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闽北传统民居与装饰特色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50KB
约5页
文档ID:556624383
闽北传统民居与装饰特色_第1页
1/5

闽北传统民居与装饰特色 摘要:闽北地区地处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西接江西,与江浙比邻.在民居建筑中由于地理、历史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并具有典型的特色.在建筑形态上主要是土木、砖木和砖瓦等构造为主,交融了江南建筑风格和徽派建筑风格,在建筑装饰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本文旨在总结归纳闽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及装饰风格,为探究古建筑的保护途径及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提供根据. 关键词:闽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特色 闽北邻近浙南、皖南、赣西等地,地理位置特殊.伴随着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后,闽北的开展逐渐交融了各地的文化内容,在房屋建筑方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建筑款式.闽北古村落建筑民居分布广泛,遍布闽北十余个县市,其中以下梅村、政和县、建瓯伍石村、邵武等古建筑民居最为典型并呈现出闽北地区建筑的鲜明地区特色. 1闽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 建筑的形态是整体的建筑形制,包括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建筑风格等内容.“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于创新形式.〞[1]闽北传统民居建筑就是基于当地自然、物理等条件下,逐渐开展并形成具有闽北地区区域特色的建筑形态.1.1建筑构造,土木构造和砖木构造为主.闽北地区的建筑取材于当地建筑素材,并适用当地生活和审美特色,因此,闽北传统民居以土木构造和砖木构造的建筑为主.闽北的土木构造民居是以土为基,以木为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中,“土〞代表中央代表承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木〞代表春天和东方,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同时土和木最适宜作为建筑材料.因此,中国古建筑大多以土为基,以木为柱或梁作为房屋支架,构建成可供居住的空间.土木构造的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架构方式,是我国广阔民居采用的最主要形式.在闽北的传统民居中,土木构造的建筑主要是全木穿斗构造架构框架,外墙取材于当地的黄土垒砌而成.福建政和县澄源乡南部的上榅洋治地更楼就是典型的土木构造的建筑,治地更楼在北宋时期因抗击贼匪入侵并擒匪首而获得朝廷赐名“更楼〞,清朝时期朝廷钦此“礼仪之乡〞匾额悬于楼上,更楼共三层,属于碉堡式四方形建筑,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的典型的土木构造建筑.闽北砖木建构的民居是砖为墙,木为骨的建筑.砖木构造的建筑是闽北地区建筑的形式之一,以砖、木为主要原料,整体建筑构造呈现出立砖斗砌,木柱板壁,青瓦屋顶.闽北砖木构造建筑外部以高大的封火墙为主,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砖木构造的民居是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如,具有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邹氏家祠、下梅村的古民居和邹氏大夫第等都是典型的砖木构建的民居建筑,另外福建北部邵武中书第也是主要的砖木构造的建筑.1.2建筑形制,一重天井一重厅为主.闽北传统民居在建筑形式上可分为厅堂、住房和庭院三种空间形式,每种空间形式互相排列构成整体院落,呈现出一重天井一重厅的建筑形制.布局上大多以一条中轴线为中心两边根本对称,且规那么、整齐的,具有秩序感和美感.一座民宅内一般以座北朝南的房屋为正房或正厅为中心,两边设有厢房、书房等,院落多为天井式,天井下一般都摆设花架、石桌、水池等供养花、休憩.