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二 曰刚克,三曰柔克”把人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 三类《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善、神态之庄重、胸 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 “三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 不同人物的品评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 行品评孔子重视“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 行” “狂者” “狷者” “乡愿”四等,强调“听其言观其行” 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人 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 术谥法是指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 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论述类文本阅读人 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谥法产 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 帝逊位才废除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请求,然后由礼官 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 赐谥。
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 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 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贵贱贫富寿夭等的一种方术相人术虽长期处于民间地位, 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 的理论体系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 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出发,探究人物内 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而相人术是预知人物的富贵寿夭,人 物品评是体察人物的德性才能汉魏人物品评的兴盛,与 当时流行的相人术不无关系汉代以来,官方主要以“察举” “征辟”方式发现、 选拔和任用人才这就使人物品评与敦厚风俗及现实政治 有密切联系,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汉代不少歌谣谚语涉 及人物品评,足见风气之盛曹魏政权继承曹操以才用人 思想,制定“九品中正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官品评人才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
《尚 书》中“一曰正直,这样,如何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 分等级、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随着门阀士族势 力扩张,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形式,人物品评的政治意味 慢慢淡化,而对人物才情风貌的审美品评发展起来了《世 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审美性人物品评大体包括“才情、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魏晋人的审美品评与原先政治性的品评相比,不是诉之理智分析,而是诉之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这种转变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诗品》《画品》《书品》《棋品》《曲品》等一系列著作摘编自陈斐《人物品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人物品评上,孔孟都注重人品修养;在鉴评人物途径上,孔子强调“听其言观其行”,重视“知人”,而孟 子提出观察眼神的品鉴方法,主张“知人论世”B・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的谥号一般先由 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请求,再由礼官按谥法议谥,报 皇帝定夺赐谥;士大夫则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私谥C.相人术与人物品评有相同点,皆从人物仪容、举止 等外在表征来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
《尚书》中“一曰正直,不 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预知富贵寿夭,而后者是体察德性才 能D.汉代以来,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是 因为官方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 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也是原因之一论述 类文本阅读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尚书》中"一曰正 直,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尚书》中的三类人和《诗经》中对“君子”的赞 叹以及叔孙豹的“三立”说,这些内容既是士人实现人生 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B. 谥法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 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被认为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的人物品评,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尚书》中“一曰正 直,C. 《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大致从 “才情、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进行审美性人物品 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D. 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诗品》《画品》《书品》 等一系列著作的产生,重要的原因是魏晋人的审美品评由 理智分析转变成了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审美品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法是指根据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生前事迹 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
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 废止于秦,复行于汉,一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B .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音声、毛发以及某些 特定部位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等的一种方术 虽受诟病,可也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论述类文本阅 读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轲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C. 为了解决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和任用这 一现实政治问题,曹魏政权制定了 “九品中正制”,并在各 州或郡县设置了大、小中正官来品评人才D. 人物品评对人们见贤思齐有引导作用,对敦厚风俗 有积极作用,影响到官员选拔制度,上升为国家典章制度, 中国文艺和美学也与人物品评有密切关系1 . D2. A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