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的方法策略 李 雷(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045)Reference: 本文针对留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离合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学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不足,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的编排情况,总结出四种适合"离合词"教学的方法策略Keys:教材;离合词;方法G42 :A:1673-2111(2012)01-0049-02 离合词的存在是汉语词汇丰富和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汉语中的一种有趣而又有意义的现象,但到目前为止,离合词一直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怎样才能提高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的质量呢?本文试图从教材中离合词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着眼,提出了教材中离合词处理的方法,并总结出四种具体的方法策略:一、分门归类法;二、举一反三法;三、语境联想法;四、母语引导法 1.教材中离合词的安排 1.1离合词在生词表中的体现 根据目前所调查的教材,除了《桥梁》外,大多采取不标注词性,而只是以拼音分写的形式加以提示,这种做法常常使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不知所措 高书贵(1993)、任雪梅(1999)两位老师曾对此谈了一些设想他们的指导思想基本相同,即同时兼顾离合词的“相对固定”和“可分离”两种特性,除整体标注外,对组成成分中的自由语素单独标注。
对于可与英语简单动词相对应的离合词,在教材生词表中可以作如下标注: 游 you to swim,to have a swim 游泳 youyong to swim, swimming 游泳 youyong to swim, to have a swim “将单纯动词‘游’做主要词条处理,而动宾结构离合词附着其后,也便有了在生词表中存在的理由当然,这种处理方式未免显得有些呆板,但对于习惯有板有眼地把握思想的物质材料的英语国家留学生(包括其他西方国家学生)来说,这种形式上规律化的做法,有助于他们迅速、准确地把握住离合词的特性至于只与英语一种结构相对应的离合词,则可采用相反的方式注出,如: 开会 kaihui [来自wWw.Lw5u.coM]to hold a meeting 开 kai to hold a meeting, to open, to drive “这个例子所以把汉语简单动词排在最后,是因为此时从对应着的英语语义看,它并不是英语词组的一种扩充现象,恰恰相反,而是一种缩减形式虽然这种方式每组第一个词为‘开会’‘洗澡’这样的双音节结构,但它只是一个不及物的合成词,仍有理由放在生词表内。
上课、下课、起床、开票等词语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给出结合前辈研究,本着标识性和知识性原则,在教材中标注离合词可采取如下形式: 游 you to swim,to have a swim 游泳 youyong to swim, swimming 游泳 you//yong to swim, to have a swim 1.2离合词扩展式及其搭配要着重安排 截至目前笔者所看到的教材中,大部分在扩展方面做的较少,即便是有所体现,如《汉语教程》,但是也是比较凌乱,没有规律性可言,而且缺少与之对应的语法讲解,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陈灼老师主编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一书,在他的“词语搭配与扩展”一项内容中,收入了所遇到的离合词搭配与扩展的变式如: (出事)(出……事)从未出过事/出了大事/出不完的事/出了好几件事,之后还给出了两个例句基本上每课出现的离合词都作了这样的工作离合词离的情况实际上是词语搭配与扩展的一种特殊情况,用这种办法解决问题很自然,而且适合留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可以作为教材中编写离合词知识点的参考 1.3教材中增加离合词练习题 为了巩固留学生离合词的学习情况,并加深其印象,可以考虑在练习中作一些安排。
比如《汉语教程》,这套教材在设计练习项目时采用了“语音、替换、选词填空、(语法功能)填空、(语法点)填空、改病句、综合填空、交际会话、阅读、写汉字”一系列完整的训练方法,练习量很大,为教师备课、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复习提供了很多方便如第47课练习中,有这样的一组练习:“他吃了饭就躺着床上;我们坐着饭馆里聊天”,目的有二:①为训[来自wwW.lw5u.cOm]练学生改病句的能力,②为练习语法点“着”的使用,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还有用本课词语填空的练习在这一课中有离合词“聊天、唱歌”,如果我们能在这部分练习中加进离合词变式的练习,就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离合词学习如: 聊了一会儿天;聊个天;聊什么天;聊过一回天;聊你的天(吧) 唱了一首歌;唱支歌;唱什么歌;唱过一次歌;唱你的歌(吧) 虽然课堂教学和练习中的这些训练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离合词的用法,但每一课都这样做,日久天长,学生对接触过的离合词的印象会越来越深,可能会形成一定的语感,对汉语中这类特殊的词语会变得比较敏感,使用起来就会自己进行监控,从而减少偏误的发生 练习中要抓住离合词扩展形式中的特有用法,也要突出其常用的基本句式。
