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第八章 列车运行图与区间通过能力【主要内容】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和分类;运行图各项组成因素的概念与确定方法;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加强通过能力的措施;列车运行图编制与其主要指标的计算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列车运行图的各项组成因素;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的格式与分类一、列车运行图与其作用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图解,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与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根底,所有与列车运行有关的铁路各部门,必须按列车运行图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以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二、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列车运行图是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列车运行的图解1、 横坐标——表示时间 s〔距离〕甲列车2、 纵坐标——表示距离3、 斜线——表示列车 乙列车 运行线 0 t〔时间〕为适应不同需要,运行图分三种格式:1、 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两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编制新图时做草图用2、 十分格运行图;横轴以十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调度员绘制实际运行图。
3、 小时格运行图:横轴以小时为单位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用三、站名线的画法1、按区间里程的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里程的比率来画横线,每一横线即表示一个车站的中心线一般不采用2、按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下行〔或上行〕列车在各区间运行时分的比率来画横线四、列车运行图分类根据铁路线路的技术设备和列车运行速度,上下行列车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行方式等条件,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各种类型〔一〕按照区间正线数目分:1、 单线运行图,即在单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2、 双线运行图,即在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3、 单双线运行图,即在单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二〕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分:1、 平行运行图在运行图上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一样,因而列车运行线相互平行,且区段内无列车越行2、 非平行运行图〔普通运行图〕在运行图上铺有各种不同速度和不同种类的列车,因而列车运行线互不平行,在区段内可能产生列车越行〔三〕按照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分:1、 成对运行图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相等的2、 不成对运行图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不等的〔四〕按照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分:1、 追踪运行图。
在自动闭塞区段上,同方向的列车是以闭塞分区为间隔运行,在这种运行图上,一个站间区间允许同时有几个列车按追踪方式运行2、 非追踪运行图同方向的列车是以站间区间或所间区间为间隔运行,即在非自动闭塞区段采用的运行图上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组成因素列车运行图组成要素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机车在折返段和根本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列车在技术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两个相邻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区间运行时分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查定:1、 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要分别查定2、 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要分别查定3、 列车在区间两端站停车与不停车分别查定当区间两端均无技术需要停车时,应按通通、通停、起通、起停四种情况分别查定二、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是指列车在中间站上办理列车技术作业、客货运作业与列车会让等所需要的最小停留时间标准三、 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τ〕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是指车站为办理两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车站间隔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的间隔时间〔τ不〕是指在单线区段相对方向列车在车站交会时,自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之时起,至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τ不τ不τ不τ不〔二〕会车间隔时间〔τ会〕是指在单线区段的车站上,两列车交会时,自某一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之时起,至该站向同一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τ会 τ不〔三〕连发间隔时间〔τ连〕是指在单线和双线区段上自前行列车到达或通过邻接的前方车站之时起,至本站向该区间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τ连τ连τ连 τ连〔四〕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开到〔τ开到〕与不同时到开〔τ到开〕间隔时间τ开到:是指自某一列车由车站出发时起,至同方向另一列车到达车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τ到开:是指自某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由该站发出另一列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τ开到 τ到开四、追踪列车间隔时间〔I追〕 〔一〕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意义在自动闭赛区段,列车以闭塞分区为间隔运行,称为追踪运行追踪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双线区间 单线区间 I I I〔二〕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列车在绿灯信号下向绿灯运行和列车在绿灯信号下向黄灯运行的的间隔时间如下式所示:三项追踪间隔时间1、追踪列车到达间隔时间:2、追踪列车出发间隔时间:3、列车追踪通过车站的间隔时间:〔三〕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间隔时间1、概念一般称通过色灯信号机能显示诸如红、黄、黄绿和绿四种灯光信号的自动闭塞为四显示自动闭塞。
