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亚和东南亚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1.51KB
约8页
文档ID:418648304
东亚和东南亚_第1页
1/8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一)目标要求:1. 识记要求: (1)掌握本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2)着重分析日本的地理概况(3)东南亚主要热带作物2. 能力要求:东亚季风的内部差异,日本经济特征与自然的关系(二)知识结构:东亚东南亚:(华人最多) 二. 内容讲解:(一)东亚1. 概述(1)位置范围 (2)地形、河流①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海南岛等) ②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3)气候:东——西,由海洋性——大陆性过渡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区别: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蒙古为高压中心,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来自太平洋、印度洋)4)人口和经济①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② 人种:黄色人种③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④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比较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沿海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较广,耕地多稠密世界水稻、茶叶、蚕丝主产区;多港口;经济基础好内陆气候干燥,高原、山地多稀疏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国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开发⑤ 经济: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朝鲜森林、矿产丰富,经济不发达韩国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经济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蒙古畜牧业为主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日本:1. 自然环境特点:地狭人稠 先熟悉地名: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东京湾、富士山、北海道渔场1)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2)组成:四大岛(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及周围岛屿(3)地形:3/4为山区,多低山丘陵,多火山、地震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4)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均匀(5)河流:短急、水力丰富(6)资源:森林、水力、地热、北海道渔场;但缺乏矿产,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铁矿石、石油、煤炭:铁矿石——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进口石油——中东、东南亚煤炭——中国2. 经济(1)特征: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有利条件:多港湾、多人力资源优势、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利条件:矿产贫乏、国内市场狭小3)工业① 特点: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② 冶金、石化、汽车、造船、电子等工业是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美国、亚洲、西欧③ 布局:日本工业遵循“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布局原则,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④ 四大工业区: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4)农业:小型机械化、生物技术、水利化;水稻(二)东南亚1. 自然环境——联系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位居交通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为交通要道(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2)马来群岛:多山、多火山,热带雨林气候2. 经济(1)农矿业:稻米产区,是世界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尼)、油棕(马来西亚、印尼)、椰子、金鸡纳、胡椒最大产地,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石油(印尼、文莱、缅甸)(2)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3. 新加坡:(1)新加坡是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 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且地处东南亚中心,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B. 针对资源匮乏,面积小、市场狭小的缺陷,充分利用本国人口多,技术先进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加工型贸易)C.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世界花园”城市)(2)新加坡成为“世界花园”城市的原因?A. 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B. 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

C. 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3)不利: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三. 重点、难点1. 东亚季风2. 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何缺乏淡水资源3. 马六甲海峡风平浪静【典型例题】[例1]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 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 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 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1. 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 11—12月  B. 3—4月    C. 5—6月     D. 7—8月图12. 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3. ③ 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 巴勒斯坦地区    B. 阿拉伯半岛   C. 南亚    D. 中亚4. 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 传染扩散     B. 迁移扩散    C. 刺激扩散    D. 等级扩散答案:1. A     2. B    3. C    4. B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知“真腊”位于中南半岛,古代航海的动力主要是风力,由温州到“真腊”的航海方向由北向南,航行要借助偏北风,所以冬季较佳;真腊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由③看出,信教者“削发穿黄”,判断为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佛教的传播以迁移扩散为主,因当时交通不便,而传播距离又较长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1. 东亚东部地区有( )A. 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港湾 B. 众多优良港湾和高原C. 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三角洲 D. 多群岛、内海、岛屿 2. 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是( )A. 欧洲东部和北亚 B. 北非 C. 东亚东部 D. 东亚西部 3. 关于东亚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C. 沿海和内陆经济差异不明显 D. 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4. 关于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 祖籍多属中国的福建和台湾C. 华人占马来西亚居民一半以上 D. 大部分仍保留有中国国籍 5.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主要农事活动的特点是( )A. 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都有收获B. 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秋季收获C. 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D. 农作物在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6. 下表中反映的日本经济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产品钢铁汽车船舶集成电路产量约1亿吨约1300万辆约l100万吨位占国际市近40%位次1111A. 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 B. 工业水平较低C. 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D.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7. 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B.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 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D. 矿产资源缺乏8. 东南亚城市中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A. 雅加达 B. 河内 C. 新加坡 D. 曼谷 二. 综合题:9.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国家 ① ② 岛屿:③ 海洋:④ (2)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___沿岸的狭长地带。

3)下列关于日本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较丰富B. 矿产资源丰富,能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C. 矿产贫乏,石油要从西亚和中国输入D. 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输入(4)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C. 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能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 A 2. C 3. C 4. A 5. C 6. D 7. D 8. C 二. 综合题:9.(1)中国 韩国 九州 太平洋(2)太平洋及濑户内海(3)B (4)D(5)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大陆架地区,饵料丰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