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粤东地区(揭阳)黄氏各支系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50KB
约10页
文档ID:35822492
粤东地区(揭阳)黄氏各支系_第1页
1/10

1粤东地区(揭阳)黄氏各支系粤东地区(揭阳)黄氏各支系揭阳是潮汕地区最早载入史籍的古县之一,和海阳、潮阳并称“三阳” 早 在义安郡及后来的潮州郡之前,就有揭阳地和揭阳县的存在习惯叫法称“古 揭阳” ,以别于设置独立行政区划后的揭阳县夹义的揭阳县是设置于汉武帝元 鼎六年(121),不过当时的揭阳县辖境比现在的揭阳大得多19叨年潮汕地区分 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揭阳市统辖普宁、揭西、惠来,及增设的揭东县 揭阳榕城为揭阳市驻地揭东县揭东县( (包括揭阳市区,即榕城包括揭阳市区,即榕城) ) 一、禾坪派:一、禾坪派: 化公分派凤溪化公分派凤溪( (黄德三黄德三) )世系:世系: 黄德三,黄潜善长子黄久昌之三子据《广美乡黄氏族谱》称:黄久昌原 居福建莆田(一说居宁化,准确的说法应是自宁化移居莆田),他生有六个儿子, 其中三子黄德三于元末明初从莆田河田村迁徙潮阳直浦都,黄德三有四子,长 子黄凤溪移居揭阳渔湖都广美乡长子黄亮,为广美(俗名港尾)黄氏始祖次 子黄煌,创居潮阳贵屿等处,三子黄辉,移居澄海四子黄煊,入赘蓝田都濡 港潘家 广美黄氏始祖(也是众多揭阳黄氏的共祖)黄亮,字凤溪,曾官任奉政大夫, 娶妻郭氏。

世系如下: 1世凤溪,讳亮,生子渔湾 2世渔湾,生子易简 3世易简,生子二:偏逸、偏荫 4世偏逸,有六子:长彰辅(徙居揭阳田东);次彰仁、三彰取(分居洋东); 四彰善;五彰幼;六廉静 5世廉静,号尾房,有子二:长醇建,次醇叟 6世醇建,生有三子:果庵、素庵(分创本县许厝);谟庵(分创本县全美村); 六世醇叟,有子四:东阳、廉湖、梅庭、南阳,支分本县大埕、寨外、西庵等 处 7世果庵,生子名确斋 8世确斋,生子四人:长少齐、次清鲁,俗称马椟公三、四失传 9世少齐,官至明礼部右侍郎,诰赠通奉大夫、加赠一级致仕子二:长浩 然、次浩一,子孙居本县寨外和全美村; 10世浩然,俗呼新太公,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士,诰赠通奉大夫有 子三:长奇遇,次熙臣、三正遇; 11世奇遇,号良臣,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登崇祯元年(1628)进士, 授固安县令,黄奇遇历任礼部、吏部二部尚书,参预编修熹宗实录,主修《揭 阳县志》 ,为潮州后七贤之一十一世正遇,字常之,号宜臣,也是进士出身, 卒谥端恪有子三:长裕轩、次早夭,无传;三士衡下略) 纵观揭阳广美黄氏,自黄凤溪之父黄德三率先人潮,开基潮阳直浦,黄德 三是为该派迁潮始祖。

其长子黄凤溪本人自潮阳徙居揭地,黄凤溪为迁创揭阳2始祖十传至黄浩然,生下黄奇遇、黄正遇、黄熙臣兄弟三人,尤其是潮州后 七贤之一的黄奇遇,不单官居高位,而且学识渊博,刚直不阿,深受天下人敬 仰姓因人显,广美黄氏因此而声名益著,自明以降,四百年来号称望族 化公分派致政公世系:化公分派致政公世系: 黄氏致政公世系也是揭阳黄氏的另一个闻名遐迩的望族其始祖致政七公, 乃黄久茂第四子黄泉溪之第七子,原居莆田石狮巷宋神宗年间(1068- 1085) 登进士,任海丰县尹致仕后不回莆田原籍,因羡潮州背山临海,宜耕宜渔, 有利于子孙日后发展,遂决意立籍潮州择地于揭阳官溪都玉溪村(今之溪口村, )创建村寨供子孙居处揭阳玉浦黄氏立致政公为这一世系的迁潮始祖黄致政 有子三人,长子念一公,创居揭阳官溪都官湖乡子孙昌盛,先后分创揭阳仙 桥镇的陇上、老山尾、新山尾、内洋、寨内等村次子黄念二公,仍随父居玉 溪其后子孙分支曲头、玉浦和潮阳的阳美及梅县等处三子念三公,派下子 孙创居揭阳高湖、桂岭新乡及普宁等处七传黄焕国、黄时晦兄弟,同登宋绍 兴二年 (1132)张九成榜进士,创居海阳龙湖(今潮安县龙湖镇龙湖乡)八传之 后又分创长湖、曲头、埔上、高美、寨内、宅上及梅县登岗、陆丰石寨、普宁 坤头山等处。

