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总推论:绝对宇宙无穷逼近假说及基本推论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61.21KB
约14页
文档ID:45749549
总推论:绝对宇宙无穷逼近假说及基本推论_第1页
1/14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 96 ) 总推论:绝对宇宙无穷逼近假说及基本推论 李宗诚 苏州大学交叉科学研究室(筹) 215000 lzc58515@21cn. com 摘 要 在新的时空理论框架下,本文试图提出绝对宇宙超越完备总体基本假设和 推测,并建立绝对宇宙超越完备总体动力学模型这一总推测和总推论将超越现有 关于宇宙、时空、物质等的一切假设、推论和理论,是尽可能最大的理想化 关键词关键词 绝对宇宙,超越完备体系,无穷逼近假说,基本推论 1.引.引 言言 基于文[1] ~ [33] 对现代物理学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深入探讨,文[34] 对于宇宙终结时刻 的宇宙弥散性、宇宙大膨胀和宇宙大收缩等问题,提出基本推论,建立宇宙动力学方程,并 做出全新的解释 追寻宇宙的基本定律是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最艰难复杂的事情 在至微方向上, 通 过超弦理论、圈量子引力论之类的量子引力理论和 M 理论,进而通过本书建立的超越完备 作用统一场论和超越完备时空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在 Planck 尺度之下隐藏着一个新奇的 世界,那里可能只有混沌时空,甚至没有时空在至大方向上,通过超引力全息原理、现代 宇宙学研究和万物理论(TOE, theory of everything) ,进而通过本书建立的全拓展广义相对 论物理和超越完备时空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的宇宙也许只是在巨大的波涛汹涌的汪洋 (即所谓的多重宇宙)表面上无数跳荡的泡沫中的一个。

这些思想都是人们至今所能提出的最远的想象, 它们可能预示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在下 一步应当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基于文[1] ~ [34] 建立的全新物理学理论,本文将试图建立迄今为止最为大胆、最为广 阔、最为深刻、也最具有想象力的总假说和总推论,从根本上向人类提供全新的宇宙观,为 认识和理解世界秩序奠定全新的基础 2. 绝对宇宙超越完备总体基本假设和推测绝对宇宙超越完备总体基本假设和推测 在文[1] ~ [34] 初步建立超越完备时空逼近理论之后, 自然要考虑建立既十分宏伟壮丽、 又十分精致典雅的绝对宇宙总推论这一总推测和总推论将超越现有关于宇宙、时空、物质 等的一切假设、推论和理论,是尽可能自洽而协调、尽可能完备而统一的最大理想化思想, 是认识和理解世界秩序的绝对理念 现作出关于绝对宇宙的总体性假设如下: —— 绝对宇宙永远是唯一的 —— 绝对宇宙由一切实在构成,可记作U —— 绝对宇宙之外是绝对的虚无,绝对的虚无没有任何实在 —— 一切实在既包括直接可感知的实在,又包括间接可感知的实在 1—— 绝对宇宙由直接可感知的实在和间接可感知的实在构成,换言之,绝对宇宙由直 接可感知的正能级区域和间接可感知的负能级区域共同构成; 正能级绝对宇宙和负能级绝对宇宙分别可记作+U和−U,则:−++=UUU。

—— 一切实在构成无数个相对宇宙,相对宇宙可记作U r (r = 1, 2, ···, N ),则 },,,,,{21NrUUUUULL= —— 相对宇宙由直接可感知的实在和间接可感知的实在构成,换言之,相对宇宙由直 接可感知的正能级区域和间接可感知的负能级区域共同构成; 正能级相对宇宙和负能级相对宇宙分别可记作和,则: + rU− rU−++=rrrUUU—— 我们天体(地球)所在的宇宙是无数个相对宇宙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 绝对宇宙既不依赖于我们可观测宇宙中的智慧生命而存在,也不依赖于其他不可 观测宇宙中的智慧生命而存在 —— 每一个相对宇宙在独一无二的绝对宇宙中形成一个泡状物 —— 绝对宇宙是由无数个泡状物构成的巨大球形液体或气体 进一步地,对于绝对宇宙,可作出如下关于绝对宇宙的根本性推测: —— 绝对宇宙可分为两大相互交叠在一起的区域:正能级绝对区域和负能级绝对区 域; 正能级绝对区域由无数个正能级相对宇宙和弥散的游离物质构成, 负能级绝对区域有无 数个负能级相对宇宙和弥散的游离物质构成 —— 在这两大区域之间存在着真空层,真空层存在于各个相对宇宙内部,也存在于相 对宇宙之间。

