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波动:美国的实例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内部结构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奠定了美国经济成长的重 要基础,而且也使美国的经济波动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制造业与美国经济波动的关系表明,全球化条件下技术创新 是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得以产生和持续的根本源泉,技 术创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创新的停滞同样会导致经 济的衰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制造业的全球化步伐, 而新的全球生产与分工体系的形成,正使各国经济通过生产 的全球化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对当前制造业在产业 结构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贸易依存度更高的中国经济 发展来说,给予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关键词:美国,制造业, 经济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 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机制,从1991年3 月到2001年3月持续整整十年的增长,将美国经济带入了 战后最长的繁荣期,许多人用“新经济”来反映美国经济在 这一时期的出色表现而2001年3月份以后开始的经济衰退, 又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新经济”的重新审视,虽然怀疑和反 对的声音均不绝于耳,但美国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却是 少有争议的。
不论是在经济扩张期还是在经济衰退和调整期,本轮经 济波动反映了美国微观运行机制、中观产业结构和宏观管理 方式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化,而产业结构的变化更为直接地 反映了行业运行、就业结构以及消费模式的变化,是经济波 动的深层原因制造业是美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在美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 以来,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之下,美国制造业发 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奠定了美国新经济成长的重 要基础,而且也使新经济的衰退和调整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 特征一、美国新经济波动的主要特点这一轮美国经济波动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波动的幅度 减弱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增强从经济繁荣期来看,与战后 其他较长的经济扩张期相比,在90年代这次历史上最长的增 长期中,G DP年度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小;而在2001 年的经济衰退中,GDP增长率下降的幅度和累计持续的时间 也低于以前(陈继勇,XX) o具体来看,90年代经济繁荣期的特点集中于“一稳三低”, 即经济稳定增长伴以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和低财政赤字;而 21世纪初期的经济衰退程度虽然减弱但复苏过程缓慢,生产 率的持续高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企业投资不振与个人消费 的强劲共存,出口波动幅度加大与贸易赤字增长同步。
总之,无论是经济繁荣期还是衰退和调整期,美国经济 的运行和波动都逐渐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美国经济结构的 实质性变化正是这一新趋势的深层基础,而制造业作为美国 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其持续的结构性调整是新经济 波动呈现不同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二、制造业的贡献与经济波动制造业在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 半个世纪以来,制造业占美国经济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然而, 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却与产出的高速增长相伴,并以90年代 的表现最为突出用于衡量制造业实际产出的制造业生产指 数(Manufacturing! ndus trialproduct ion),在 1990 到 2000 年年均增长%,比同期实际GDP的增长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 而相比之下,1950到20 00年间该指数年均%的增长仅比实 际G DP年均%的增长高出个百分点(Eco nomicReportofthePr esent, XX)相应地,1990到2000年间由制造业创造的GDP 以年均%的增长超过了服务生产部门%的平均速度,这使得制 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下降趋于减缓,十年间仅下降了个 百分点但在2000-XX年期间的经济衰退和调整中,制造业 创造的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而在2000-XX年期间,其 平均增长率仅为%,这使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5年内就下 降了个百分点。
虽然目前制造业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例仅 为%,但其近两年来的健康发展仍然是推动美国经济再次快 速扩张的重要动力之一XX和XX年制造业所创造的实际GDP 分别以%和%增长,而同期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高达%和%, 均高于90年代的平均水平(见表1)即在9 0年代以来的经 济波动中,美国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步伐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而在经济衰退之后的缓慢恢复,也正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 重要原因之一从制造业内部构成来看,90年代以来的增长也呈现出与 以往不同的特点70年代以来,耐用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是一直下降的,从60年代平均的%—路下滑到90 年代平均的%,而同期非耐用品制造业下降的幅度则要缓和 得多,60年代平均%,而90年代平均为%然而从90年代开 始,耐用品的生产出现较快增长,其占GDP的比重基本维持 在%左右尤其是在走出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之后,耐用 品制造业平均对GDP的贡献远远高于非耐用品制造业,其中 在1993到2000年间,耐用品制造业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平 均为个百分点,接近整个制造业同期%的贡献度,而1998年 耐用品制造业更是拉动美国GDP增长了%,创造了 90年代制 造业高速增长的新水平。
