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與皮亞傑,皮亞傑,教育思想,◎「知識」是個體與環境相互適應的結果◎強調環境的重要性,嚴重缺乏與環境互動的兒童絕對沒有機會發展和重組他們的認知結構◎感覺動作期的嬰兒靠身體的動作、感官,去認知周圍的世界此階段宜多提供感官刺激物,以利智能發展認知發展理論,◎「認知」發展基本歷程:基模(本能的吸吮、抓握)→適應(同化、調適)→平衡◎認知發展四階段:1.感覺動作期(出生~2歲)2.運思預備期(2~7歲)3.具體運思期(7~12歲)4.形式運思期(12歲以上),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嬰幼兒從出生開始就透過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探索周遭環境,並以驚人的速度將周遭的人、事、物「吸收」並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幼兒具有吸收學習的心智能力,所以學齡前幼兒的學習並不需要太多的講授,讓幼兒透過直接的感受是學習最好的方式◎幼兒會逐步建構自己的心智,並發展為記憶力、理解力、思考能力等敏感期,◎讓幼兒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提供合適的訓練及學習教具隨著不同的敏感期出現,而成人必須細心觀察幼兒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預備可滿足幼兒需求的環境,讓幼兒自由探索,進而學會某項技能◎敏感期有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書寫敏感期、閱讀敏感期、文化敏感期。
敏感期,◎敏感期對幼兒的成長意義如下:1.透過不斷重複練習達到自我建構,並朝向完美的行為表現2.需求得以滿足:因為內在需求獲得滿足後便會停止工作,這就是所謂的「工作週期」3.基礎知識的獲得:透過不斷重複練習,知識、認知得以產生,形成概念也因如此才能進入更深層的知識學習4.因為不斷練習使動作更加協調5.獨立性的培養兩位學者理論比較,理論相同之處,一、透過感官來探索學習◎皮亞傑認為:重視實際操作以及感官的訓練,以強化認知同化的結構,做為邏輯思考的基礎◎蒙特梭利認為:特別重視幼兒期感官訓練,透過蒙特梭利教具,讓幼兒實際操作且重覆練習理論相同之處,二、重視環境對幼兒的影響◎皮亞傑認為:與環境互動的多寡會影響幼兒發展和重組認知結構的機會◎蒙特梭利認為:幼兒會將環境接收的印象建構成自己的心智能力,這種能力的轉化就像把學到的東西吸收理論相異之處,◎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四階段:較重視於知識認知在不同階段的獲得與出現的相關認知行為,而忽略了社會發展◎蒙特梭利的敏感期:它是幼兒在成長過程的短暫時期,當幼兒處於敏感期階段其敏感力會持續增強,但過了此階段幼兒即恢復一般的能力且每位幼兒敏感期出現的時間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