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一卷 介绍课程以及课程要求1、课程要求:56学时=48学时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2、成果构成:2(平常成果)+4(阶段考试成果)+4(期末考试成果)3、举荐教材:《公共事业管理学》 娄成武、郑文范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崔运武(云南高校)4、教学章节:第一章、其次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5、一些概念:①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指负责维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事业公共事业处在自然垄断之下,可能是由于政府的限制之下,而假如是私营的则会被行政法规所监督一般所说公用事业包括电力、供水、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燃气供应、交通、通讯等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是为了解决肯定的公共问题以满意相应公共需求的产物,是一个处理特定公共事务的过程,是一个供应肯定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过程②公共事业管理: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肯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意社会公共须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实行肯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整和限制的过程其次卷 课程教学以及讲义、笔记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一、理论基础(产品理论、事务理论)产品理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补充】:产品是指能够供应市场,被人们运用和消费,并能满意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件产品、潜在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供应应购买者的干脆利益和效用;基本产品即是核心产品的宏观化;期望产品是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时,一般会期望得到的一组特性或条件;附件产品是指超过顾客期望的产品;潜在产品指产品或开发物在将来可能产生的改进和变革需求 产品(满意需求)=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在现代社会,作为人类劳动对象的结果,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分主要不在于生产的方式上或资金来源上,而主要在于消费方式的不同私人产品,即满意私人需求或私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公共产品,即用于满意公众需求的产品一)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依据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意社会公共消费须要的物品或劳务 萨缪尔逊对于【纯公共产品】的定义:纯公共产品是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削减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特征:非排他、非竞争)1、非排他性:①这是指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无法解除他人同时也消费该产品;无法解除:a、找不到方法或者理由解除;b、解除代价太高且没有意义。
②或者解除在技术上可行,但费用过于昂贵而使得解除没有意义,从而事实上也是非排他性的详细而言包含四层意思:A、共享性一人消费该产品时,无法解除他人也同时消费该产品你消费他也消费)B、解除成本高即使能解除,在经济上不合理或者技术上不行行 C、消费没商议一经供应,任何人都不得不消费,不愿消费也无法拒绝不知不觉就消费了) D、等质等量任何人消费的量与质都是相同的用公式表示:XS(公共产品的总供应)=X1=X2=-----XN(N为消费者人数), 对于私人产品来说YS= Y1 +Y2+YN 2、非竞争性也称为公共产品消费时的合作性这是指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新增他人参加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没有增加的含义是:①边际生产成本为0增加一个公共消费者,公共产品供应者并不增加成本)②边际拥挤成本为0即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1)在生产方面,不须要追加资源的投入如:一套电视节目,收看用户的增加并不引起节目制作成本的增加2)在消费方面,不会削减其他人的满意程度如:马路上的路灯用公式表示:MCi(X)=0 指公共产品,即消费人数的增加,不会导致供应成本的改变MCi(X)>0 指私人产品,即消费人数的增加,导致供应成本的改变。
二)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化、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应,在理论上应实行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外部性)1、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Eg:①非排他性+竞争性: 教化产品;②非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道路;③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电梯、公交、医疗2、外部性: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性是指外部收益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担当成本其两种表现形式为:①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即生产成本的下降②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即社会对该商品需求的下降 注:公共产品也具有负外部性,如行政惩罚「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它包括正、负外部性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如图所示:」事务理论:生产产品的活动一)公共事务与准公共事务公共事务1、概念: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事务称为公共事务2、特征:(1)公共性:①为公共服务为目的;②成本共摊,效用共享;③主体:核心为政府2)劳务性:非物质形态为主3)非营利性;(4)阶级性:社会的公共利益必定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准公共事务1、概念: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2、特征: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也叫作折中性)1)公益中介性(也叫作公共性的折中性)公益性是指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事务具有完全的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准公共事务具有部分的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部分公众可以享受这种利益;企业事务不具有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公众不行以干脆享受这种利益(但可以间接享受这种利益)2)盈利中介性(也叫作盈利的折中性)公共事务的公益性确定了在一般状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供应的服务时是不须要交费的准公共事务具有部分的公益性意味着为了弥补准公共事务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所供应的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纳收费的方法,但是,这种收费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企业事务不具有公益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事务必定会采纳收费的方法,并且这种收费以盈利为目的二)公共事业管理概念: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肯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实行安排、组织、领导和限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既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包含了四层含义:(1)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2)客体是社会准公共事务3)内容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4)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绩效(看服务数量、质量、满意社会需求的程度)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分1.企业管理特点(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企业管理具有经济理性(4)企业管理来源于生产资料的全部权以及由此托付的经营管理权2.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分(1)从管理的目标、目的:(2)从权力来源:(3)从经费来源: 部分来自于收入、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来自于投资回报,即来自于所获利润4)从管理的运行轨道:法制轨道、利益轨道5)从绩效评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分(1)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组织;政府机关2)管理方式不同:同等;等级制3)管理的干脆性与间接性不同:自负盈亏;国家财政拨款。
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不同:4、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分(1)管理的范围不同:国家和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2)管理的主,客体不同: ①从主体看:政府;公共事业组织②从客体看: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③从对象看:全体公众;全体或部分公众 3)管理教化的重点不同:在职公务员;公共事业组织人员4)学科层次不同: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其次节 公共事业管理学一、定义公共事业管理学是探讨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规律:管理规律和公共管理规律特别规律:公共事业管理规律和部门公共事业管理规律二、特点1、跨学科与特地化的统一(1)跨学科: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2)特地化:特地探讨纲领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1)学术性:对规律总结,系统化的学问体系2)应用性:来源和指导公共事业管理实践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1)实证性:作出预料并得到证明(2)规范性:强调价值和伦理分析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1)公共性:和政治过程密不行分,立足本国实践(2)管理性:探讨一般规律和方法,具有国际性管理类别定义区分特点管理主体目的管理范围职能管理方式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肯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实行安排、组织、领导和限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供应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
1.准公共性2.非营利性3.非政府性4.专业性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洁的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而必需用服务数量、质量、满意社会需求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6.管理的独立性7.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和公共事业组织对社会的管理公共事业组织(客体是准公共事务)满意部分社会公众利益是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和由公共事业组织担当的社会管理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整限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限制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是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和市场经济活动供应技术和协助性的服务公共事业组织在实现社会管理功能时,与服务客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公共事业管理是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其次是由公共事业组织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是干脆性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运用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并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率为基本考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过程和活动是依据管理学和政治学的一般原理,从整体上探讨对国家行政事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国家对经济、科技、教化等部门进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国家机关改革的方案设计、途径和方法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详细措施等。
1、一切行政活动都是干脆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2、行政管理是依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加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3、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4、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安排、组织、指挥、限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5、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政府机关满意全部社会公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