耐用品制造业的兴起对美国经济的繁荣功不可没,但另 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耐用品制造业的衰落促成了美国新世纪 初期的衰退,其根源在于耐用品的价格弹性随收入水平和供 给能力的提高而趋于下降耐用品的使用是有一定周期的, 尽管这种周期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所缩短,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和大幅提高使得耐用品的生产周期快速缩短,因此必然将面临商品供过于求的局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通过创造需求的方式部分地解决这一问 题虽然信息技术正使得创新的周期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 但过快的产品更新也正使原有产品过快地面对供过于求的 处境这是耐用品价格弹性趋于降低的根本原因,也是技术 先进国对耐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根本原因然而,2000年的美国开始面临创新停滞所带来的问题,即互联网在 技术上的局限性以及半导体芯片行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固 有的“4年循环规律”的制约,使美国出现了信息技术创新 的停滞(陈漓高,XX),而一系列的经济调整也随期而至国内需求的有限性,加上创新成本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扩散时间的缩短,使得企业必须借助于不断扩大的市场来快 速收回成本和获取利润,这就决定了制造业对国际市场的依 赖将日益加深(庄宗明、孔瑞,XX) o这不仅表明,在经济全 球化时代国际市场之于美国制造业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反映 了美国与那些贸易往来发展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冲 突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
三、制造业对价格指数的贡献与价格波动在90年代,制造业对美国经济的突出影响还表现在价格 方面,制造业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为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 低通胀环境从19 90年开始,制造业的生产价格指数呈现逐 年下降的趋势,并在1996年以后一直是负增长,于2000年 达到-%的谷底随着制造业生产价格指数的不断下降,商品 生产部门的价格指数也一直处在低位运行,从而有力地拉动 GDP价格指数在1%到3%之间徘徊虽然90年代中期以来美 国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与大量的相对低廉的日用消费品和 资源性商品的进口有关,但进口对限制美国国内物价上涨的 作用是有限的,美国产业本身对于保持价格的低位运行的作 用则要重要得多(庄宗明、孔瑞,XX)制造业的这一贡献主要来自于耐用品制造业,并且更直 接地来自于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制造业自1991年开始,耐 用品制造业的GDP价格指数即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自199 5年之后就一直是负数,2000年谷底时其GDP价格指数下降 了%,近年来虽有所回升,但在XX年仍为负值从上世纪80 年代末开始,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制造业GDP价格指数就持续 下降自19 95至今,该指数每年下降的幅度都超过12%,下 降幅度最大的1998年达到%,即使近几年降幅有所缓和,但 XX年比XX年仍下降了%,为持续低通货膨胀做出了持续而突 出的贡献。
计算机行业价格的降低与其日益降低的成本和高速增 长的产量有关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的增长速度位 居制造业榜首,如果以工业生产指数来衡量,1997年的产量 是1990年的4倍,而2000年的产量则扩大到了 1997年的两倍多继XX年的反弹之后,XX年的生产指数已经从2002 年的增长到,表明在经济恢复中其生产更加平稳也更有活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业中的高精尖技术产品产值持久而 强劲的增长更为引人注目1990年高精尖技术产品仅为1997 年产值的%,经过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之后,2000年的产 值已经达到1997年的倍在2001和2002年的经济不景气 时期,高精尖产品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并于XX年又开始 大幅增长,XX和XX年该指数分别达到和,是1997年产值的 4倍和5倍计算机行业价格指数的下降一方面为其他行业的投入提供了日趋降低的成本,从而间接地支持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但另一方,也正是价格指数的持续大幅下降,埋下了经济强制性调整的隐患价格的持续下降说明技 术的普及和扩散速度在加快,而原创新所带来的垄断利润也 正在消失,随着重大的技术创新趋于枯竭,剩下的只是有限 的增量创新,新经济正在快速地步入到成熟技术的成本竞争 阶段(华民,20 02) o在全球化条件下,IT产业技术的扩散 也是全球性的,因此美国IT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面临 着世界供给能力快速提高与生产成本快速下降的双重威胁。
但美国并不具备成本优势,生产率的提高和工资水平的稳定 越来越满足不了降低成本的要求,而一旦新产品开发的速度 放慢,IT产业唯一的出路就是保留高端产品环节而把成熟产 品的生产放在国外甚至完全放弃生产而转向外包,而这无疑 将对国内的生产和就业产生重大影响从20 00年左右的调整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影响,而经过调整之后的计算机产业也 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其价格指数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大幅 度的回升,基本接近199 4年的水平,并带动制造业价格指 数显著回升四、制造业对就业的贡献与就业波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占美国非农产业就 业的比例就一直在下降,从1960年的%下降到XX年的11%, 44年中下降了 17个百分点论文联盟编辑而在绝对就业人数方面,80年代以前制 造业的雇员总数波动幅度比较大,但总体上是不断增长的, 80年代的就业总量已经趋于平稳,其中198 4-1990年雇员 平均达到1778万人在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中,制造业 就业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199 3年雇员人数比1990年 减少了万人,但从1994年开始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稳步上升 趋势,到1998年达到90年代最高的1756万人,虽然低于 80年代中期后的平均水平,但已经比1993年净增了万人。
而自2000年以后,制造业的就业出现了战后以来最大幅度 的下降,并集中于2001至XX年,这三年制造业就业人数比 2000年总计减少了万人,使制造业占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在 短短的3年间就下降了个百分点XX年比2000年减少了万 人而仅仅有1428万人,比战后最低的1946年1470万人更 少(^EconomicRepo rtofthePresidental 995 年数据,P324)90年代制造业就业超常的稳定性与同期美国失业率的 稳步下降,和2001年以来制造业的大规模裁员与同期美国 失业率的节节攀升,都绝非历史的巧合,而是美国新经济波 动中制造业与就业的深刻联系的必然反映交通工具与设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最大的行业,80年代 末该行业创造的GDP占经济总量的%,而90年代以来该行业 显示了更为旺盛的生命力,XX年创造的实际GDP比1990年 增长了 18 %;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制造业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