九传又有子孙分创迁居揭阳榕城石狮桥、北窖口,再移南园传 到11世开基梅岗都登岗乡,至12传黄德庵,从玉溪移居玉浦 这一支以玉浦为发祥地的世系支派,是揭阳黄氏的主流之一,与风溪世系 堪称伯仲其特点是播迁快速,分布地域广,至1998年已传37代,人口众多 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人口当在30万人以上,居住揭阳本地的有12- 13万仅12传至黄德庵,生有三位儿子:长彦成、次彦昌、三彦英,通称“大 三房” 玉浦“大三房”派下子孙便有3万多人裔孙建“炽昌堂”于官湖乡崇 祀为本世系始祖“致政公” 黄詹世系:黄詹世系: 黄道美,字叔玉,号榕江,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由潮阳龙陂迁创揭阳县 榕北黄畔围,(今揭阳市新河,原称仙河)普宁市普宁市 普宁辖境原属潮阳县的一部分明嘉靖四十二年,朝廷下诏,从潮阳县分 出洋乌、黄坑、戎水三个都置普宁县万历十五年又割洋乌、戎水归潮阳县管 辖,清初上述两都又重归普宁县管因此,在不少旧存族谱中,谈到迁移地时, 常把潮阳与普宁混为一谈其实普宁黄氏是潮汕黄氏中重要的一支,全市有黄 姓人口约15万多人,约占普宁全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人口居第二位,仅次于 陈姓黄姓宗亲分布于全市。

17个镇、2个农场全市计有黄姓人聚族而居村落 102个有一村一姓者,也有与其他姓氏和睦共居的据调查,居住于流砂镇的 有马栅等12个村落;,居住于占陇镇的有西社的西南等8个村落,居住于大南山 镇的有灰寨等6个村落,居住于梅塘镇的有泗坑等4个村落,居住于池尾镇的有 高明等4个村落,居住于大坝镇的有半径等3个村落,居住于燎原镇的有埔上寮等 3个村落,居住于洪阳镇的有雨堂等9个村落,居住于南溪镇的有篮兜等2个村落, 居住于广泰镇的有山后等6个村落,居住于赤岗镇的有五福屿等3个村落,居住 于麒麟镇的有南坡等8个村落,居住于南径镇的有磨石坑等7个村落,居住于下 架山镇的有坡乌等5个村落,居住于石碑镇的有古岭等5个村落,居住于云落镇 的有中央寨等5个村落,居住于里湖镇的有竹头等4个村落,居住于大池农场的3有新星等3个村落,还有马鞍山场的里仁村等其中人口5000以上者有流沙镇的 东埔村等8个村,3000-5000人者有流沙镇的马栅村等11个村,1000-3000人者有 云落镇的下新埔村等 25个村,500-1000人者有南径镇的磨石村等30个村,100- 500的有洪阳镇的新安村等26个村,100人以下者有云落镇的神前坑等2个村。

其 中聚族而居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是梅塘镇的泗坑村,近8千人,人口最少的是云落 镇的上洞,仅60多人 根据资料,普宁黄氏绝大部分属禾坪派,普宁黄氏绝大部分属禾坪派,但因分布村落较广,世系较难理 顺现仅对几个主要世系进行阐述: 化公分派僚公世系:化公分派僚公世系: 就已知材料,普宁属于化公分派僚公世系的黄姓村落有:普宁占陇镇西社 黄氏、黄坑五福屿黄氏、兴仁乡班湖(今普宁市里湖)黄氏、坤头山黄氏、山后 村黄氏、东堆黄氏、桂岭新乡黄氏等地谱云:黄僚为峭山公10世,九传至黄 侗叟,创潮阳直浦后代子孙分居潮阳各地(普宁时属潮阳)其分创普宁各乡 简述如下: 占陇镇西社黄氏: 1世峭山公 2世宁化公 3世道公 4世文公 5世省察公 6世春公 7世仁公 8世潜善公 9世久养公 10世寮公,创居梅州 11世吉庆公 12世日新公 13世文焕公 14世淑敬公 15世德彝公 16世伯九公 17世礼卿公 18世侗叟公,子二:皇甫、经德;黄经德曾被朝廷任为潮阳县知县,黄侗 叟随子人潮,创居潮阳直埔都 19世皇甫公,黄侗叟长子,曾以翰林学士致政,故其后代子孙尊称为“致 政公” 宋末自闽人潮,卜居潮阳奉恩乡麻田麓之霞霖;有四子:松岩、松霍、 松山、松涧。