—— 正能级绝对宇宙与负能级绝对宇宙互为隐藏区域:对于正能级绝对宇宙,负能级 绝对宇宙(包含负能级绝对区域的所有粒子和反粒子、物质和反物质)为间接实在区域(虚 绝对宇宙) ;反而言之,对于负能级绝对宇宙,正能级绝对宇宙(包含正能级绝对区域的所 有粒子和反粒子、物质和反物质)为间接实在区域(虚宇宙) —— 一切真空隔离带、一切量子隧道和一切额外维时空的紧致化,构成正负能级绝对 宇宙交叠对冲作用的隔离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只有在极端特殊的条件下,通过极端 特殊的方式, 正负能级绝对宇宙才能产生交叠对冲作用 正能级绝对宇宙的某些极端行为和 作用总是同负能级绝对宇宙的某些极端行为和作用密切相关 —— 一个根本性的假设是:在正能级绝对宇宙和负能级绝对宇宙之间,存在着绝对超 越完备对称性和绝对超越完备守恒性 —— 由此推断:正能级绝对宇宙的膨胀力与负能级绝对宇宙的收缩力交叠对冲,负能 级绝对宇宙的膨胀力与正能级绝对宇宙的收缩力交叠对冲; 正能级绝对宇宙的基本物理量与 负能级绝对宇宙的基本物理量交叠对冲 这是有可能既避免绝对宇宙奇性、 又避免绝对宇宙 无穷大、实现绝对宇宙大爆炸和大逆转的根本机制。

—— 进而推断:对于现代物理所研究的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 , 正负能级系统的膨胀力、收缩力以及膨胀力和收缩力之间的交叠对冲作用应当是更为本原、 更为主导、也更为重要的;对于本书建立的超越完备物理所研究的交叠对冲作用,现代物理 所研究的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应当是衍生性、从属性和外在性的 —— 除了正负能级系统的交叠对冲作用,还有正能级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负能级系 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 正是一切本原作用和一切衍生作用,使得绝对宇宙整体呈现脉动球体状态(其脉 动周期以 10 8 年为计量单位) ,并使得绝对宇宙整体处于生生不息的永久性大轮回之中 2—— 不论在正能级绝对区域还是在负能级绝对区域,绝对宇宙都具有与贝肯斯坦限 (Bekentein bound)有关的绝对宏观熵和绝对微观熵在膨胀阶段,绝对微观熵不变而绝对 宏观熵不断增大,从而导致本区域沿不可逆性方向进化;而在收缩阶段,绝对微观熵不变而 绝对宏观熵不断减小,从而导致本区域沿可逆性方向退化 —— 绝对宇宙的粗粒化历史具有阶段性的阶梯式层次:从小于 Planck 尺度 (d 10 – 33 cm ) 的粗粒化及对应的夸克;从原子尺度下的粗粒 化及对应的微观量子, 到宏观物体尺度下的粗粒化及对应的物质体系, 再到天体尺度下的粗 粒化及对应的各种天体和星系,直至相对宇宙尺度下的粗粒化及对应的各种相对宇宙体系。

