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教育随笔(精选100篇)_幼儿园教育笔记 超实用的小班教育随笔,更新幼教资源1000节,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欢迎收藏!专业的幼儿教育随笔文章长期更新 一篇“”我的“自以为” 幼儿园会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很聪明,活动课总能认真思考、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但是在其他方面能力却很弱,动手能力差,比如:吃饭、穿衣、绘画等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在我的教学活动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端午节快到了,我教小朋友给粽子涂色,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上了几节关于粽子的活动课,对粽子的外形、颜色都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涂色活动前我只是讲明需要注意的事项后,便把纸、笔发给他们,开始了涂鸦活动,托班年龄段的幼儿很喜欢涂鸦,他们涂的很认真、专注,只有阳阳小朋友一个人涂了几下就坐在小椅子上不动了,我以为他有些累了,就没有催促他,其他幼儿陆陆续续完成了,他仍坐在那一动不动,平时他可是我的一员“大将”,我便有些着急地说:“其他小朋友都涂完了,你怎么还是慢悠悠的,干什么都这么慢只听“哇”的一声,他哭了起来,我问他怎么了,他不说话就是一直哭。
见他这样我就没有一直追问,而是忙着将幼儿的画写上名字,宝贝们都在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画的粽子,阳阳就一个人落寞的坐在小椅子上,眼睛盯着桌上的画纸,一副很痛苦的表情,等他的情绪平稳一些,我又问他,他小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这是我第一次从他的嘴里听到这句话,我便耐心的教导他:“可是我们阳阳很聪明,上课也爱回答问题,还懂礼貌怎么不会画画呢?”我继续问他:“那你喜欢画画吗?”他摇摇头,对于他的回答我有些惊讶,上班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于是,我搬来一把小椅子,坐下来教他一步一步慢慢涂色,鼓励他不要心急,在我的帮助下,他完成了作品,露出了浅浅的微笑,但依然能看出一丝委屈 于是,离园前我给了他一个特许,就是将涂色的粽子带回家,这也是为了鼓励他喜欢画画,阳阳妈妈看见了惊讶地问他:“这是你画的?”“是我和老师一起完成的,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胖胖”他高兴地说着,已经忘记了上午的不愉快,“瞧!这孩子哪都好就是不爱动手,在家怎么也不肯画画就说不会”妈妈向我诉起苦来于是我便将上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阳阳妈妈,妈妈也和我谈了许多,原来阳阳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平时都是奶奶带,凡是都包办代替,所以不愿运动,动手能力差,不会做的事情就不喜欢做,做事好拖延,可是这些问题似乎都被他的优点所掩盖了。
回想起阳阳刚来园时就不哭闹,当别的孩子还在将玩具仍的满地都是时他就能安静的读书,而且还认识许多汉字,了解的知识也很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上课总能认真思考、积极地与我们互动,是我们眼中“聪明的好孩子”这样的好孩子在我看来其他的方面也应该不错,现在才知道,我的“自以为”是错误的 这样的“自以为”很可能会给阳阳小朋友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指南》中指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阳阳动手能力差,平时吃饭、穿衣、画画都很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耐心的锻炼他、鼓励他,而不是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这样才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这件小事上也让我得到了深刻的反思,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自以为”会让我们做出一些冲动、后悔的事情,学会客观的评价幼儿,全方面了解幼儿,即使眼中的“好孩子”也会有他不擅长或不喜欢做的事情,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原因然后静下心来陪着他们一点点的成长,给他们成长的时间,慢慢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篇:大班“妈妈,我不上幼儿园”——警惕幼儿形成心理沼泽 