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导入的几种做法 同心县实验小学 丁月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由此可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需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可老师们多数采用直入主题式导入,它虽简洁明了,不浪费时间,但比较平淡,缺少激发因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每一篇新课文时,都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让“开场白”不再苍白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创设情境导入是名副其实的一把“金钥匙”!下面我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导入谈一谈自己的拙见:一、用游戏创设情境法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
“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玩”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导入新课时,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发挥他们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使他(她)们学得开心愉快,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寓乐的效果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贴鼻子游戏导入新课的: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少鼻子的大头娃娃,然后用红领巾蒙住两个学生的眼睛,分别让他们来“贴鼻子”结果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了娃娃的嘴巴上,另一个则贴到了眉梢上其他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上乐成一团我接着问:“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俩都贴错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呗!”我又说:“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这样借助游戏,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效果非同寻常再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我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请一名学生慢慢往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让其他学生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这时我说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乌鸦喝水》这篇课文。
通过这一游戏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 二、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法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而音乐、歌曲是流淌的艺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开拓眼界,抒发情怀,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启迪心智美好的音乐,让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恰似一股清泉,流进我们的心田在导入新课时,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耳聆听相应的歌曲,可以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所以我经常善于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导入这种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求知欲,克服学生紧张和疲劳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们也能自然、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我曾经在教学《开国大典》这课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调动学生情绪,之后提出问题:听着这首曲子,你们是否也想进入当时的场景与全中国人民一起自豪、一起激动,同时去领略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呢?这样精心营造的教学导入,以情激情,使学生更能入情入境又如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那动听的歌声,那优美的歌词,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激起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使学生更能亲近文本。
所以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用情感渲染创设情境法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一些感情强烈的文章时,可采用情感渲染法,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深的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得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由于历史对学生来说很遥远,为了能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我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我顺势导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侵略者烧毁的是什么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样的导入为学生学习全文确定了感情基调,而且为学生的感情发展与升华做好了铺垫又如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洗脚篇》,同时配放一段动情的音乐,将画面与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了母亲与孩子的特定环境,学生静静地观察着每一个画面,加上音乐旋律的烘托,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因为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与母亲聚少离多,许多学生潸然泪下。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入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母亲的伟大,唤起了学生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热爱学生在导入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四、用简笔画创设情境法 色彩明艳,美不胜收的画面能让人赏心悦目,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简笔画导入,更是新颖、直观、醒目,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因此,采用简笔画导入法也是导入新课的一种好方法如教学《鹅》这首古诗时,在电子白板上画出红掌弄波、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能吸引孩子,使学生们情绪兴奋,精神专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又如教学《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我也是用简笔画导入的:我先在黑板上画了几座光秃秃的荒山,然后又用简单的几笔在山上画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紧接着我问:你们知道是谁把这一片荒山变成绿洲的吗?他就是81岁的一位老人——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他,走进这片绿洲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上课伊始,老师从画画入手,既制造了悬念,又引人入胜同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从下课的自由状态转入到上课的专注状态五、用故事创设情境法教师运用一些与课文有紧密联系的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甚至自己编写的故事导入新课,既可引起学生注意,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鲸》这篇课文时,因为是一篇说明文,相对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海底世界的动物们要举行舞蹈大赛小鲸知道后非常高兴,它也想参加于是,它就来到了赛场,只见赛场门口写着‘鱼类舞蹈大赛’,门口还有两条小鲤鱼在值班当小鲸正要进的时候,却被小鲤鱼拦住了:‘对不起,你不能参加这个比赛’小鲸奇怪地问:‘为什么?’小鲤鱼说:‘因为你不是鱼类’小鲸觉得十分委屈,一边哭一边往回游,它决定回去向妈妈问个究竟同学们,你们能代小鲸的妈妈给小鲸一个满意的答案吗?这时,学生急切地打开书本寻找鲸到底是不是鱼类的答案六、用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法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很有必要的,应该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上《果园机器人》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我应邀到朋友家的果园去,远远看去挂在树上的苹果、梨在阳光照耀下红得耀眼,绿得透亮,让人垂涎欲滴但来到树下才发现矮处的已经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几颗,都不是那么好,可能是别人看不起的,好的全在高处我伸长手,踮起脚,还是够不着虽然主人已经把梯子架好,把工具准备好,可是站在梯子上面摇摇晃晃,让人心惊胆战的,哪里还敢摘。
说到这里,我发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摘到高处的果子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一些办法:有的说,用绳子把树干拉下来;有的说,用钩子勾下来……这些办法都有学生说出其缺点后来有学生说到了用机器人来帮忙就这样水到渠成引入了新课《果园机器人》的学习,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 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语文情境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凭借它的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化枯燥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互动我在上《可贵的沉默》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祝你生日快乐》,同时课件出示大大的生日蛋糕,上面插着燃烧的生日蜡烛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唱了起来我问他们: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音乐,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心情非常激动,说个没完没了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之中,我把他们引入了新课的学习虽然都是来自农村,过生日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就是幸福,温暖。
所以这样的情境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后面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了 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导入还有很多方法,如用名人名言导入,用谜语导入,用歇后语导入等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只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能紧扣课堂主题,亲切自然、不露痕迹,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就是精彩的开头,就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 语文教科书3. 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4.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