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86KB
约14页
文档ID:525490432
2023年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_第1页
1/14

2023年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   正数与负数这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数,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净胜球数、加工允许误差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一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的过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   2.学生学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负数的引入   3.疑点:负数概念的建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活动胶片、中国地图   六、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通过投影给出实际问题,学生研究讨论,认识负数,教师再给出投影,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哪些数?看谁举得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学生们互相补充,可以回答出: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   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没有物体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教法说明】学生对小学学过的各种数是非常熟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回忆、回答,这时教师注意理清学生的思路,点出小学学过的数的精华部分   提出问题: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教法说明】教师利用问题“有没有比0小的数?”制造悬念,并且这时学生有一种急需知道结果的要求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看两个实例   (出示投影1)用复合胶片翻四次   在冬日一天中,一个测量员测了中午12点,晚6点,夜间12点,早6点的气温如下:你能读出它们所表示的温度各是多少吗?(单位℃)   学生活动:看图回答10℃,5℃,零下5℃,零下10℃   [板书]   10 5 -5 -10 师:再看一个例子,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这两个数表示的高度是相对海平面说的,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   (出示投影2)(显示中国地形图,再显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直观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回答:8848米表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155米表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法说明】针对实例,教师不是自己一概地陈述而是注意学生参与意识,要学生观察、动脉、讨论后得出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与指正   师:以上实例中出现了-5、-10、-155这样的数,一般地温度比0℃高5℃、10℃、1.6℃、 ℃记作+5、+10、+1.6、 ,大于0的数为正数;当温度比0℃低于5℃、10℃、2.2℃记作-5、-10、-2.2,像这样在正数前面加“-”号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随着叙述给出板书   [板书]   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小于0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法说明】在以上两个例子的基础上,对正数尤其是负数的引入已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这时教师描述性地指出正数、负数的概念,学生不仅认识了什么是正数与负数,还清楚地知识,正数与负数是相对的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师板书后提问:第二个例子中的8848是什么数,-155是什么数,海平面的高度是哪个数?   2.出示1(投影显示)   例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0,-2.7, , , ,-8.12,   3.自己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分别把它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4.(1)某地一月份某日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可用_________数表示,记作__________   (2)地图册上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上标有-392,这表明死海湖面与海平面相比怎样?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回答,3题同桌交换审阅,4题讨论后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l题是紧扣上面的例子把正负数应用到实例中去,既呼应了前面,又认识了正负数,2题是通过判断正数负数渗透集会的概念,3题是让学生自行编正数负数,以达到自我消化吸收,4题是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下一步引出相反意义的量打下基础   师:在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地方用正数表示它的高度,低于海平面的地方用负数表示它的高度.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与温度、海拔高度类似的量也常常用正负数表示,你能列出一些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相补充,两个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给与适当分析,针对学生回答予以补充巩固练习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二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负数的认识   【类型一】 区分正数和负数   例1 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 eq f(4,3) ,0,-3.14,120,-1.732,- eq f(2,7) 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解:在-1,2.5,+ eq f(4,3) ,0,-3.14,120,-1.732,- eq f(2,7) 中,负数有:-1,-3.14,-1.732,- eq f(2,7) ,正数有:2.5,+ eq f(4,3) ,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 eq f(4,3) ,120;-1,-3.14,-1.732,- eq f(2,7) .   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后面会学到+(-3)不是正数,-(-2)不是负数.   【类型二】 对数“0”的理解   例2 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   A.3 B.4 C.5 D.0   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0”的意义不要单纯地认为表示“没有”的含义,其实“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   探究点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三   1.1 正数和负数   内容简介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正数与负数”是“有理数”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数的产生和发展,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负数,要多采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6.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2.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策略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展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负数”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入“负数”.   2.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负数概念的引入.   3.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具:电脑、PPT课件(或相应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