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对作品进行个 性化的解读文本意识常见设问方式(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典例一] (2011·浙江高考)阅读《第9车厢》完成下面的问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3个关键点:故事给的思考 结合作品 你的看法(二)解题思路要清晰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从作品中挖掘思考点,再结合作品本身谈感受第9车厢的故事中,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有错,但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所致三)评分细则要明了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上感受,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考生甲]送 检 样 卷做事应该有所创新,不能按照老套路走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都按老套路走,最后错误越来越严重 得分:1分专 家 评 卷失误类型:审题不清,内容把握不准,表述不清失分探因:考生审题不清,“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既然是“哪些”,就不能是一点再者,“第9车厢的故事”看不出创新的意味;同时,也不是“老套路”,而是思维定势[考生乙]送检样卷思考一: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故事中的任何一人如果有追根究底的精神,都不会有这样的错误思考二:做事不能有定势想法,不能先入为主得分:3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表述不严密失分探因:此考生的两个思考点在原文中能表现出来,但是表述都不够严密前一思考点能结合原文,但“都不会有这样的错误”是“哪样”的错误,表述不严密;后一思考点,没有结合原文。
师生共研考题《捡硬币的男孩》: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 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 是歌颂一个孩子困境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 “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 观点并作分析6分)①我认为是表现孝心:对父亲,历尽艰辛攒 钱为父亲治病;为父亲的不治而无比悲伤; 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对母亲,遵 从母亲的意愿和要求,母亲说爸爸能治好, 他就竭力攒钱帮助母亲;母亲说不能白要别 人的钱,他就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 (6分要有观点,2分;有依据,4分②我认为是歌颂坚强:捡硬币坚持时间长, 一捡就是一年多;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捡; 不肯白要别人的钱,舍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换 钱;小小男子汉③我认为是突出善良:“我”关注小男孩,发 现隐情;帮助小男孩,以钱换物;尊重小男 孩,偷放硬币;同情小男孩,叹息苦难;怜 悯苦孩子,常放硬币答题策略:“小说主题”类题,不论概括型,还是评 价探究型,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思维趋向——三“从”一“联” 1.三“从”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 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 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如《第9车厢》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理解作者所要揭示的不负责任、思维定势的危害3)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这可以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把握如《第9车厢》中的“正常人”2.一“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理解小说主题的目的概括主题常用术语: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牛刀小试:(1)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 (2分)从 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 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拉琴父亲的逼迫 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 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4分)干 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 (2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 得到的启示8分)(2)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2分 )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 爱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 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 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
4分)人们 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 的2分)5、 ①“他”小小的年龄就有很好的拉琴技 未,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对他都充满信心( 2分); ②但“他”对拉琴缺乏感情,且没有人能改 变他,为此人们感到失望惋惜2分) (4分意思对即可)6、 ①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 ,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2分) ; ②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 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2分) (4分意思对即可)6、 ①.“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 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 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 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 ②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 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 了文章主题2分) (4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