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珠江泥沙主要来源及时空变化初步分析(沈鸿金 王永勇)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05KB
约11页
文档ID:31117999
珠江泥沙主要来源及时空变化初步分析(沈鸿金 王永勇)_第1页
1/11

珠江泥沙主要来源及时空变化初步分析(沈鸿金王永勇)#TRS_AUTOADD_1236922503312{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6922503312P{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6922503312TD{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6922503312DIV{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6922503312LI{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摘要:珠江是一条少沙河流,泥沙问题不太引起关注,研究也相对缺乏。

本文选取珠江主要控制站的长系列泥沙资料,对珠江泥沙的主要来源、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等时空演变以及重要河段的冲淤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珠江泥沙主要来源时空演变一、概述珠江流域是一个复合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注入珠江三角洲水系所组成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的马雄山,自西北向东南流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进入珠江三角洲,在珠江三角洲汇集北江、东江后,分别从虎门、洪奇门、蕉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大口门注入南海,全长 2214km,跨越滇、黔、桂、粤、赣、湘六省,流域面积 45.37 万 km2,其中国内部分面积 44.21 万 km2珠江流域主要河流大多为少沙河流,主要控制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在 0.10~3.12kg/m3 之间,是我国七大流域水系中含沙量较小的流域之一虽然含沙量较小,但由于年径流量大,因此输沙量较大,每年平均约有 7700 万 t 泥沙从西江、北江、东江输入珠江三角洲,其中西江占 88.3%,北江和东江仅占 11.7%珠江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具有西部大于东部,东南部与东北部差别不大的分布特点南 XX、北 XX、红水河及北流河、罗定江一带含沙量大于 0.50kg/m3,西江中下游、郁江、桂江、贺江、北江、东江含沙量都小于 0.50kg/m3,其中东江含沙量最小,为 0.107kg/m3。

二、珠江泥沙的主要来源河流泥沙的形成和大小的影响因素很多,综合起来有两个:一是气候因素,二是下垫面因素气候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降水强度大,地面径流增加,侵蚀加剧,使泥沙增多;下垫面因素,如土壤、植被和地形等的差异,都会影响河流泥沙含量的多少同时,还与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采矿等各种因素有关选取珠江流域南 XX 小龙潭站、红水河迁江站、浔江大湟江口站、西江梧州(四)站、西江高要站、柳江柳州(二)站、郁江南宁(三)站、北江石角站和东江博罗站等 9 个具有长系列资料的主要水文控制站,以及部分支流水文控制站,对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泥沙来源进行初步分析从所选站的资料看出,珠江各主要河流年平均产沙量最大的是北 XX,达到 1400t/km2;其次是黄坭河、罗定江、红水河、北流河,输沙模数在 376~510t/km2;再次是南XX、蒙江,输沙模数在 256~321t/km2;其后是西江干流、XX、洛清江、北江、桂江、贺江、郁江、柳江、东江、郁江等,输沙模数为 116~198t/km2;最小的是东江和郁江,输沙模数为 95.8~97.2t/km2,不超过 100t/km2表 2-1 列出汇入珠江各主要河流的输沙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珠江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7700 万 t,主要来源于西江,占 88.3%,北江占 8.5%,而东江仅占 3.2%;西江泥沙又主要来源于浔江,占 86.5%,其次为北流河,占 5.2%,再次是桂江和罗定江,最小是蒙江,仅占 1.0%;浔江的泥沙主要来源于红水河,占 73.5%,其次为郁江,占 15.1%,最小为柳江,占 11.4%;而红水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北 XX和南 XX,分别占 48.2%和 42.8%,另一支流蒙江仅占9.0%对于红水河至西江段的各支流汇入的年平均输沙量见表 2-2西江干流河段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南、北 XX,占46.1%;其次为郁江,占 17.7%;再次为柳江,占 13.3%;最小为广西境内的蒙江,仅占 1.3%三、珠江主要河流泥沙年内变化表 3-1 列出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水文控制站 2002 年以来汛期 4~9 月和主汛期 6~8 月径流量和输沙量占全年径流量、输沙量的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泥沙年内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对于径流量,汛期 4~9 月占全年 67.6~83.5%,主汛期 6~8 月为 45.5~62.5%;对于输沙量,汛期 4~9 月占全年 86.9%以上,红水河迁江站更是高达 99.1%,主汛期 6~8 月占全年 69.1%以上,迁江站达到 94.0%。