最近,班里好几个幼儿的家长跟我反映自己的孩子早上总不想来幼儿园,而且持续好几天了,要么哭闹耍赖,要么强制来了也是闷闷不乐,他们很烦恼,也弄不清楚原因我也发现这几个孩子在园状态明显不好,情绪低落,甚至寝食难安,干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幼儿偶尔不想上幼儿园是正常现象,但是持续几天在大人劝说下还是扭转不过来就不正常了,或许大多数粗心的家长就不管不顾了,任凭孩子“自愈”殊不知,这背后可能潜藏着幼儿深层次的心理根源,不及时解决,给幼儿打开心结,那孩子的情绪问题就会越积越深,天长日久,就很容易形成难以清除的“心理沼泽”,这就仿佛埋在孩子心底的一片雷区,日后一有应激事件触发,幼儿就很可能爆发严重的情绪障碍和问题行为现以班里几个典型的案例谈一谈幼儿几种常见厌学的原因和对策 案例一:因为同伴之间的“欺侮”不想上幼儿园 琳琳,女孩,4岁半,爸爸怒气追诉“我女儿好几天了都不想来幼儿园,说班里有一个小男孩老打她,她害怕,就特别抵触上幼儿园……”这位爸爸说着还非要找那个小男孩理论 分析:首先经过老师了解情况,那个小男孩是果果,他并非天天跟琳琳发生身体冲撞,可能在排队走动或自由活动时不小心碰到了她,有时果果可能说话声音大爱吓唬别人,这就让琳琳误以为是果果故意欺负她,而琳琳是个内向腼腆的小女孩,内心比较脆弱,再加上家长的“推波助澜”,孩子受欺负厌学的反应就被渲染得更严重了。
对策: 1.家长首先要向老师问清楚事情的经过,过程是怎么样的,不能仅根据结果仅任凭孩子的一己之言就妄下结论,家长要保证理智、克制、融通的态度帮孩子打开心结 2.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在园的“欺侮”现象,有时只是幼儿人际交往上的小摩擦,这正是让孩子学习如何跟同伴解决矛盾,锻炼其社会适应性的机会,不应过度保护,要鼓励幼儿跟小伙伴沟通,化解误会;如果真是对方幼儿故意欺负,那就交给老师进行教育疏导,同时告知孩子要懂得求助老师,懂得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3.老师可以开展集中活动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这一问题,让孩子们做到不侵犯别人,也懂得保护自己家长更应该做出榜样示范,告诉幼儿心胸开阔大气一些,不要过度敏感胆怯 案例二:因为幼儿先天抑制型气质,心理脆弱不想上幼儿园 伊伊,女孩,5岁,行为抑制型,她属于高敏感,内向、拘束性格的幼儿,具有高度的情绪性和低社会交往性,她行为敏感、退缩、克制,因为妈妈最近批评了她,一时接受不了,所以情绪失控,只想粘着妈妈来到幼儿园自己在一旁不停抹眼泪,低头沉默不与人交流,不参与集体活动 分析:伊伊因为心思太过敏感细腻,她的妈妈又追求完美对她要求过高,因而孩子内心压力过大,情绪难以调节容易失控。
妈妈不理解孩子跟自己的性格反差,只一味要求伊伊做到妈妈希望的样子,但从来不听伊伊倾诉,不会安抚开导孩子,导致伊伊内心承受不住,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心理负担过重,于是就呈现了孤僻自闭的现象 对策: 1.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先天气质特点,理解孩子本来的面貌,“存在就是合理的”,要给予幼儿宽松的心理氛围,不提无理过高期望和要求,倾听孩子心声,让孩子学会发泄不良情绪,更多鼓励赞扬孩子进步的同时也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让幼儿学会客观看待自己,接纳自己,正确面对批评 2.对于性格抑制型的幼儿,家长要多一些耐心和宽容,更多鼓励和帮助,自己首先要阳光开朗一些,有一个积极看待问题看待生活的态度,才能感染孩子也活泼开朗,因为幼儿对自己最亲密依恋对象的吸收模仿是最显著而有效的另外,家长要格外警惕这样性格的幼儿不要因为长期情绪心境低落,对什么也不感兴趣而发展成为“儿童抑郁症”,如果有这样的苗头,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防止更严重的心理病患 案例三:因为妈妈总照看弟弟,不管我了,所以不想上幼儿园 小宇,男孩,4岁半,妈妈刚生了弟弟5个月了,每天早上来园,小宇都会抓着爸爸的手哭闹好一会儿才让爸爸走,后来经过老师询问,他才小声地说到:“妈妈总是照看弟弟,不管我……” 分析:小宇的情况属于典型“二胎”家庭引发的心理失衡和应激障碍,幼儿年龄小,心理认知和调节能力差,基本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他的其它行为就会丧失动力,这也是需求层次理论和行为动机理论所揭示的道理。