有些离合词的扩展形式有区别于其他词的个性,如一般离合词扩展时都可以插入“着”“了”“过”,但“当面”的扩展形式则只能用“着”,很少用“了”“过”;“劳驾”一般也只用“您”扩展,对于这些词学生如果再用离合词的一般规则类推,就会出现新的偏误所以,在教学时,就要分清主次,确定重点,对于那些交际价值较大、使用频率高的基本句式,就要在教完之后的练习中反复强化,对于不怎么常用的扩展式可以只教不练,甚至不教切忌贪大求全,人为增加教学难度 2.教学方法策略 在进行一般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用方法使学生获得最为基础的知识,但是对于离合词这类比较特殊的词,如果仍然用此方法教学,学生就会因为只知道这个词但不知道如何使用而不会自觉得体地进行运用,并对自己使用得正确与否没有明确的意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认为在教授离合词时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方法 2.1分门归类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归类法就是把分散的同类词汇集中起来,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以内在相关联的形式输入学习者的词汇网,形成整体概念,并化为辨别、处理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比如:离合词大多数不可以带宾语,如:生气、见面、帮忙等;只有个别少数离合词可以带宾语,用法与普通动词基本相同,如:担心孩子、注意这个问题、出口机器等如何使留学生把这两类词区分开来呢?两类词在构成结构上明显不同:①在一个词中的构成语素自由度不同,有带宾语的可能;②在一个词中的构成语素自由度相同,且都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可以带宾语根据这些归类条件,再结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摘录的离合词,我们就会发现能直接带宾语的离合词是相当少的,我们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哪些词可以直接带宾语,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其他的离合词均作为不能直接带宾语离合词处理,这样便可以解决区分的难题了当然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学任何新词时都需要使用的,应该以相关性强、常用为准则,否则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2.2举一反三法 在所学离合词与一般动词之间、离合词与离合词之间之间经常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留学生加深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或不同点的印象,举一反三,不仅复习了旧课、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扩大了词汇量,同时也能相应地减少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在离合词教学中可以采用举一反三法 2.2.1.离合词与一般动词或短语之间 学了“致病”一词后再学“治病”时,我们可以将它们进行比较,解释和辨别其差异,对学生掌握这两个词很有帮助。
致病”是短语,表达的是导致生病的意思;“治病”是离合词,表达的是医治疾病的意思,两者在意思上完全相反而且在形式上,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可以说“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好了他的病”,但不能说“﹡医生的医术很高明,致好了他的病”,因为“治病”是离合词,有其原式和分式两种能够表达形式,且意义相同,分式“治……病”在意义上保持完整性,而“致……病”则无此功能,只能表示“致(使)……(生)病”的意思,如:“该单位多名职工发烧,致病原因不明”以此种比较,告知学生离合词与一般短语的区别,使留学生明确离合词不是短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语境联想法 离合词教学是词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对外汉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类型的划分表明,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教给学生“是什么”,又要教给学生“怎么用”要使留学生学会使用离合词,就要把离合词置于其存在的动态环境中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其存在与发展的背景,知道应在什么时候使用它语境联想法就是将特定离合词的讲解与相应的语境联系起来,以情景设计的手段创造交际场面,在交际中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的使用特点如学了“劳驾”一词,知道它是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就可以让学生使用它完成某个交际任务;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新学词语与经历过或假设的情境联系起来,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其很快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教学更贴近真实的交际。
在结合语境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法是用联想的手段来进行释词,这是让知识自动延伸、拓展,使知识点逐渐自觉系统化以方便提取的好方法联想的方式有很多种,如: 在区别“理发”和“理什么发”时,便可以是学生想象说“我头发长了,请您帮我理发吧愿意理发)和“我头发又不长,理什么发啊不愿意理发)这两句话时的表情态度,区别“VO”和“V+什么+O”的感情色彩,以了解它们在语用方面的不同 另外,还可用文化典故释词词汇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可用一个词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或所包含的历史故事来阐释这个词的含义如“拜年”一词,跟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拜年”不是“对年行礼”如果把中国的过年习俗告诉学生,他们就能很快理解这个词语的特定含义联想的方法能促进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在交际中自觉准确地使用词汇,而不会望文生义 Reference: [1]饶 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J].汉语学习1997,(1). [2]杨峥林.中级水平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情况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1). [3]孙新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 [4]姜丽萍.试论学习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天津师大学报1999,(3). [5]木 欣.谈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原则[J].八桂侨刊2003,(5).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