闽北的民居交融了中原地区土坯土墙的住宅形式,布局遵守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族制度,房屋多为正北朝南一井一厅的形制,大户民居一般为二厅三进或三厅四进等多进制院落,各院落之间筑有高大的风火墙,各厅堂和房屋有廊道相通.建瓯伍石村古民居伍石茶庄就是多进式院落,由三个院落相连,布局以中轴对称分布,面阔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的空地为天井;下梅村的古民居屋宅大多以内庭为中心安排各种功能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组合层次,除阁楼外,宅屋一般不超过两层.[2]闽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屋整体布局的构造主要以一重天井一重厅为主但山区的古民居多为两层高脚厝栏式建筑,二楼为居住室,一楼都为厅或活动区域.下梅村的商户门店的建筑也多为高脚厝栏式,前店后屋,店门与住屋相连.有的巨富商贾和达官贵人等“三进九栋〞式青砖瓦房.1.3建筑风格,交融徽派建筑特色形成区域特色.闽北与江浙比邻,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受徽派建筑的影响较明显.徽派建筑的特点是粉墙(白墙)黛瓦马头墙,构造特点以砖石木为原料,木架构为主,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墙,堂内雕梁画栋.闽北传统民居那么交融了徽派建筑的青砖灰瓦或青砖黑瓦、马头墙、墙线错落有致.如,伍石茶庄就是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特点,黑瓦青砖、房顶有歇上顶、硬山顶和马鞍等,形成上下相间、错落有序的江南建筑群落.闽北民居建筑的风格虽受临近的江西、浙江,受徽派建筑影响较深,但表现出自己的特色.闽北民居周围外墙常作封檐处理,或以马头墙形式出现,但院内檐墙仍作悬山.有的民居虽是白墙黑瓦但屋脊平直只有檐角翘起.如永安安贞堡;庭院的设计上,由于地形条件限制闽北民居也没有开阔的庭院,采用天井式布局,外用砖砌空斗砖墙作围护,外观封闭,具有鲜明的边界文化特色.[3] 2闽北传统民居装饰的特色 2.1装饰色彩与自然环境完美交融.一个或一组建筑群落的外部面积三分之二的色彩基调的颜色就是这个或这组建筑群落的整体色彩.[4]在建筑艺术审美中,色彩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装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色彩都是以原材料的原色组合搭配形成具有闽北特点的装饰色彩.青砖黑瓦、白墙褐木等原材料本来的色彩在闽北古建筑中广泛的应用.因此,闽北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是土黄色彩、青灰色彩和黑白色彩的.保持材料原色的土黄色色彩.在福建传统民居建筑中土黄色彩占有较大比重.土黄色的外墙体是福建古建筑的共同特征.福建的南靖土楼、大田土堡等著名的古建筑群都是以土黄色色彩为主的.由于建筑本身取材于当地的土壤,用天然的黄土做外墙,福建北部地区的古建筑也有多取材于当地的黄色土壤.这些黄色建筑区域,具有明快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如,上塭洋治地更楼墙面色都是土黄色.青灰色建筑基调是福建地区传统建筑的主要色彩之一.闽北传统建筑中的青砖建筑的古村落是保存完好发育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以青灰色的砖块为主要建筑材料.受文化深层次的影响是形成福建青灰色建筑的因素之一.闽北地区与江浙地区相邻,其建筑风格受徽派和江南建筑的影响较深.福建北部古村周宁洋中村、邵武以及武夷山东南部的下梅村建筑群的墙体都是以青砖砌成,墙体大部分呈现出青色,且屋顶都是以青瓦为主要材料的.闽北古建筑主要受徽派建筑的影响呈现出黑白瓦白墙的色彩,风格明晰简朴.建筑的色彩在审美者的感受中是具有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的.闽北古民居中青砖墙配以白灰粉墙,青瓦屋面配以古朴的土黄色等青灰色、土黄色和黑白色等色彩,整体上表达清雅简素,与闽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2.2装饰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化.闽北传统民居的装饰以雕刻为主,但雕刻的内容不仅是为了装饰,更多地是想借助于装饰的元素,表达闽北居民寄托仕途顺遂、祈祥纳福等隐含的寓意.闽北传统民居的装饰题材和内容受我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使建筑装饰图案的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多彩.有抽象纹样、花草纹饰、祥瑞动物和人物等装饰图案.闽北传统民居的抽象图纹遵循形式美的法那么,用简单、灵动富有张力和寓意的想象力把实物或生活中艺术实体升华为艺术美,并应用于建筑中.