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典故:最有价值的典故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1KB
约10页
文档ID:258756148
历史典故:最有价值的典故_第1页
1/10

历史典故:最有价值的典故【出处】《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释义】本义是强硬的颈项,借喻人性格刚毅,不愿低头屈服后以“强项令”泛指刚直不阿的官吏  【历史典故】  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后,实行疗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释放奴婢,削减官差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进展  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却需要有效的法令不过法令只能威慑百姓,却无法约束达官贵人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倚仗自己的弟弟是皇帝,横行无忌,她的奴仆也不把法纪放在眼中  洛阳令董宣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每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家奴出来  一天,湖阳公主坐着马车外出,跟随她的正是那个杀人的家奴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挡住湖阳公主的车  湖阳公主大怒:“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阻拦我的马车!”  董宣毫不畏惧,当面责怪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不管公主阻止,叮嘱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处决。

  湖阳公主非常生气,立刻赶到宫里,向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侮她光武帝听了也非常愤怒,立即召董宣进宫,叮嘱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动手,微臣有话要上奏  光武帝怒气冲冲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当注意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假如微臣由于维护法令而获罪,恳请以死谢天下!”说罢,他向柱子撞去光武帝赶忙叮嘱内侍把他拉住,但董宣已经撞得头破血流  光武帝理亏,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要董宣向公主磕头赔礼董宣宁死不磕,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用劲撑住地,挺着脖子  内侍回报说:“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光武帝也只好放了他  湖阳公主见光武帝放了董宣,并不服气,挖苦光武帝没有权威,光武帝无奈地说:“正由于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样肆意为之  【成长心语】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沿用至今董宣敢于挑战有权势之人,坚持原则不退让、宁折不弯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敬重,他无论官品与人品皆属上乘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一切的尺度,所以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容忍程度不一作为一个执法者,对自己、对他人都应当严格要求;假如是一般人,就要严于律己。

敢于坚持原则,宁折不弯的坚韧精神,这些都将成为青少年走向成熟、走向胜利的条件  和缘由  002.力士脱靴:不畏权贵,坚持自我本色  【出处】《唐国史补·李白脱靴事》  【释义】力士指的是高力士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  【历史典故】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因诗写得精彩,被诗人贺知章推举给唐玄宗唐玄宗很快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唐玄宗对李白很观赏,就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在写诗作文过了一段时间,李白既不见皇帝找他商议国家大事,有没有分派给他什么重要公务,却经常让他陪皇帝和贵妃游山玩水,写“宫中行乐词”这和李白治国安邦的志向相差太远,因此他经常在苦闷中借酒浇愁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观察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权力很大,皇太子叫他“阿哥”,王公大臣们称他“阿爹”,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的李白其实早就看不惯高力士的所作所为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恳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由于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焦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

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寻常那样很尊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任凭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任凭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马上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看看伸在他面前的脚,又看看玄宗毫无表示,只好服从地给李白脱下靴子  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侮的人出了口气,但高力士平常作威作福搞惯了,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污辱,这件事使他很生气,于是他就常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唐玄宗对李白慢慢冷淡下来李白在这样的环境里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得离开长安,再次到外地游历  【成长心语】  李白的一生,怀抱治国的远大抱负,但理想始终未能实现这个典故充分显示了他不畏权贵,坚持自我本色的宏大人格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孟子曾说:“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每个人都应当坚决保卫自己的尊严,不能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而趋炎附势,媚势取宠,牺牲人格和尊严而求取的富贵是永久为人所不齿的  003.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自持清高姿势  【出处】《晋书·陶潜传》。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方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历史典故】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东晋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诞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东晋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训练,他博览群书,养成不倾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告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遇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欲着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察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尊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整理行装,返回家乡,从今过起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得意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悠闲生活  【成长心语】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很多人乐此不疲地执着追赶,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但是,陶渊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知我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洁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这样就会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004.两袖清风:正气内存,洁身自好  【出处】(元代)魏初《送杨季海》诗  【释义】袖:袖子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全部原指人迎风潇洒的姿势,后指穷得一无全部比方做官廉洁  【历史典故】  于谦,字廷益,明朝名臣他在没有调入京城前,始终担当地方官他为官清廉,对下属的各级官员要求都非常严格,坚决制止受贿、贪赃,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他作威作福,以权谋私,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当带一些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否则,人家会对你有看法,还会找你的麻烦的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幽默地说:“只有清风!我当官是为国为民,不是为了某一个人。

只要我为官清廉,仔细做事,又何需担忧他人?”  为此他曾作过一首《入京》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说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子了  【成长心语】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疑是对于谦的评价了这是一种潇洒,同时也是一种气节自古以来,官场都是个大染缸,能在里面洁身自好就已经难能珍贵在保证自身的廉洁之外,还能够以一人之力,澄清官场这缸浑水,更是难上加难了正由于如此,于谦能够成为廉洁的典范,为世人所仰慕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头以于谦为典范,以崇尚美的心态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将廉洁看做是一种境地、一种修养、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将来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要让自己问心无愧  005.东施效颦:接纳自己,做最真的自己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运》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比方胡乱仿照,效果极坏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非常惹人宠爱。

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实,但美若天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许多人向她行注目礼,都为她的美貌而折服  美貌的西施却患有心口疼的毛病一天,她的病又犯了,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美从乡间走过的人,无不睁大眼睛凝视着心口疼的西施  乡下有一个相貌很丑的女子,名叫东施她平常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总想让自己变成像西施一样的美女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宠爱,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着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使她的样子变得更难看结果,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的东施,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都离她远远的  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只是一味地仿照,落得一个被人称赞的下场  【成长心语】  每一种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长与特点,无论自己怎样,都要坦然地接纳自己,这样才能绽放出独特的芳香每一个人究竟是自己的花朵,嫉妒和艳羡别人是愚蠢的真正的智者懂得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懂得接纳自己的缺憾,做最真实的自己  006.半子袒腹:自信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释义】本指在半子上躺着的才能出众、使人满意的女婿。

现用为女婿的美称  【历史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宏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是当朝丞相王导的侄儿,年轻时就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当时,朝内有个太傅名叫郗鉴,他有个女儿,聪慧漂亮,想找个好女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意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知了王导王导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许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选择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导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傅派人觅婿,都认真装扮一番出来到东厢房相见  管家见王家子弟都正襟危坐,样子特别严厉、庄重可他往床上一看,还有一个子弟躺在床上,撩起了衣服,袒露着肚腹,手中还拿着一个饼,正在一口一口地吃着,似乎没事人一样这个管家看了不太快乐  回去后,管家把看到的状况照实禀报给郗太傅最终他说道:“王家的子弟,个个都不错他们听说太傅前去选择女婿,都很严肃、拘谨,就只有一个人,袒露着肚腹,躺在床上吃饼,似乎没有事似的太傅听了快乐地说:“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成长心语】  郗鉴看人是特别精确的,他知道只有心中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如此淡定沉着。

王羲之之所以能够以一种随便的姿势,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被选中,这与他旷达的共性有关,也是由于他内在的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