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萨迪及其《蔷薇园》[精选五篇]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50KB
约38页
文档ID:187504989
浅谈萨迪及其《蔷薇园》[精选五篇]_第1页
1/38

浅谈萨迪及其《蔷薇园》[精选五篇] 第一篇:浅谈萨迪及其《蔷薇园》浅谈萨迪及其《蔷薇园》 萨迪,全名玛什拉法丁穆萨拉赫本阿卜杜拉萨迪,约1204年出生于伊朗法尔斯省设拉子城 萨迪祖辈是伊斯兰教神职人员,萨迪也自幼受伊斯兰教影响,萨迪十三四岁是父亲去世,只身一人来到巴格达求学,由于成绩优异,以公费生资格考入涅扎米耶学院,萨迪在学院里不仅精度了《古兰经》,通晓了伊斯兰教教义和教律,而且还系统的学习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各种知识,熟悉了阿拉伯文化,这时他的才华崭露头角,能同时用波斯语、阿拉伯语及一些地方语言写出诗歌在涅扎米耶学院学习数年后,萨迪开始了漫游生活,他的足迹遍布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黎巴嫩、突尼斯、也门、土耳其、阿塞拜疆、土库曼、阿富汗、印度西北部,据说还到过我国_______喀什等地区,他曾13次去麦加朝觐身无分文,在外漫游曾经还做过十字军的俘虏 萨迪在外游荡30年之久,后回到自己的家乡设拉子城,从此结束了在外的漫游生活,也使他有了总结自己一生经历和见闻的机会,在家乡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著述,其中以《果园》和《蔷薇园》最为著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蔷薇园》全书共分8章,加上前言与后跋共10个部分书中大量记载帝王的言行,僧侣的美德褒扬知足常乐,寡言谨行,扬善抑恶,教育别人以交往之道,讴歌友谊与爱情等其中包括160个故事和大量的格言警句,劝人为善,揭露部分教士的虚伪,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优秀品质文字简洁明快,描写生动,哲理深邃,是波斯文学殿堂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件难得的珍宝 一《蔷薇园》中的所表现的萨迪思想 萨迪本身就是一位伊斯兰教教徒,自幼受伊斯兰教思想影响,因此其著作中不可避免的充斥着伊斯兰教思想伊斯兰教思想并不否定社会阴暗面,而是主张接受现实,接受现实社会中的美好的事物和疑难的方面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不公,伊斯兰教给与极大的关注,同时他也希望改变这种现状,试图依靠伊斯兰教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伊斯兰文学并不鼓吹革命,而是想通过描写社会中的正面的和美好的事物,来感染人们,唤醒人类的正义感萨迪在《蔷薇园》中,正是通过崇高的宗教的影响,来唤醒人们对与生活的热情,并期待营造一个理想的社会 在《蔷薇园》中共八章,160多个故事,故事中充斥了伊斯兰教的各种思想第一章“论帝王言行”,讲帝王统治之道,教育帝王要行仁政,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要与人民共享财富,第一章第22个故事,讲了一位国王得了一种绝症,许多名医会诊,一致认为无法医治,除非找到具有某种特点的人,用他的胆汁下药,后来果真找到一个孩子和医生们说的相同,国王买通小孩的父母,又让法判小孩死刑,但是在行刑的时候小孩仰天苦笑,说“父母是爱护儿女的,法官是为民申冤的,国王是主持正义的。

如今,父母因一点小惠,把我断送法官判我死刑王上也只顾自己逃生除了真主以外,谁还能庇护我呢国王为他的话所感动,流泪说道“我宁可病死,不愿杀死一个无辜的人”他把小孩放了并赏赐给了他许多财宝,不到7天,国王的病就痊愈了国王因尊重人民的生存的权利,最终也是自己获得解救 伊斯兰教重视教育的作用,《蔷薇园.》亦展现了萨迪的教育观,在第7章“论教育的功效”中,萨迪通一个个故事,展现了其重视教育的观念,萨迪主张教育应该从年轻抓起,在第7章第3个故事中,萨迪讲了一位学者教育国王的儿子,学者对国王说“年青时如果行为不端,成年后也将没有出息,嫩枝容易弄弯,枯枝就得放在火上才能弯曲”同时萨迪主张针对不同的人是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在第7章第3个故事中,国王因为王子的老师对王子过于严格而将老师请来询问理由,老师说“穷人犯了一百样过失,人们往往只看见一椿;帝王如果做了一件错事,就会被人四处宣扬”萨迪也认为学生的天分各不相同,他说“金银虽然含在石头里,石头里未必都有宝藏;老人星虽然普照大地,这儿皮臭,那儿皮香”萨迪也十分重视家庭对于教育的作用,在第6章6各故事中,年青的萨迪对母亲出言不逊,母亲很伤心坐在角落里,哭着说道:“你是忘记了幼小的时候,才对我这样凶暴吗。

