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晋陕内蒙地区,第二节 能源重化基地,,导入知识回顾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乌金三角 水资源和交通问题,知识回顾,主要概况: 晋陕内蒙古区,共辖331个县(旗、市),总面积154.58×104km2,总人口8310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文化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地理位置:,,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乌金三角,黄土高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2/3,而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晋陕蒙接壤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晋陕蒙接壤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这里的煤大部分属于发热量高的优质动力煤,埋藏浅,可以露天开采,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地理位置: 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分布着中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乌金三角”它位于三省区的交接地带,包括16个县市,面积约6.9×104km2 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具有发展煤炭、电力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现已探明含煤面积近3×104km2,煤炭保有储量2505×108t,占全国的26.3%。
本区煤炭多为优质动力煤,低灰分(原煤灰分小于10%)、低磷(含磷平均0.03%~0.06%)、低硫(含硫低于0.7%)、中高发热量(6000~7000kcal/kg)煤层大多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建设和生产成本低该区沿黄河部分地段,水资源相对富集,而且土地开阔,为建设电站提供了水源和用地保障此外,本区开发前景相当可观的天然气和铝土矿资源也是能源重化工业的物质基础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将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中国未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中起关键作用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具有近煤、靠水、有场地的办电优势,建立巨型火电链,在沿黄河两岸有条件布设一系列火电站群,形成总装机容量达6000×104kW的中国最大火电站链,它可以五六倍于三峡的电力向东部送电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在能源基地建设中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这里本来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加上大面积露天开采,水土流失与风蚀沙化必将加速,因此土地恢复与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水资源和交通问题,晋陕内蒙古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和交通运力不足 水资源的缺乏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首先是水资源总量贫乏。
在全国年平均水资源量的排序中,山西居第25位,陕西居第17位,内蒙古居第10位,大部分为半干旱地区 第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第三,水资源损耗日益加大随着大型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工业耗水,特别是火电工业与有色金属工业耗水加大;另一方面人口聚集,水浇地及居民耗水也会大幅度增加,再加上降水不稳定和水土流失,水量平衡很难保证解决方法,对于晋陕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所面临的缺水问题,在黄河上又新建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山西偏关万家寨镇和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黄河峡谷内它是继长江三峡水库和黄河小浪底水库之后的第三大水利工程,由国家水利部、山西和内蒙古合建的我国第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合作兴建的大型水电工程,工程投资60亿元该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向内蒙古准格尔旗输水2×108m3,向山西大同、平朔输水5.6×108m3,向太原输水6.4×108m3可以大大缓解城市缺水,用于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和神府煤田乌金三角及山西平朔煤田的开发和建设该工程安装六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 108×104kW,年发电量 27.5×108kW· h内蒙古引黄和山西引黄入晋工程也在建设中,其中山西引黄工程分南北两部分,南干输水工程主要为向太原输水,北干输水工程向大同、平朔输水。
中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距,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铁路运煤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铁路运力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田区的开采和缺煤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主要的运煤东西通道, 通往东北的有集通线和京包—京沈线,滨洲线三条主干线; 通往华北的有四条大干线,京包—京沈线和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目前正在兴建的神黄线在黄骅港出口 南北运煤通道自西而东有: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以及以海港为枢纽的沿线运煤通道国家在不断改进和增加运煤通道和运输能力的同时,还重点建设火电和煤化工基地,将原煤转化成二次能源电,通过空中电网输送出去,或转化成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出去,从而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还可大大缓解交通运力紧张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