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设计标准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55.49KB
约83页
文档ID:400654107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设计标准_第1页
1/83

T/CECSXXX-202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doublecoldsourcecascadeairconditioningsystem(征求意见稿)***衣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doublecoldsourcecascadeairconditioningsystemT∕CECS***-2023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xxxxxxxxxx⅛⅛⅛施行口期:20XX年XX月XX口XXXX出版社2023北京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20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0]2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8章和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冷热源系统、冷冻水系统、末端风系统、冷却水系统和数字管理系统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邮政编码:310027;邮箱63880109@QqCOm)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冷热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冷源的当量能效系数评价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4.3 双冷源温湿解耦的空调系统冷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4.4 双冷源梯度利用的空调系统热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5冷冻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5.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双冷源温湿耦合的冷冻水输送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5.3 双冷源温湿解耦的冷冻水输送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6末端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温湿合的空气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温湿解耦的空气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冷却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7.2 冷却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8数字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8.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系统采集与计量点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系统控制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双冷源温湿耦合空调系统冷冻水输送系统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A.1四管制输送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A.2两管制输送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双冷源梯级空气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8.4 双冷源温湿耦合的空气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8.5 双冷源温湿部分解耦的空气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8.6 双冷源梯度利用温湿完全解耦的空气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变水温工况下表冷器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冷源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双冷源空气处理机组的试验工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规范性附录)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的能效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用词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用标准名录 6464附:条文说明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Requirements 34 AccessmentIndex 44.1 CommonIndex 44.2 CharacteristicIndex 45 On-siteTestingAccessment 65.1 GeneralRequirements 65.2 TestingPointArrangement 65.3 TestingConditionsandRequirements 75.4 TestingofAirTemperature,HumidityandVelocity 75.5 TestingofConcentrationsofPM2.5,PMlOandTSP 75.6 TestingofConcentrationofTotalDust 85.7 TestingofConcentrationofSulfurDioxide 95.8 TestingofConcentrationofSuIfurictrioxide 105.9 TestingofConcentrationsofLeadandItsCompounds 105.10 IOTestingofConcentrationsofMercuryandItsCompounds 105.11 TestingofConcentrationofHydrogenChloride 115.12 TestingofConcentrationsofBenzene,TolueneandXylene 115.13 TestingofConcentrationofHydrogenSulfide 125.14 TestingofConcentrationofAmmonia 125.15 TestingofConcentrationofNMHCandTVOC 136 SimulationAccessment 146.1 GeneralRequirements 146.2 AnalogyMethod 146.3 CFDSimulation 146.4 ModelingExperiment 16ExplanationofWording 171.istofQuotedStandards 1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641总则ι.o.ι为贯彻节能、低碳、高效的设计理念在空调领域的应用,解决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系统、冷冻水系统、末端风系统、冷却水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难题,规范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的设计,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的设计1・0.3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是一种在供冷季采用高温和低温冷源共同承担系统冷负荷的空调系统,利用高、低温冷源对空气分别进行梯级处理,以满足空气的冷却除湿处理要求在供热季,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利用高低温热源或单一热源对空气加热处理,以满足冬季室内的热负荷需求2.0.2双冷源耦合的空调系统双冷源耦合的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采用温湿耦合的空气处理方式,是一种利用高温冷源处理高温高湿的空气,低温冷源处理低温空气的空调系统2.0.3双冷源解耦的空调系统双冷源解耦的空调系统分为双冷源完全解耦的空调系统和双冷源部分解耦的空调系统双冷源完全解耦的空调系统又称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2.0.4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空调区域的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由两套独立系统分别处理的空调系统,显热负荷由于工况末端设备承担,潜热负荷全部由低湿度空气承担2.0.5自然冷源自然冷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作为空调冷源的资源,包括江河湖海、深层地下水等资源。

2.0.6人工冷源人工冷源是通过机械的方式获取冷量的冷源,主要包含以电机驱动的冷源、以蒸汽或者燃气驱动的溟化锂冷源等2.0.7高温冷源空调系统中供水温度不低于12℃的人工或者自然冷源2.0.8中温冷源空调系统中供水温度高于7℃且低于12℃的人工或者自然冷源2.0.9低温冷源空调系统中供水温度不高于7℃的人工或者自然冷源2.0.10大温差冷源采用双蒸发器或双冷凝器的且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大于等于7℃的冷源2.0.11双冷源当量制冷性能系数(ECOP)基于高温冷源与低温冷源的能效系数,按高温冷源与低温冷源负荷百分比加权计算获得用于表示冷源的制冷性能2.0.12空调负荷的时间频数空调负荷的时间频数是一个反映空调系统全年负荷变化规律的参数定义全年逐时空调冷负荷相对于该年最大负荷的比值为负荷率,计算该负荷率出现时数占制冷设备全年总运行时数的比例,即为空调负荷的时间频数2.0.13双冷源年制冷性能系数(YCoP)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在一个供冷季中,高低温冷源的总制冷量与总耗电量之间的比值2.0.14数字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利用数字电动调节阀采集系统的运行流量、压力、温度等数字量,利用485传输协议量传输运行流量、压力、温度等数字量,控制系统利用运行流量、压力、温度等数字量对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的冷源系统、输送系统、冷却系统和末端系统进行实时调节和显示的控制系统。

2.0.15数字化空气处理机组数字空气处理机组内置数字化电动调节水阀和数字化电动调节风阀的空气处理机组,利用数字化电动调节阀采集空调水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和风系统温度、相对湿度、流量、风压等机组运行数字量,数字化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运行数字量对机组进行实时调节和显示的机组2.0.16数字化电动调节阀数字化电动调节阀是一种压力无关型的电动调节阀,可采集系统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基本运行参数并可根据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调节3基本规定3.0.1经技术、经济、安全比较确认合理时,应根据建筑的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及其所在的气候区,优先设计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并采用合理的系统配置3.0.2民用或者工业建筑中的舒适性空调系统宜优先采用双冷源温湿耦合的空调系统或双冷源温湿部分解耦的空调系统,工艺性空调系统宜根据需求优先采用双冷源完全解耦的空调系统3.0.3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的各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定4冷热源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可采用自然冷源和人工冷源以串联、并联等多种组合的复合冷源形式4.1.2 经可行性分析,当自然冷源的供冷季平均供水温度不高于18C,且温度波动范围不大于3℃时,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高温冷源可采用自然冷源。

自然冷源宜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江、河、湖等地表水;2直接蒸发冷却的冷源;3冷却塔等免费冷源4.1.3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应优先且最大限度采用高温冷源处理空调负荷,高温冷源的制冷量不应低于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总负荷的50%4.1.4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中低温冷源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冻水(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e)P)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中表3.2.9-1的规定值4.1.5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冻水(热泵)机组作为高温冷源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应符合下列规定:4.1.6 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4.1.5的数值;2水冷变频离心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4.1.5中数值的0.90倍;3水冷变频螺杆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C)P)不应低于表4.1.5中数值的0.95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