抽象纹样图案有云纹回纹卷草文锦文等,这些抽象纹样有的是几何形状的纹样,有的是仿生的纹样.几何纹样多用于作为隔扇门的门中心的格蕊图样,有圆形、长方形、扇形、方形等.仿生纹样主要是模拟现实中的事物形成的抽象图案和纹样,有云、水、花、草等纹样图案.闽北居民中,仿生纹样应用在木雕中的边饰上,以修饰衬托整体图案和作为一组景物的配图出现.下梅村周氏宗祠门楼就是以云纹为边框与直角线条相契合,纹理明晰朵朵相应,似花似云,给人以美观美妙之感.以祥瑞神兽作为装饰图案.龙、凤、麒麟等动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们所代表的桔祥之意也牢牢地根植于人们的意识里.因此,人们常常把具有祥瑞的龙、凤、麒麟、鹤和鹿等动物作为装饰图案雕刻和绘制在建筑中来表达广阔居民的祈福祥瑞的美妙愿望.如和平镇黄氏宗祠的麒麟祥瑞图,以圆形为整体设计中间雕刻一头栩栩如生的逼真形象的祥瑞麒麟,周边配边灵动飘逸的祥云纹饰.整体构造,浑然一体,画面既表达了麒麟的灵动,又使画面整体感更加饱满.花草纹饰是我国古代先民与自然长期共生中形成的一种最为普遍的装饰款式.以花草为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主要的装饰题材.闽北建筑中运用大量的花草装饰.门楼、梁枋、斗拱、门窗等木质构件中和门枕石等砖石构件中,如李氏大夫第门楼、峡阳镇民居的梁枋都是用花草纹来修饰,以花叶的婉转舒展表达建筑美感.人物装饰图案.闽北居民同其他地方的人民一样,把驱灾纳吉寄托带具有强大法力的神话人物身上,在闽北的民居中各户人家都雕刻寓意深化的字或图案,而通过雕刻神话人物保佑宅屋桔祥,家人安康.因此,闽北民居建筑中或多或少的都刻有福、禄、寿等美妙寓意的字和神话人物.厦门村门楼的“观音送子〞“魁星踢斗〞图案、下梅村参军第用砖雕的“独占鳌头〞、和平镇恩奎门楼上雕刻的“麻姑献寿〞,还有表达人们日常生活的“樵夫砖雕等.2.3装饰的手法以雕刻为主,形成三雕技术.闽北建筑装饰风格表达在丰富精巧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上.在闽北传统建筑中,三雕技术在建筑装饰应用广泛,几乎每个民居建筑中都会应用三雕作为装饰.三雕技术是闽北传统建筑装饰的主要技法,它自然地与青砖灰瓦等交融,使闽北的民居建筑在朴素净雅中透着精致.木雕装饰在闽北建筑物中的门窗、屋脊、斗拱、飞檐等都有不同表达.闽北地区盛产杉木,木质较硬,便于工匠雕刻,自然纹理美观.传统工匠利用木雕工艺绘制成不同的图案,有花朵云纹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图纹.闽北地区传统民居中木雕的使用主要表达在门窗、梁架梁头和屏风屏障等设计和应用上.在我国古建筑中门窗、屏风屏障具有透风透气或隔离空间的作用.闽北的传统建筑中在室内屏风屏障几乎都采用木制构造或雕花或上色等装饰,既可以到达质感美观又可以到达温暖宜居的效果.如下梅大夫第的木雕隔断就是采用全部木制构造,以门的形式设计成折叠式构造.每扇门经过加工形成各种花格构造,方格中镶嵌着利用雕刻刀雕出的意义深化的精巧图案.木雕装饰技术在古建筑中的门窗中也都有应用.石雕技术是闽北传统民居著名的三雕技术之一,技术手法复杂多样.石雕作为闽北地区传统居民建筑的主要装饰符号之一应用于柱基和门基上、屋顶的石头构造上和庭院或厅堂上.武夷山下梅村至今还保存有具有典型特色的清代古建筑群落,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其中邹氏祠堂是集砖雕、石雕和木雕三雕雕刻技术和彩绘技术为一体的古建筑群.石雕技术利用凿、刻、磨等手段在石材上进展雕刻图案,可分为线刻、圆雕、浮雕、透雕等种类.闽北地区石料丰富,色彩庄重,石料天然具有防潮防腐,稳固耐磨等属性,在闽北传统民居中常常用于柱础、门枕石、抱鼓石、台阶以及院落石桌围墙等建筑构件,并加以雕刻.柱础是置于柱子和台基之间的有加固防潮等作用.闽北古建筑的柱础主要有圆鼓式、基座式、莲花式等,形状有方形、圆形、八边形的,雕刻几何图样、卷草纹、莲花等线条或纹样.峡阳镇大衙和民居柱础分别圆形和八边行,在侧立面刻以不同的花纹图样,都代表桔祥美妙的寓意.多用浮雕组图进展装饰门枕石,配以纹饰、花叶图案,线条流畅.有的直接用动物石雕作为守门石,动物的神态和细节雕刻得栩栩如生.下梅村民居门枕石大多都是条石形式,将裸露的外表用浮雕技法雕刻不同的图案.闽北传统民居的天井里经常会放置一些摆件比方,蓄水的水缸、石桌、石凳以及院落中的围栏等都有石雕技术的运用.砖雕图案在闽北的古建筑上内容非常丰富.我国砖雕技术产生较早,是民间的造型艺术,主要运用线雕、镂雕、透雕、浮雕等手法加工制作,雕刻出的作品造型精巧、图案生动、画面的立体感强.闽北砖雕技术交融了石雕加固坚硬的质感的同时也交融了木雕的柔和和平滑,呈现出特有的美感.在闽北地区的砖雕艺术主要表达在大夫第和宗族祠堂等建筑的门楼上和墙面的装饰上.根据位置不同有门楼砖雕、廊道砖雕、屋墙砖雕等.砖雕在建筑装饰分以下几类:一是门楼.在闽北的文化中很重视门楼的装饰,尤其是宗祠和大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