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国伊朗新一轮对抗及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一、美伊新一轮对抗及历史渊源(一)美国再次打开了潘多拉盒子2020年1月3日,美军遵照特朗普的指令,在巴格达国际机场外,动用无人机发射导弹刺杀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将军,同时被杀死的还有伊拉克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PMF)副指挥官阿布·马赫迪·穆汉迪斯及随行人员苏莱曼尼20世纪70年代末加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参加过许多重要战役,有丰富的实战经验,90年代末成为“圣城旅”指挥官,主管伊朗境外情报和军事行动,协调与盟友的合作关系,为伊朗制定了“独特的地区战略”并参与实施1因此,美国和以色列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苏莱曼尼为少将军衔,2看似职位并不算太高,但却是伊朗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甚至还带有一些传奇色彩苏莱曼尼是二战后美国刺杀的最高级别的外国军事将领32020年1月6日,伊朗为苏莱曼尼举行了葬礼伊朗数十万民众自发前往吊唁,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总统鲁哈尼、议长拉里贾尼等高级官员都出席了葬礼哈梅内伊在祈祷仪式上数次潸然泪下群情激愤的民众撕毁并焚烧美国国旗和以色列国旗,高呼“打倒美国”“美国去死”。
一名来自苏莱曼尼家乡的伊朗议会议员悬赏300万美元,奖励杀死特朗普的人4此前网上还流传,伊朗八千多万民众愿意每人出1美元,以8000万美元悬赏特朗普的头颅52020年1月8日,作为报复,伊朗向美军驻伊拉克的两个军事基地发射了十多枚导弹之后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称,伊朗对美军基地袭击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基地也只有极小的损害实际上,美军确实没有人死亡,但检查出脑部受伤的人员越来越多,一个月后达到一百多人,可能还会增加62020年1月5日,即刺杀事件后两天,伊拉克议会就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所有的外国军队撤离,并禁止任何外国军队以任何理由使用伊拉克领空7根据议会的决定,伊拉克政府已向美国提出撤军的要求针对伊拉克提出的撤军要求,特朗普威胁称,如果美国驻军被迫撤离,华盛顿将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刺杀苏莱曼尼事件也震动了美国社会美国ABC新闻与益普索(IPOSOS)的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不赞成特朗普的对伊政策,认为美军击杀苏莱曼尼后,美国更不安全了8美国多地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举行七十多场反战游行等活动,呼吁“美国退出中东”,抗议政府的极端做法2020年2月1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限制特朗普总统发动战争的权力,要求特朗普在进一步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必须寻求国会批准。
9美国两党在诸多问题上总是纠缠不清,但该议案的通过却表明美国政界在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问题上的谨慎立场虽然美国也知道伊朗与中东其他国家不一样,“不太好惹”,但此次暗杀在伊朗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应,则是特朗普和美国政府始料不及的刺杀事件之后,作为报复,伊朗袭击了美驻伊拉克军事基地之后美伊双方都比较克制,此番较量暂告一段,但美伊双方博弈还将继续二)美伊关系的恩恩怨怨美军刺杀苏莱曼尼和随后伊朗导弹袭击美军基地使美伊对抗呈“白热化”状态,但新一轮美伊对抗始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美伊关系史既有相互支持的蜜月期,也有冲突不断的对抗期伊朗国王巴列维执政的三十多年曾是美伊关系的“蜜月期”二战后,美国为了实现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与伊朗合作颇为密切并对伊朗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武器装备伊朗也仰仗美国的实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伊朗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双柱政策”(TwinPillarsPolicy)的重要支柱之一(另一个是沙特),被称为海湾地区的“警察”20世纪70年代末,伊朗发生的伊斯兰革命结束了美伊之间的“蜜月期”随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和美伊之间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分歧,两国关系不断交恶并愈演愈烈,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对抗期”。
1979年底爆发的人质事件和1980年美伊断交后,处在强势地位的美国频频发力,对伊朗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措施1.政治上施压、抹黑伊朗先是指称伊朗为“世界恐怖主义活动和谋杀活动的最大支持者”,将其列入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名单;90年代称伊朗为“无赖国家”,2002年又将伊朗等国家定义为“邪恶轴心”国家,对伊朗和伊拉克实行双重遏制政策,2005年又将伊朗称为“暴政据点”10美国为日后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不断制造舆论2.推动政权更迭美国长期支持伊朗的反政府组织,包括流亡反政府武装“人民圣战者组织”(该组织曾被美国和欧盟列为恐怖组织),向这些组织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多种支持,鼓励他们进行颠覆伊朗政府的活动2004年6月,美国还宣布向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成员提供《日内瓦条约》规定的战俘保护地位113.军事威慑和打击目前,美军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中心就设在与伊朗只有一水之隔的卡塔尔乌代德军事基地,近邻巴林则是美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美国多次宣称将对伊采取军事行动美军不断在海湾地区集结或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对伊朗进行军事威慑,80年代击沉过伊朗军舰,摧毁两座钻井平台,还击落伊朗民航客机(1988年)4.多种形式制裁。
