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窦娥冤》的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作者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电视剧版的《窦娥冤》,由于表演的需要,力求故事情节的完美与紧密连接,将剧本进行了改编,使得电视剧《窦娥冤》和剧本版的《窦娥冤》在内容细节中有了一些微笑的差别与变化。
具体表现在:一、电视剧《窦娥冤》在开场,用叙述性语言些山阳窦天章因进京赶考,将窦娥托付与蔡婆婆收养,并非因前蔡婆婆银两将其女儿送往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当作还债,剧本《窦娥冤》中写道:“小生姓 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 财,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无奈,只 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与电视剧版本不同二、电视剧中都天章在京城人来人往的街上出场,他看到有小商贩在卖摩喉罗,不禁想起自己的女儿端儿,嘱咐张千去买一个并询问张千是否有自己女儿的消息而在剧本中窦天章在楔子中便出场,带女儿段运到蔡婆婆家,并在第四折中皇帝派他做两淮堤刑肃政廉访使,赴实地循察,查处贪官污吏,并允许他先斩后奏表现出窦天章为官清正廉明,皇帝对他的信任三、电视剧中豆儿出场便是在纺织机前织布,而在剧本中窦娥自述出场,他抱怨命运的不公,这样改编将一个勤劳朴实的窦娥形象展现带观众面前,充分写实了封建社会下妇女的形象。
四、电视剧中在叙述完自己的经历后与窦娥的对话中,说他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不妨让窦娥招个上门女婿而在剧本中未提及让窦娥再次结婚电视剧的改变更加突出的表现出窦娥对丈夫的忠贞不渝,对婆婆的孝顺五、电视剧中赛卢医无银两还蔡婆婆,告诉蔡婆婆有户人家欠他银两,请求拍婆婆随他一起去取而在剧本中赛卢医说家里无银子,让蔡婆婆和他到庄上去取银子,还她六、电视剧中,张驴儿父子就蔡婆婆后在于张驴儿父子的对话会中蔡婆婆提到想替自己的媳妇招个上门女婿,而在剧本中蔡婆婆只是把自己加里的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并无提及想招女婿七、电视剧中蔡婆婆因张驴儿恶语伤人二病倒,剧本中只是说“那蔡老婆子病了” ,并未说明蔡婆婆生病的缘由八、电视剧中有赛卢医的小徒哑巴这一角色,而在剧本中并未出现赛卢医在帮助张驴儿合毒之后,撇下哑巴私自逃走,更加表现出赛卢医的自私九、电视剧中,窦娥在被执行死刑之前的监狱中,蔡婆婆亲自为她送去食物,让窦娥吃最后一餐,婆媳俩挥泪话别剧本中并无蔡婆婆为窦娥送饭这一情节窦娥被判处死刑,次日便被带往法场十、电视剧中,窦娥立下三桩誓愿:血渐丈二白练,天降三尺瑞雪飞霜六月,楚州亢旱三年,被斩当晚便化作鬼魂去找窦天章,将事情原委告知其父,求窦天章搭救她。
都天章鱼张骞连夜赶往滁州地解答救女儿而在剧本《窦娥冤》中,在窦娥死后三年,窦天章京试高中任廉访使主楚州,间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申此案,为窦娥伸冤十一、电视剧中赛卢医在给张驴儿合毒后离开到涿州药王庙还愿去了,诶在剧本中些赛卢医去卖老鼠药了十二、电视剧中窦娥在被押送途中与窦天章曾在茶楼相遇,而在剧本中并无此场十三、电视剧中窦娥与其父在梦中相见,将实情相告,窦天章并没有责备她,而在剧本中窦天章与窦娥的魂魄相见,批评窦娥不守妇道,不遵守三从四德十四、电视剧中详细写了窦天章为救女儿不惜千山万水到山阳查访,寻找女儿踪迹,与州官斗争,为寻求证据想方设法找合毒的赛卢医,并让手下力保赛卢医安全,而在剧本并未详写窦天章如何不辞艰难找到证据为女儿作证十五、电视剧《窦娥冤》中在公堂上窦天章通过真实的证人、证物为女儿翻案,为女儿平反昭雪而在剧本《窦娥冤》中,窦娥的鬼魂也一同上场,为自己辩解电视剧版的《窦娥冤》和关汉卿写的剧本《窦娥冤》虽然在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情节大抵相同,都是通过写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以及在他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映了人们沉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电视剧的改编更加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善良孝顺、坚贞不渝、性格刚强、有反抗精神的窦娥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