2、特点四显示信号时具有预告功能的速差式信号3、追踪间隔时间按相邻5个闭塞分区长度计算I追 = 0.06 *〔l1+l2+l3+l4+l5〕/v通 〔min〕五、机车在根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铁路机车的运用方式:1、 肩回运转交路2、 半循环运转交路3、 循环运转交路4、 环形运转交路机车在机务本段或折返段所在站办理必要作业需要的最小时间,称为机车在折返段和根本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机车折返停留时间(T折)由以下几项组成:1、 机车在到达线上的作业时间2、 机车入段走行时间3、 机车在段内整备时间4、 机车出段走行时间5、 机车在发车线上的作业时间六、列车在技术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1、 在到发场办理各种列车作业编组和解体列车的时间标准2、 在牵出线或驼峰上编组和解体列车的时间标准3、 旅客列车车底在配属段、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4、 货物站办理整列或分批装卸作业时间标准等第三节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一、常见几种能力的概念1、通过能力: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铁路区段内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或接发的最多列车对数或列车数,车辆数或吨数。
2、输送能力: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一定的固定设备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按照活动设备〔如机车、车辆〕和人员配备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最多的列车对数或列数、车辆数或吨数3、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指铁路区段内各种固定设备中,通过能力最薄弱的设备的能力,也称为区段最终通过能力或限制通过能力二、区间通过能力与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指一个区间,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对数〔单线〕或对数〔双线〕区间通过能力,一般应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以对数表示时,不足0.5对舍去,0.5对以上不足1对按0.5对计算;以列数表示时,不足1列者舍去〔一〕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1、运行图周期 ABt’+t起停 τBt’’+t起停 τT周单线成对非追踪不平行运行图t运 τ连 I T周双线非追踪平行运行图双线追踪平行运行图运行图周期:是指每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时分。
T周 = ∑t纯+∑t起停+∑τ站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N平 = 1440- T固/T固* K固T周 = t’+ t’’+∑t起停+τA +τB 〔分〕为使区间通过能力最大,应使T固数值尽量缩小一个区间有多种列车放行方案,在选择最优的放行方案时,应考虑区间两端车站的具体条件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n〞=1440/[ T固+T列〔1-β不〕] n‘ = n〞β不单线不成对运行图行车量较大方向的区间通过能力比成对运行图高,并且不成对系数愈小,通过能力愈大但是往往要降低旅行速度,需要增加车站配线因此,只有在需要少量增加通过能力并且上下行行车量不平衡的条件下才采用这个措施在未装设自动闭塞的双线区段,通常采用连发运行图 双线连发运行图周期:T周 = t运+τ连 〔分〕因此通过能力n =1440/( t运+τ连 )在装设有自动闭塞的区段,通常采用追踪运行图双线追踪运行图周期:T周 = I 〔分〕因此通过能力 n =1440/ I 〔二〕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是指在旅客列车数量既定的前提下,区间在一昼夜内能够通过的客、货列车总数〔对数或列数〕1、计算方法(1) 图解法:在运行图上铺画旅客列车运行线后,在其间隔时间内铺画货物列车。
在运行图上最大限度能够铺画的客、货列车总数,就是非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2) 分析计算法:在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根底上,减去不平行运行线造成的影响,即可得出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其计算公式为:N非=N货+n客 〔对或列〕 N货=N平 - [ε客n客 +〔ε快货-1〕n快货 +〔ε摘-1〕n摘]2、扣除系数:因铺画一列或一对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摘挂列车,需要从平行运行图上扣除的一般货物列车数或对数,分别称为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快运货物列车扣除系数和摘挂列车扣除系数〔1〕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即在一列或一对旅客列车平均占用区间的时间〔包括直接占用和额外扣除时间〕内能铺画几列或几对一般货物列车〔2〕摘挂列车扣除系数摘挂列车扣除系数与作业站数、区间均等度、运行图铺满程度有关〔3〕我国铁路现阶段采用的扣除系数见课本182页表8-4〔三〕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K= [N平 - [ε客n客 +〔ε快货-1〕n快货 +〔ε摘-1〕n摘]第四节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当客货列车行车量、铁路技术设备以与运输组织方法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修改或重新编制运行图列车运行图原如此上每两年编制一次,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资料阶段、编制阶段、新图实行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一、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求和步骤〔一〕编图要求1、 保证列车运行安全2、 迅速、便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