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变轨的物理原理姓名:张云伟学号:201003030022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班级:二班飞船变轨的物理原理摘要: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在轨道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变轨,对于飞 船的变轨是靠自身提供动力,改变其速度,卫星所受的向心力改变, 也就改变了相对地球的距离,本文从动力学角度和能量角度进一步对 飞船的变轨原理进行分析关键字:飞船变轨正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在轨道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 要变轨除了规避“太空垃圾”对其的伤害外,主要是为了保证其运 行的寿命据介绍,由于受地球引力影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 括空间站)运行轨道会以每天100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这样将会影响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的正常工作,常此以久将使得其 轨道越来越低,最终将会坠落大气层飞船的发动机向后喷气将会获 得向前的加速度,飞船的姿态将发生变化那么从物理学角度如何来 分析这个变轨过程?按照人造卫星运行的规律,其在轨的运行速度 V大小由下列公式决定: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M为地球的质量,r为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地球半径R +人造卫星距地面高度h)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在轨的 人造卫星其速度完全由轨道半径大小决定:与其的平方根成反比一一轨道 半径越小的,其速度越大(贴地球表面飞行,其速度最大,即为第一宇宙 速度7.9千米/秒);轨道半径越大的,其速度越小。
在变轨过程中,人造 卫星由低轨道调整到高轨道,其轨道半径增加,那么运行速度将比原来的 小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随着人造卫星轨道半径增加,其运 行速度(变化)的数据: 从以上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到,随着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的增加(距地面高度的增加),其运行速度越来越小高度每增加 50千米,速度约会减小28米/秒(不是线性减小)有人可能对此会提出疑 问一一明明是飞船发动机喷气加速,那么在变轨过程中,飞船的速度应该是逐渐增加的我们从两个方面来作分析:从动力学角度分析 当飞船发动机喷气加速,飞船的速度增加,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增加,但是圆周运动所提供的向心力(即万有引 力)不变,飞船将会作离心运动,其运行轨道将提升,速度将会减小从能量角度分析一一在这里我们来作以下的估算:设人造卫星的质 量为2吨,原轨道半径为342.8公里,现变轨到349公里该人造卫星的 重力势能增加值为(假设该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值无变化,且值为10米/秒2) 在这个过程中该人造卫星的动能减少值为(万有引力恒量 G = 6.67 X 10 —11牛.米2/千克2,地球质量M二5.98 X 1024千克)由以上估算可以看出一一该人造卫星在变轨(由低轨道升至高轨道)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值远远大于动能减少值。
也就是说,在变轨过程 中,发动机消耗的能量E主要是为了增加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据能量守 恒关系,有E + △ EK = △ EP,也就是说人造卫星调整到高轨道是以动能 的损失和发动机消耗能量为代价来增加其重力势能变轨之后,飞船做匀 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飞船(卫星)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地球位 于卫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下图所示飞船在轨道上的两个特殊位置A为近地点,B为远地点,所受万有引力的方 向与飞船线速度的方向垂直;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的其它各个位置(如C位置)所 受的万有引力方向不与线速度方向垂直无论在哪个位置,所受到的万有引力都 不等于卫星在该点所需要的向心力,故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线速度的大小和 方向均不断发生变化在近地点A处,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飞船的速度较大,地球对飞船的万有 引力小于飞船做半径为Ra的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故飞船做离心运动,轨迹 是椭圆,随着到地心的距离增大,万有引力减小,飞船克服万有引力做功,引力 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飞船由远点B向近地点A运动时,地球对飞船 的万有引力大于它绕地球做半径为Rb的圆周运动时所需向心力,飞船做向心运 动。
飞船运动到椭圆轨道上的一般位置(如C处)时,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与速 度方向不垂直,可将万有引力分解为沿速度方向的切向分力和垂直于速度方向上 的法向分力,切向分力使飞船加速或减速,法向分力使飞船速度方向改变当飞 船沿椭圆轨道运动到近地点A时,若飞船向前喷气,使飞船减速到绕地心做圆周 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刚好等于飞船在A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则飞船由椭圆轨道变 为半径为Ra的圆轨道;反之,当飞船沿半径为Ra的圆轨道运动到A点时,若飞 船向后喷气而使飞船加速,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飞船将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同理,当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到B点时,若 飞船向后喷气,使飞船加速到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刚好等于在B点时 的万有引力时,飞船将由椭圆轨道变为以地心为圆心,以Rb为半径的圆轨道运 动;反之,当飞船沿半径为Rb的圆轨道运动到B点时,若飞船向前喷气而使飞 船减速,万有引力大于作圆周运定所需要的向心力,飞船将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 动当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到C点时,将此时速度分解为沿万有引力方向和垂直 于万有引力方向两个分速度,若向前或向后喷气使与引力方向在同一直线方向的 分速度恰好减为零,此时若垂直于引力方向的分速度恰好满足飞船绕地心做圆周 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等于飞船所受的万有引力,则飞船由椭圆轨道变为半径为Rc 的圆轨道,反之,当飞船沿半径为Rc的圆轨道运动到C点时,若飞船向远离地 球方向或向着地球方向喷气而获得沿半径方向的分速度,则合速度方向不与万有 引力方向垂直,飞船从圆轨道变为C点的椭圆轨道。
所谓变轨,就是改变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轨道运载火箭将飞船发射升空后 送入的轨道,不是飞船最终的飞行轨道,要使飞船进入最终轨道,必须依靠地面 测控中心对飞船进行调整例如,同步卫星距地球的高度为3 . 6万公里,运载 火箭不可能直接把卫星送入同步轨道,而需要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经过控制调 整,使其进入最终轨道神舟”三号飞船属于近地轨道航天器,其轨道高度 距离地球3 0 0多公里,能否将飞船的椭圆形轨道转变到圆形轨道,不仅影响飞 船在太空的科学实验,而且,事关飞船能否准确返回到预定着陆区飞船变轨, 是指挥控制中心给飞船发送指令,利用推力抬高和修正飞船轨道,使原来的椭圆 形接近圆形在变轨中,控制指令的形成、发送和执行,是极为复杂、精微的过 程,只有绝对精确可靠,才可保证飞船轨道正确变轨可以有两种,共面变轨和非共面变轨前者如神舟,变轨前后还是在同 一平面内非共面变轨的典型例子就是发射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赤道发射除 外),由于初始轨道一般不是0度,而最后的同步轨道在赤道面上只要你给的 附加的速度矢量不在原轨道面内,那么就是非共面变轨通过以上对飞船变轨原理介绍,更进一步的对飞船变轨原理了解,弄明白了 飞船是如何变轨的。
希望对那些喜爱航空的读者有所帮助,这篇论文也同样的激 励我对航空的兴趣,希望未来人类能够到宇宙的更深处去探索参考文献:大学物理、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