20世松山公,黄皇甫第三子,自潮阳直浦迁创潮阳高堂,为高堂一世祖 21世仓使公,高堂二世祖 22世棉山公, ,于元末明初由潮阳高堂移居普宁里湖,后又移居占陇西社, 为西社一世祖其后裔又先后分创流沙镇湖心洋村、下架山陂乌等村 按:据《普宁市黄氏分布村落表》在分创始祖一栏中则与上所引资料来源 《黄氏通书》(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所载谱系不符,表云占陇西社西南 村创迁始祖为黄斯可,于公元1678年迁自福建油园,西社新北村创迁始祖为黄4学贞,西社考寮村创迁始祖为黄香愚、黄惠愚兄弟,但均未阐述迁移经过及世 系抑或占陇西社黄氏有多系? 谨此存疑 五福屿黄氏五福屿黄氏为黄皇甫长子黄松岩(第20世)派下子孙其世次 及迁徙经过如下: 黄侗叟--黄皇甫一黄松岩(创居潮阳南阳里)黄口口(黄松岩长子,创居澄海 渔洲)一黄三冈(创居五福屿等村) 五福屿另一支黄氏系致政七公之后,下面将述及 南径镇磨石坑黄氏:普宁南径镇磨石坑黄氏系黄侗叟次子黄经德派下子孙 世次如下: 黄侗叟一黄经德啼黄东春(长子)寸黄淳叟一黄敬修一黄应进、黄应衍--黄 隐叟(迁潮阳桑田)、黄双榕--(公元1573年迁普宁南径磨石坑) 传至裔孙黄得立、黄得谦兄弟,又从磨石坑外迁。

黄得谦于明万历四十七 年(16”年)迁创麟麟镇前洋村、黄得立也于同年迁创南径白石村 属于这一世系的还有南径镇的东岗寮村、池尾镇的合浦村、梅陇镇的进陂 村、里湖镇的河头外洋等村 按:据《普宁市黄氏分布村落表》在分创始祖一栏中则注明黄双榕迁自福 建诏安,与《黄氏通书》所载谱系不符,也谨以此存疑 另有一支也是属于黄僚世系的却是从大埔枫朗迁徙来潮州的,其始迁祖也 不相同大埔枫朗黄氏更直系于迁自宁化石壁的黄氏客家系统 黄德盛,黄僚8世裔孙曾任元朝兵部右侍郎,元末由福建宁化迁大埔县恋 州都(现称枫朗),其子大三郎由大埔县恋州都迁揭阳河婆,生子二十五郎,二 十五郎生开基;洪基、三十一郎三人,洪基生尾、清、容、仲、华五子,其中 第三子迁惠来盐坑,容之子大德分迁普宁东埔黄德盛为惠来盐坑、普宁东埔 等处共祖,黄容应为普宁东堆黄氏始祖 可以看出,这一支客家黄氏,是先从大埔枫朗迁惠来盐坑,再从惠来盐坑 迁来普宁 另一派也是迁自大埔枫朗,其迁枫朗始祖黄遇隆,为黄化九子黄潜善四子 黄久盛派下子孙,黄久盛四传至黄遇隆,于南宋端宗景炎一年(1276)由宁化迁 大埔枫朗,为枫朗始祖黄遇隆生有三子,分三房谱云:二房英达公七传至 黄德盛,生有二子,长子支分普宁等处。

从字面上看,这支黄氏好像跟迁徙普 宁东埔的黄德盛是同一支系,甚至两个黄德盛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人但细查世 系,又各不相同黄遇隆派下英达房七传方是黄盛德,一个是黄久盛裔孙,一 个黄久善后代,都是“九子公”之后裔,但迁东堆的是黄僚世系,这一迁枫朗 始祖属于黄久盛世系可惜黄氏枫朗谱没有言明迁于普宁何处 致政公世系:致政公世系: 洋尾仔及坤头山黄氏皆属于开创揭阳玉浦黄氏的致政七公系统(按:潮汕黄 氏有两位致政公,一位为开仓澜阳霞霖之黄皇甫,一位为立籍揭阳的玉溪黄氏 始祖致政七公,也简称致政公,大概,某人在为官退休之后,其后裔便以此尊 称之) 洋尾仔黄氏:始祖黄应午公,为致政七公12传裔孙其迁徙经过及世系是 这样的: 致政七公十念三公寸太宇公呻处仕公呻潭山公呻文泽公, 》焕国公一佥判公 (共生松轩、竹轩、梅轩、应佑、应午五子)一应午公一学仕公一宜隐公呻蒋仕 公从以上可以看出,蒋仕公系玉浦黄氏开基祖致5政七公之12传裔孙,于明代中期先由揭阳玉溪支分普宁洋尾(子)及潮阳波 美、石鼓等处 坤头山黄氏:致政七公8传至佥判公,其五子宣义应午公的后代又分创普宁 坤头山上述各地均奉宣义应午公为创村共祖 (该原谱排列有多处语焉不详,可能有不当之处)。

属于这一世系的还有:赤岗镇五福屿村,迁创始祖黄一夫;麒麟镇南坡村, 迁创始祖黄仙塘广太镇富儿村,广太镇山后村,这两村有迁创年代而未注明 迁创始祖名他们先后于公元 i4i2年到1501年之间皆从揭阳交湖迁入以上各地另有不少村落世系未明者,如: 黄扬贵,一名衍泗,约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从广东河源乌堀塘首迁普 宁(时仍属潮阳)云落镇下新埔,传至其裔孙叟公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下 新埔开基云落镇中央寮,下传至裔孙云公,于1725年又从中央寮迁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