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市永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3.54KB
约28页
文档ID:546188886
重庆市永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1/28

重庆市永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目 录总 则 - 4 -一、现状与形势 - 5 -(一)矿产资源概况 - 5 -(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 7 -(三)形势与要求 - 8 -二、指导原则与目标 - 10 -(一)指导思想 - 10 -(二)基本原则 - 11 -(三)规划目标 - 12 -三、矿产勘查与保护布局 - 14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调控方向 - 14 -(二)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 15 -(三)勘查开采与保护布局 - 15 -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 - 16 -(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 - 16 -(二)优化开发利用结构 - 16 -(三)严格规划准入管理 - 17 -五、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保护 - 18 -(一)绿色勘查 - 19 -(二)绿色矿山建设 - 19 -(三)矿区生态保护修复 - 19 -六、规划保障措施 - 21 -(一)加强统筹协调 - 21 -(二)严格审核管控 - 21 -(三)强化资金保障 - 22 -(四)健全监督机制 - 22 -总 则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及《重庆市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关于全面开展区县级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0〕143号)等文件的要求,制定《重庆市永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区规划自然资源主管等部门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当与本《规划》做好衔接《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以2025年为目标年,展望至2035年 一、现状与形势永川区东距重庆中心城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在重庆西部,东邻江津区,东北靠璧山区,北接铜梁区,西接荣昌区,南与四川省合江县、泸县接壤。

地处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永川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6个镇、7个街道,城市建成区面积74.73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末,户籍人口114.1万人其中,男性57.5万人,女性56.6万人城镇人口51.9万人2020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636.2亿元提高到1012.4亿元,年均增长9%,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8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6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6.6亿元,年均增长12.1%一)矿产资源概况1.总体概况至2020年底,永川区范围内已发现矿种有25种,分别是煤、煤层气、天然气、页岩气、铁、锶、镓、玻璃用砂岩、建筑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瓷用砂岩、铸型用砂岩(耐火用砂岩)、耐火粘土、石膏、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伊利石粘土、陶粒用粘土、建筑用砂、水泥配料用砂、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和地热(水);其中开发利用的有18种,分别是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玻璃用砂岩、建筑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瓷用砂岩、铸型用砂岩(耐火用砂岩)、耐火粘土、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陶粒用粘土、伊利石粘土、砖瓦用页岩和地热(水)。

截至2020年底,全区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有12个矿种(含亚矿种)专栏1 主要矿产资源现状(2020年底)序号矿产名称资源储量单位保有资源量1煤亿吨2.192水泥用灰岩矿石 亿吨1.363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 万立方米2594.694玻璃用砂岩矿石 万吨690.45水泥配料用砂岩矿石 万吨1586建筑用砂岩矿石 万立方米146.47建筑用砂矿石 万立方米104.668水泥配料用砂矿石 万吨20.39陶瓷土矿石 万吨620.910耐火粘土矿石 万吨27511伊利石粘土矿石 万吨48.112陶粒用粘土矿石 万吨1.3全区固体矿产资源赋存特点总体上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贫矿多,富矿少2.开发利用现状截至2020年底,永川区现开发利用固体矿产9种: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玻璃用砂岩、铸型用砂岩(耐火用砂岩)、建筑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瓷用砂岩、伊利石粘土、砖瓦用页岩区内非油气矿山共有35个,其中水泥用灰岩4个、建筑石料用灰岩10个、玻璃用砂岩7个、建筑用砂岩7个、冶金用砂岩(铸型用砂岩)1个、水泥配料用砂岩2个、陶瓷用砂岩3个、伊利石粘土1个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上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以来,永川区深入推进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取得积极成效,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明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不断深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开展了永川县幅、临江场幅、松溉镇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最终成果开发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矿产资源供应平稳,全面退出煤矿开采;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与结构优化成效显著,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非油气矿产矿山数量由2015年的96个减少到2020年的35个,大中型矿山比例则由2015年的7.29%上升为2020年的57.14%,规模化开采雏形已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清退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通过积极引导、加强监督管理、落实鼓励和支持政策,有序推进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采取工业广场硬化、道路硬化、厂区绿化美化和采选加工区密闭等措施,促进节能减排,落实企业主体社会责任,实现合理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矿产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矿业权公开竞争性出让实行矿业权准入管理规定和矿业权出让基准价制度,全面推行矿业权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三)形势与要求1.面临的形势社会发展环境形势。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将全面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目标,构建“一区两群”的城镇空间格局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两大发展定位,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矿产资源需求形势十四五”时期,永川区社会经济发展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资源供需格局将进一步优化;油气、煤等能源矿产需求仍趋于高位;随着“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石灰岩、砂岩等建材类矿产资源需求将快速增长矿产资源供给形势伴随全市煤矿全部有序退出,区内所需煤炭资源均来自外购,在一定时期内煤炭资源供给将面临紧张形势;石灰岩、砂岩等建材类矿产资源赋存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现有产能无法有力保障社会经济建设;随着“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全面深入,永川区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资源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以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为主体国土空间管制更加严格,以及长江流域岸线管控约束进一步提高,区内矿产资源可供勘查开发利用的国土空间较为有限2.新要求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市“十四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新要求,促进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贯彻“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建设。

矿业发展需加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利用、集约化生产水平,加快急缺矿产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和措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确立永川区“十四五”期间矿业发展的主要方向1)“十四五”期间加大区内社会经济建设紧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查及开发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矿产品深加工利用,如石灰岩、砂岩;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加强对区内主要利用矿产进行可利用性研究2)在新形势发展要求下,加快推进矿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布局,以“规模化、集约化”为原则,鼓励矿山进行资源整合集中开发,加大推进落后产能或与生态政策不适宜的矿山企业有序退出,进一步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提升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水平,将全区矿山大中型比例提升至60%以上3)贯彻落实国家“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加大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清洁矿产勘查与开发的步伐二、指导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高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发展和安全,结合“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的规划,根据全区实际情况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确保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规划管控与管理改革相衔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两大发展的定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开源节流并举、节约优先,按照加强勘查、科学调控、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集约高效、注重保护、科技创新、扩大开发的思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所创新,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监管依据作用,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二)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持续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集约节约、综合利用、高效利用,鼓励循环利用,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绿色转型发展。

2.坚持需求导向,保障供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加强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矿产品市场监测,构建矿产资源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提升资源的有效供应,提高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3.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的衔接,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地域优势和资源特色,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监管深入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开展砂石土矿“净矿”出让,积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