自从美伊关系交恶以来,美国一直维持着对伊朗的单边制裁随着“伊核问题”凸现,在政权更替和军事打击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制裁便成为美国对伊朗施压的最重要手段90年代美国先后通过了《防止向伊朗和伊拉克扩散武器法》和《达马托法》,在诸多领域加强对伊朗的制裁针对伊朗国内决策群体实施的“巧实力制裁”,更有效地发挥了制裁的作用122012年2月,美国十多家情报部门(根据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先后3次“美国国家情报评估”)再次确认,“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朗已经决定制造核武器”13正是在此基础上,从2013年10月起,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即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5国+德国+伊朗等7国就关于伊朗核问题开始多边谈判历经近两年14轮艰苦谈判,于2015年7月14日7国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ointComprehensivePlanofAction)即“伊核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监督和检查,同时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相关国家则逐步解除对伊朗制裁虽然历尽坎坷,但该协议很快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和支持伊核协议”对于防止核扩散、维护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均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协议不仅是有关七国间的多边协议,也是安理会决议的一部分因此,从国际法层面来看,伊核协议相比一般的多边合作协议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但是,特朗普认为伊核协议是美国签署过的“最糟糕的协议”14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朗严厉制裁措施伊核协议的其他签约国包括美国的盟友均反对美国“退群”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美国退出并不等于伊核协议的终结但是美国仰仗其强大的实力地位,不仅对伊朗实行严厉制裁,其“连带制裁”还制约、阻挠其他签约国继续履行伊核协议的责任,使协议难以为继于是美伊进入新一轮对抗,并使中东局势更加动荡特朗普坚持退出伊核协议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美国没有从该协议中获得任何好处首先从政治方面看,美伊关系没有改善,伊朗没有改变敌视美国的立场(其实这是相互的),更没有成为美国喜欢的国家其次从经济方面看,相比其他协议签署国均与伊朗保持程度不同的经贸合作关系(欧洲多国在石油开采、生产领域有从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不等的承包合同),美国却没有从协议中获得经贸利益或其他实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犹太势力和犹太院外集团不仅对特朗普有重大影响,并且已经进入其家族———犹太女婿贾利德·库什纳(JaredKushner)担任白宫高级顾问,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绝不能小视。
2018年5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伊朗核问题报告,认定伊朗仍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履行伊朗核问题《联合全面行动计划》而美国政府则先后对伊朗实行多轮逐步升级的极限施压制裁措施,涉及石油进出口、金融、航空、汽车、金属、矿产等国民经济诸多部门,对伊朗经济全面打击,而其人员制裁名单则包括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外交部长等伊朗国家领导人欧盟三国围绕伊朗核协议的存续积极奔走和游说,希望美国能够留在协议内,并就欧洲企业的豁免权进行了多次磋商此后,美国提出了所谓“新协议”新协议不仅将严控伊朗核研发项目,限止伊朗发展弹道导弹,还要规范伊朗的行为等15实际上,所谓新协议已经不是“伊核协议”,而是按照美国意愿彻底改造伊朗国家的全面规划伊朗也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反制措施从2019年5月起,伊朗先后采取四个步骤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涉及浓缩铀和重水储量限制以及铀浓缩丰度限制等)刺杀事件发生后,伊朗宣布采取第五个步骤,即突破对浓缩铀分离机的限制但伊朗表示,将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合作,如果制裁解除、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伊朗将准备重新履行伊核协议承诺面对美军的恫吓和对国家主权的威胁,伊朗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还击,打下了数架美军无人机,包括最先进的RQ-4“全球鹰”无人机(2019年6月击落,价值高达1.3亿美元)。
而伊朗的盟友(也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也积极配合,四处出击袭扰美军及其盟友,2019年底伊拉克民兵组织围攻、袭击了美驻伊拉克使馆和基地三)美伊冲突造成的影响美伊对抗不仅使双边关系持续紧张,存在引发更激烈冲突的危险,还对中东地区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甚至波及世界其他地区从政治方面来看,使原本就已十分混乱的局势更加动荡美伊对抗将在中东引发更深的仇美情绪,也刺激了伊朗国内保守势力的增长,可能迫使伊朗进一步采取强硬立场也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及周边地区局势更加混乱,在短期内看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经济重建,也无法恢复正常的民族国家建设受美伊冲突影响最大的是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了以教派、种族为基础的“多重分权政治结构”2008年,美国又同伊拉克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美国政治语境和媒体渲染下,伊拉克成为美国在改造中东进程中建立的“民主国家的样板”但此后情势翻转继2018年伊拉克提出撤军要求后,16最近伊拉克再次要求美军撤离,表明了美国中东政策的严重失败从经济方面来看,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10年底爆发的席卷中东的“政治危机”(媒体喜欢称为“阿拉伯之春”,但是不准确)余波未尽。
美伊对抗使中东各国经济形势更为严峻伊朗人民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长期制裁压制下,虽然没有缺吃少喝,但四十多年的制裁严重影响了两代人的正常生活,社会生活用品比较匮乏,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与周边海湾其他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美伊对抗对世界经济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海湾地区是世界油气资源储量最集中地区和生产地,海湾地区安全局势紧张必然对国际油价和世界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石油进口国更是如此此外,中东地区动荡造成大批难民涌入欧洲国家,不仅引发骚乱,还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暴力活动、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泛滥,且有“外溢效应”近几年美伊之间对抗加剧,客观上削弱了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力量,中东地区暴力活动增加,从阿富汗、也门到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以及北非地区,“伊斯兰国”溃败的残部等恐怖势力有乘机抬头倾向有些恐怖分子还混在难民中流入欧洲国家,危害域外地区2019年9月14日,沙特位于波斯湾沿岸的炼油厂和油田设施遭遇无人机和导弹的攻击,沙特将近一半的炼油生产能力被摧毁这不仅使沙特蒙受严重损失,还波及到世界石油市场也门胡塞武装宣称对此负责,但美国却指责整个攻击行动是伊朗策划和实施的2019年至少有7艘大型油轮(包括沙特2艘、挪威2艘,阿联酋、日本、伊朗各1艘)在海湾海域遭到袭击。
美国、沙特和伊朗曾相互指控,但各方均无实据二、伊朗核研发项目和反制能力(一)伊朗核项目的发展历史似乎开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