说明在一年之内,珠江的泥沙主要来自汛期4~9 月,其中又主要来自于主汛期 6~8 月四、珠江主要河流泥沙年际变化河流泥沙的年际变化,主要是指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和多年变化规律年际变化通常用变差系数 Cv 值来表示,也可以从不同系列的均值变化幅度来反映,同时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分析4.1 年际变化参数分析表 4-1 列出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水文控制站历年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均值和变差系数 Cv从表中可以看出,泥沙的 Cv 要比径流量大,说明泥沙的年际变化要比径流量大而输沙量的 Cv 又比含沙量大,含沙量的 Cv 在 0.28 以上,最大是柳州站达到 0.63;而输沙量的 Cv 则在 0.40 以上,最大也是柳州站为 0.76,说明柳江柳州站的泥沙年际变化最大,其次为红水河迁江站,输沙量和含沙量的 Cv 分别为0.66、0.574.2 泥沙年际变化与径流量的关系总的来说,对一特定流域,河流泥沙与流域水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径流量越大,年输沙量也越大;反之,年水量越小,年输沙量也越小图 4-1 为西江高要站历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各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大体上是相应的4.3 泥沙年际变化与水利工程的关系流域水量、土壤、植被、季节等因素影响河流泥沙的形成与大小,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建设等更加与河流泥沙密切相关。

经对各控制站点绘径流量~输沙量曲线,发现关系点据往往出现 2 条或 2 条以上的带状分布,如梧州站以 1992年为分界,1992 年以前的点据成一带状,1993 年以后的点据成另一带状分布,且明显低于上一年段的点据,而岩滩电水库正好建成于 1992 年其它控制站的径流量~输沙量点据分布,也随上游水库建成而呈现出 2 条以上的带状分布的特点,如东江博罗站,1960 年建成了新丰江水库,1973 年建成了枫树坝水库,1984 年又建成了白盆珠水库,径流量~输沙量点据分布呈 4 条带状,分别为未建三大水库前 1 条,每建成一座水库后,出现新的一条分布带  图 4-2 为梧州、博罗水文站在上游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的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的相关情况同时经计算,西江红水河岩滩水库建设后,对下游各控制水文站的平均输沙量都不同程度减少,如红水河迁江站减少了 68.5%,浔江大湟江口站减少了 40.3%,西江梧州站减少了 48.5%,西江高要站减少了 28.6%当然,各时期泥沙的减少,不完全是由于水利工程建成后所引起的,与森林覆盖率提高也应该有一定的关系,但经上面的分析,水库的建成与输沙量的变化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五、西江主要河段泥沙冲淤变化选取西江主要河段红水河、郁江、浔江和西江等主要河段,忽略比例较小的区间来沙,分析各主要河段泥沙的冲淤变化情况5.1 红水河岩滩、大化水库的拦沙情况大化水库建成于 1983 年,岩滩水库建成于 1992 年 9月以两水库上、下游控制站天峨、迁江水文站的输沙量变化来考虑水库的拦沙情况从 1960 年至 1983 年大化水库建成前的 24 年里,红水河天峨站至迁江站河段总的来说是冲刷的,冲刷总量为 6816 万 t,平均每年冲刷量为 284万 t;而大化水库建成至 1992 年岩滩水库建成前的 9 年时间里,表现为淤积,淤积量为 3528 万 t,平均每年淤积392 万 t;当岩滩水库在 1993 年建成后至 XX 年这 13 年时间里,淤积量更大,达到 33631 万 t,平均每年淤积 2587万 t5.2 郁江 XX 水库的拦沙情况XX 水库建成于 1964 年以其上、下游控制南宁站、贵港水文站的输沙量变化来分析水库的拦沙情况XX 水库1964 年建成前南宁和贵港水文站都有泥沙资料的 1954-1957 年 4 年里,郁江南宁站至贵港站河段是冲刷的,冲刷总量为 1412 万 t,平均每年冲刷量为 353 万 t;而 XX 水库建成后从 1967 年至 XX 年这 39 年时间里,河段是淤积的,淤积量 4602 万 t,平均每年淤积 118 万 t。

5.3 黔江武宣、郁江贵港至浔江大湟江口河段泥沙冲淤变化从 1954 年至 XX 年年间,该河段平均每年从黔江武宣站、郁江贵港站进入的泥沙分别为 5020 万 t、860 万 t,而从浔江大湟江口站下泄的泥沙为 5720 万 t,平均每年淤积约 97.8 万 t,占总量的 1.68%考虑到年代间平均水量略有变化等因素,该河段冲淤变化基本平衡并略有淤积5.4 浔江大湟江口至西江梧州河段泥沙冲淤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该河段平均每年从浔江大湟江口站、蒙江太平、桂江原马江站、北流河金鸡站进入的泥沙分别为 5720 万 t、64.0 万 t、230 万 t、342 万 t,合计为 6356万 t,而从西江梧州站下泄的泥沙为 6360 万 t,总体上冲淤基本平衡5.5 西江梧州至西江高要河段泥沙冲淤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该河段平均每年从西江梧州站、贺江古榄、罗定江官良站进入的泥沙分别为 6360 万 t、109 万t、149 万 t,合计为 6618 万 t,而从西江高要站下泄的泥沙为 6796 万 t,平均每年冲刷约为 178 万 t,占总量的2.66%,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