现在,二胎父母,尤其是妈妈,对老大关注度降低,但是又不能及时地开导安抚老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老大的情绪低落,一日生活行为也受到影响 对策: 1.二胎父母需敏感密切地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要主动及时地跟孩子谈心,告诉他弟弟妹妹的到来将带来的幸福,也要让他理解因此家庭中各方面会发生的改变,激发他成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孩子对爸妈身上的变化和自己感受的波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样幼儿就不会轻易误会父母,心理落差也不会过大,能够尽量平稳地经历这段过渡期了 2.家长也要跟老师保持密切沟通,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情绪反应以及需要老师更多关注和开解的地方告知,这样在幼儿园里老师也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开导,家园合力,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让幼儿安稳度过“变故期”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都要保持一颗敏锐的心,保持一份科学的爱,不能小觑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问题,小问题,大隐患,要从幼儿的心理入手,理解幼儿情绪,接纳孩子性格差异,满足幼儿内心需要,让孩子说出来,看正确,会解决,能调节,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形成“心理沼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健康成长的人! 三篇:大班《爸爸用棍子打我》 我刚到大班半个小时就记住了一个孩子的名字“朱民”,因为这短短的半个小时内已经有5个孩子来向我告状了“莫老师,朱民打我。
莫老师,朱民用力捶我的胸 “莫老师,朱民踩我的脚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有这么多孩子来告状呢?到底是他不小心的还是故意这样做的?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的观察他,发现他经常没有缘由的动手打同伴,而且出手很重有一次小朋友在上厕所,他进了厕所后对着正在上厕所的男孩子背部用力的捶了一下,就若无其事的走回活动室被打的几个孩子哇哇叫的向老师告状,老师问他原因,他当着没听到,反正不回答老师的问题 上课了,小朋友们正在认真的听讲,他离开自己的位置跑到旁边离自己几个位置的孩子前打了一下别人的头就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当他不感兴趣时,不停的发出怪声来影响其他的孩子 午睡时他不好好睡觉,不断的去扯旁边同伴的被子或是扯头发、弄别人的脚 一天一个小朋友喝水时不小心踩到他的脚,他当场就踢了一脚回去,第二天他还追着这个孩子打,当我问他为什么打人时,他理直气壮的回答:“昨天他踩了我一脚 通过观察我发现当他犯错误时与他交流根本无济于事,而是要等他平静下来,再与他交流才能有些教育效果针对他的问题我多次与他谈心,在我的循循善诱下,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也表示要改正自己爱打人的毛病 因为朱民爱打人,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渐渐地他的朋友越来越少。
就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也与其父亲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他也表示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对孩子加强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是朱民只是稍稍的好了一些,效果不佳,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没什么效果呢? 寒假结束了,孩子们都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幼儿园我发现朱民经过一个假期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脾气更为暴躁 准备做早操了,孩子们都在大教室门口排队等着出门了,朱明从队伍后面走到队伍前面对着周军的胸连着使劲的捶了好几下,我看到后赶紧冲上去把他拉开,带着他离开队伍,他还愤愤不平还想着冲回打周军,我抓着他的手不然他对着小朋友,他就把手向我挥来,一路上还用脚把旁边摆的整整齐齐的椅子踢得东歪西倒当我把他带到小教室,松开他的手后,他冲出去把桌面上摆放的物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