 的重视文中对此也作了很详细的分析,文中通过分析老年人的活动行为习惯,得出老年人 的日常生活往往都是会在家中度过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住宅室内布局和装修设计是真 正便于日常的生活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很多有老年成员的家庭纷纷购房和装修住宅,但 是在选择住宅和装修设计中却常常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而犯一些错误,为以后的使用 带来诸多不便文中对这些现象都进行了足够的分析调研,并从中得出结论人到老年,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均会出现退化的现象,一般的住宅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到老 年人的特殊需要,就可能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意向不到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 过住宅装修时针对性的改造和设计,使其更加方便于老年人的生活,从而减轻老年人以及护 理者的生活,工作负担对于老年人老说,室内装修最重要的不是豪华和美观,而是安全, 方便和舒适,因此与普通家庭装修有很大区别对此文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此 书中像此类对专门一类人群进行行为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案例有很多,这也是因为作者在清华 大学从事住宅设计研究,教学以及实践多年,在住宅精细化设计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心 得近年来并陆续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设计住宅设计各个方面的研究心得这样的 经历得出了这本书的精彩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杨经文》读书报告对杨经文先生的作品通过网络、建筑杂志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有零星的了解,尤 其是其所设计的高层建筑中引入立体绿化形成独特的外观造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他的 建筑设计过程中所应用的生物气候学理论觉的既新,又不新不新在于做建筑设计的时候, 气候(如日照、朝向和通风)是必然考虑的因素,这是关乎人们健康和舒适的事情,从来就 不应忽视,也是决定一个建筑好坏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但是像杨经文先生这样从能源和生 态的角度去应用气候学,并由此发展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来进行设计,无论是在科学 性、系统性,还是在可操作性的层面上在全世界都属先锋的。

当然,按照杨经文先生的说法, 生态气候学只是生态设计的一部分,生态设计作为其追求的最高理想,多年来,他用自己的 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揭示出了一片全新的可供探索的视野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先锋设计首先 实现在一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前段时间仔细阅读 了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杨经文》(吴向阳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试图对 杨经文先生的整个设计理念有个系统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期待获取一些启发早期作品roof roof住宅这是杨经文在自家的独立式住宅的设计中进行的生物气候学实 验这种做法和国际众多建筑设计大师做法相同,在面对一个全新的设计时,他们往往拿自 己住宅作为开端,比如:盖里的自家住宅、安藤忠雄的自家住宅设计等等在这个设计中, 他从马来西亚的传统庙宇获得启示,庙屋有包括遮雨和阻挡入侵者的百叶等的多层过滤设施 杨经文的基本出发点是把这个建筑设计成一个“环境过滤器”通过在独立式住宅的平屋顶上 加一个伞状的百叶屋顶来达到遮阳、遮鱼、通风、纳凉的作用他认为,热带建筑起的作用 就像一把伞,在遮阳避雨的同时,让风穿过使人感到清凉通过建筑设计引导主导风穿过水 池降温,起到自然空调的作用。

住宅内部还有一个空气通道,这条通道上三个控制空气流通 的“阀门”是格栅、玻璃门、百叶,这些元素都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打开或关闭,以此调节 建筑中的气候从外形来看,并没有对马来民居进行建筑形式上的模仿,而是一座盖了一把 “雨伞”的柯布西耶式的现代主义建筑用杨经文先生自己评价:“这所房子给我的建筑理念 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实践,这是把我的建筑理念应用在城市设计和高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型 作为实验,它成功完成了它的使命,从生活角度,它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可见其重要性早期代表作——梅纳拉大厦,这是杨经文将生态气候学运用于高层建筑的代表作梅纳 拉大厦15层高,建筑将被动式能源方式与主动式能源方式相结合将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 统放在东部以遮挡暴晒,西边则是以不同层的平台一些遮阳的百叶与外伸的翼片来防晒杨 经文对电梯井筒的不同朝向对节能影响有具体的分析计算他为每层办公空间设计了空中平 台,可以配置植物形成空中花园,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缓解工作的紧张感,这是杨经文在设计中很重视的一个特征空中平台是以顺时针盘旋而上的,这 也为这个外观为圆形的建筑带来了立面的独特特征底部三层是以种满植被的斜屋顶来覆盖 入口、计算机设备以及地下停车场。

在建筑顶部有钢结构和铝合金构成的遮阳棚既可以遮 挡顶层的游泳池和健身房的过强的阳光,又可以为未来安装光电蓄电池留下空间对次英国 的艾弗-理查兹教授评价道:“建筑的最终形式来源于纯粹的设计原则和几何构图——没有任 何痕迹显示它受到实用型建筑外观形式或者马来西亚形式的影响,它只是适应当地的气候和 地理位置发展之作一一梅纳拉umn大厦,这是一个21层高的建筑,设计在运用自然通风来节省 空调系统的耗能方面作了重点的考虑对太阳和气流轨迹进行研究是杨经文一贯方法,而对 气流的研究在这个设计中尤为突出,以至于该建筑的外形也明显表现出空气动力学对建筑美 学的影响,这也成为其设计新造型的来源针对当地的主导风向,他设计了“导风的翼形墙 体”,导风的作用原理是在气流与建筑呈夹角的时候,位于建筑开口处的迎风翼形墙体可以产 生一个眼里梯度,从进风口导入的气流通过专门设计的平台,这些平台发挥类似“空气锁” 的气囊作用,配合设置的可开合的落地门来引入自然风流向建筑内部升级之作一一新加坡editt大楼,杨经文在这个建筑的方案设计中仍然更大胆地进一步 发展了绿色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法通过选择当地植物的物种,以及一个从地面连续盘旋而上 一直到建筑顶部的,由覆盖植被的露天平台和景观坡道组成的体系来对场地的有机体进行恢 复。

达到恢复此地的生态系统另外还考虑建筑今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