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物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5页
文档ID:44217610
现代物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_第1页
1/5

现代物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现代物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摘要:对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在现代物流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足基于我国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模式,通过利用一种新的价值评估体系一期权定价模型对物流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从而帮助现代物流企业更好认识当前价值及发掘未来获利的途径关键词: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物流企业;价值评估制造中心,对于物流业的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估现代物流企业的自身价值,推动我国物流业不断发展,是当前管理者们亟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物流企业必须对自身固有资产和业务进行全面价值评估,以求为企业当前整体获利能力和未来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作出科学的评判企业作为当前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分析企业价值就必须将其放置到其生存空间中进行考虑和分析,让市场对物流企业的价值做基于市场自身的价值判断,才能够明确其核心价值所在[1]由此,可以认为物流企业价值是其各个要素和企业能力的综合体现,能够客观反映企业整体获利能力和未来预期收益,而并非单个项目资产的简单加和[2]物流企业通过价值评估,可以估测公司和商业备选战略的价值以及这些战略中具体方案的价值,运用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检查业务活动的绩效,可确定其目标,并与主要的利益拥有者、尤其股东就企业的价值互通信息。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模式,探讨我国物流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企业的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展开分析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国际上通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类,即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成本法是从重建企业的角度出发,依据企业的历史投入,将构成企业的各个要素资产的评估值加总求得企业的评估价值;收益法是通过收益折现或资本还原的方式,将拟投资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换算成现值,并据此确定企业的评估价值;市场法是通过把被评估企业与类似的上市企业或已交易的非上市企业进行比较,再经过必要的调整来确定企业价值[3]1.1 加和法加和法是实现企业重建思路的具体技术手段,是将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资产的评估值加总求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其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仅从历史投入(即构建资产)角度考虑企业价值,而没有从资产的实际效率和企业运行效率角度考虑;另一方面,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估计不足物流企业更多注重各单项资产间的工艺匹配和有机组合因素可能产生出来的整合效应, 因此该方法不太适用于物流企业的价值评估1.2 收益法收益法是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正常收益,选择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折现到估价时后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收益法中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收益资本化法和未来收益折现法但物流企业应用此法未来各年的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比率难以测算,且计算过程很难保证不出现较大误差按此方法确定的目标值难以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不能作为对各部门年终考核的依据1.3 市场法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市场法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因为评估过程中的资料直接来源于市场,同时又为即将发生的资产行为评估但是,市场法的应用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资产的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在股权设置、股权结构等方面还有许多特殊因素,市场发育也不尽完善物流行业尤其如此因此物流上市公司如外运发展、大众交通、中储股份等在短期内整体评估还不宜多采用市盈率乘数法,但可以作为辅助方法,或作为粗略估算方法2 传统估值方法难点分析上述传统的项目定量评价方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量化依据,但它们的一些假设忽略了评价对象的未来不确定性、不可逆性等重要的现实影响因素,无法客观衡量新投资项目为物流企业创造的战略价值,以及投资过程的管理柔性价值[4]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模式,发现采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对物流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会遇到一些较为突出的难点:(1)忽略物流企业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在未来带来的投资收益,也忽略管理者通过灵活的把握各种投资机会所能带给企业的增值。

在当前以信息技术和产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各类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未来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及物流发展机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把握不确定环境下的各种投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价值,投资者忽视企业未来增长机会的价值会丧失很多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传统的评估方法对于发现这部分隐含价值却无能为力[5]2)难以对我国物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所产生的整合效应进行评估,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是围绕着业务流程的优化进行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调整,改变企业原有的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需要在供应链环境下,集成企业现有的物流活动,整合从接收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作业活动,跨越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实现管理和作业过程重组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时,物流企业在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的同时,还要考虑供应商、分销商等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业务活动对本企业的影响,最优的方法是供应链上的企业协作进行流程的重组虽然物流企业的流程重组可优化作业过程,缩短交货周期,提高运作效率,加快反应速度,但这种有机组合因素所产生的整合效应却在物流企业价值中难以用数据量化3)难以对我国物流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任何企业,包括现代物流企业,一般都拥有价值不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本,拥有更多专利权及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意味着可以在将来获得更多的回报但是,尚未利用的无形资产不能产生相应的现金流回报,按照目前的价值评估方法,如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市盈率倍数法都无法正确评估现代物流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最易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价值被低估,从而可能导致投资者错失良机3 物流企业实物期权估值模型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克服了传统价值评估决策方法的弊端,对评估企业潜在获利机会价值有独到的作用[6]虽然物流行业本身不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领域,但由于物流业务运作需要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进行接入,因此,物流企业可以间接地获得风险投资随着企业物流蕴含的巨大潜力的发挥和风险投资越来越多的渗透,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企业价值不仅仅决定于未来可预见的收益大小,也决定于企业拥有和把握新的投资机会的多少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物流企业价值是企业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价值与潜在的获利机会价值之和该模型用于物流企业价值评估仍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物流企业价值评估的真正对象是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既包括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又要包括潜在的、可转化为获利能力的获利机会物流企业隐含着实物期权的价值,即指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在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

如果今天的一项投资赋予决策者在未来进行进一步投资的权利而不是义务,那么这项投资就含有实物期权,如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投资项目的选择、市场营销决策等等此外,也可以把物流企业的股权直接看作是一种看涨期权,把企业的总资产看作是标的物,企业的负债看作是执行价格,负债的期限看作是期权的执行期限,进而对物流企业的股权进行定价那么,执行期权就相当于股权持有人偿还所有负债后取得企业总资产当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清算时,企业的净资产不足以支付债权人全部的债务,企业尽最大努力支付债权人的偿债要求之后己经没有任何剩余,但根据有限责任的原则,股权持有人不再负有进一步偿还债务的义务,那么企业的股权持有人的最大损失就是对企业的股权投资,这就可以理解为企业股权持有人放弃执行期权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把企业的股权看作一种看涨期权是从理论上可行的那么用 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就可以求出企业股权的价值,这就给物流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包括以下三个等式:C=SN(d■)-Xe■N(d■) (1)d■=■(2)d■=d■-σ■(3)其中:C:期权价值;S:在时间 t 时的价格;X: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当时时点;T:选择权到期时点;σ:股价波动率;N(X):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实物期权定价模型虽能够对物流企业的价值提出另一种解释,但是在实际应用于物流企业价值评估时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很多物流企业的决策者对实物期权的概念不清,因此对用此方法估算出的项目或企业价值难以接受;从技术上来看,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应用的条件比较严格,而在实际应用于物流企业价值评估时,能够完全满足假设条件的情况很少,因此模型中参数的选取比较困难;市场对实物期权所挖掘出来的灵活性和未来成长机会的价值还不能完全给予认可,还有待于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以及投资者观念的改变4 结论本文综合分析了三类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价方法,即加和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发现传统评估方法对物流企业估值的局限性结合企业价值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提出采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对物流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同时指出了运用该模型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为物流企业认识自身价值和发现未来投资机会提供了更为客观的量化方法参考文献:[1] 汤向东.我国物流企业价值估价模型的构建分析[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10):44-47.[2] 陈永平,杨晨. 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16):168-170.[3] 王珍.物流企业价值评估初探[J].中国水运.2003,11(11).[4] 穆昕,王浣尘.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管理柔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8):91-97.[5] 廖理,汪毅慧.实物期权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3(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