由此, 绝对宇宙可看作是直接实在性和间接实在性的结合与统一, 是正能级区域的绝对 宇宙(直接实在性)和负能级区域的绝对宇宙(间接实在性)的相互联结与统一,是绝对超 越完备性的 按照上述总体性假设和根本性推测,绝对宇宙U可分为两个区域,即:可直接感知的绝 对宇宙和可间接感知的绝对宇宙对于处于正能区的观测者A +(我们)来说,正能级绝对宇宙+U是可直接感知的绝对宇宙,负能级绝对宇宙−U是不可直接感知的绝对宇宙;而对于处于负能区的观测者A – 来说, 负能级绝对宇宙−U是可直接感知的绝对宇宙, 正能级绝对宇宙+U则是不可直接感知的绝对宇宙绝对宇宙应当而且必定是绝对超越完备性的,即:对于处于正能区的观测者,绝对超越完备宇宙λU的根本构成为 −+++⋅−+=UiBUBUtt)1 (λ(1 ) 其中+ tB可看作是正能级绝对宇宙系统的耗散算子在这里,正能级绝对宇宙系统细粒熵为)(t USρ+,粗粒熵为)(t USερ+,其中)(xρ为相空间的分布密度,则正能级绝对宇宙耗散算子+ tB可如下给出: )()()()(0t Ut UUt U tSSSSBρρρρεεε ++++ + −−= (2 ) 总有10=<−∂γβ αβγλζλζλζMN MMN aMFAfgFgg。

(58 ) 相应的能量动量张量为 gauge MNmatter MNMNTTT;,;,;,~~~ λζλζλζ+=, (59 ) )(~ 41~2;,;,FgFFTMNL NMLgauge MNλζλζ−=, (60 ) NMMNmatter MNuupgppT)(~)(~;,;,λλλζλλλζρεε++′′+= (61 ) 参考文献 [ 1 ] 李宗诚,量子场基础均衡交流分析物理基本假设和原理,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33),2005 12[ 2 ] 李宗诚,量子场基础非均衡型交流分析力学方程和函数,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34),2005 [ 3 ] 李宗诚,非平衡态量子场交叉分析物理及其超越完备化,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35),2005 [ 4 ] 李宗诚,非线性超越完备量子力学基本假设及有关说明,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29),2005 [ 5 ] 李宗诚,量子耗散系统的非线性超越完备波动力学方程,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31),2005。

[ 6 ] 李宗诚,非平衡系统类完备性过程的全拓展狭义相对论基础,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47), 2005 [ 7 ] 李宗诚,非平衡系统超越完备过程的全拓展狭义相对论基础,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49), 2005 [ 8 ] 李宗诚,非理想性超越完备的广义等效公设和广义协变公设,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57), 2005 [ 9 ] 李宗诚,超越完备引力场和非理想性超越完备引力场方程,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58), 2005 [10] 李宗诚,逻辑起点:二级超越完备量子及其脉动球体模型,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61), 2005 [11] 李宗诚,二级超越完备量子系统的外部均衡交流分析物理,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62), 2005 [12] 李宗诚,全拓展狭义相对论量子开放系统非均衡交流分析,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64), 2005 [13] 李宗诚,量子耗散系统非理想性二级超越完备化处理方案,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66), 2005 [14] 李宗诚,全拓展狭义相对论零自旋粒子超越完备波动方程,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67), 2005。

[15] 李宗诚,全拓展狭义相对论自由型粒子超越完备波动方程,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68), 2005 [16] 李宗诚,二级超越完备量子场及其均衡交流分析物理基础,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73), 2005 [17] 李宗诚,二级超越完备量子场的非均衡交流分析物理基础,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74), 2005 [18] 李宗诚,二级超越完备量子场交叉分析物理的泛守恒原理,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75), 2005 [19] 李宗诚,二级超越完备量子化的相互作用场理论分析基础,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77), 2005 [20] 李宗诚,物理逻辑起点:超越完备元子及其脉动球体模型,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79), 2005 [21] 李宗诚,超越完备元子本原作用系统的均衡交叠分析基础, “开放系统物理学”系列论文 (80), 2005 [22] 李宗诚,超越完备元子本原作用系统非均衡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