此则也表现了萨迪对于父母要孝的观念 萨迪在很早就具有了民主、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蔷薇园》中,萨迪充分的展现了其民主观,萨迪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第7章第8个故事中,一位阿拉伯人对他的儿子说:“儿子,在审判日的时候,他们会问起你生平做过什么事而不会问起你的出身第7章第19个故事中,萨迪和一个诡辩之徒谈论富人和穷人的优劣,萨迪说“世人不分贫富,都想礼拜真主” 《蔷薇园》中也表现了萨迪的婚姻观,萨迪强调结尾夫妻的人应该年龄相近,不能太过悬殊在第6章第2个故事中,萨迪记录一对老夫少妻的故事,这个老头去了一个年轻的闺女,“我一夜不睡,说笑话,讲故事,想尽办法呵他亲密,求她欢心还对他说“又精明有老练我经过冷暖,尝过好歹;我懂得人情世故,也最激昂义气”他还说“你总算没有落到一个年轻人手中他狂妄自大,性情粗暴,脾气急躁,用情不专,这是一个心,那是一个样,今夜睡这里,明晚住那里,每日都另有新欢”听完老头的一席话,女孩却悲不自胜的出了一口冷气,说道:“你这番话放在我理智的秤盘上,比不过我听奶娘说过的一句话‘闺女腰中中一支箭,也胜过要一个年老的丈夫坐在身边’”同样在第6章里第8各故事,有人问一个有钱的老人为什么不娶一个年轻的女人,老头说:“我这样老都不愿意娶年老的女人,年轻的女人会愿意嫁给我一个老头子吗。

在萨迪生活的时代,人们思想还比较落后,有些老人因为有钱在失去原配夫人后都愿意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做妻子,而不管女孩是否愿意,萨迪并不赞成这种做法,萨迪同时认为感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两厢情愿才是缔结婚姻的基础 一部《蔷薇园》凝聚了萨迪思想的精华,萨迪在其中还融入了他的道德观、贫富观、生死观等思想,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二萨迪在中国 萨迪的作品13实际就已经传入中国,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伊斯兰教内部,《蔷薇园》被作为我国回族经堂教育典范已长达四百年之久,对伊斯兰教信仰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文学界,上世纪中叶开始《蔷薇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学者们纷纷研究,并给予萨迪本人及其作品以很高的评价《蔷薇园》在其轻松诙谐的故事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读来振聋发聩,也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世界文学都是相通的,萨迪作品中所揭示哲理,在中国民间以及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相似点比如《蔷薇园》第5章第10个故事,讲述了蕾拉和玛依农的故事,玛依农天天赞美蕾拉的美貌,说的国王也心动了,也想见识见识美丽的蕾拉的,结果却使国王大失所望,“他心中暗想,即使后宫最平庸的女奴,也比她美丽的多”玛依农看出国王对蕾拉的轻视,对国王说“你用玛依农的眼光审视她,才能看出她的美艳来”,如果要用中国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个故事,这不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在第1章第6个故事中,萨迪讲述了一位国王,平日里横征暴敛,残民以逞他的人民在暴政压迫之下,贫穷困苦,纷纷逃亡,国王仍我行我素,不听宰相的劝告,结果国王的弟弟起兵作乱,他的人民纷纷投奔他的兄弟,将他推翻萨迪说“假如帝王平时欺压人民,在危难中就会众叛亲离,你若时时体念人民,在战争是才能无所畏惧此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在第2章第8个故事,讲的则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三萨迪思想中的局限性 萨迪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但萨迪毕竟是一位封建时代的诗人,他的思想也不能摆脱时代的影响,难免留下时代的局限性 首先要说萨迪的教育思想,如前文所述,萨迪的教育思想也是开拓性的,但教育的方式却不值得提倡,萨迪在讲述的故事中,明显的具有体罚学生的思想,如第7章第3个故事中,学者教育国王的儿子是经常加以打骂,孩子不能再忍受,只好去找父亲诉苦第7章第4个故事中,萨迪讲述了一位教师,此人“面目冷酷,说话严厉,脾气乖张粗暴,性情固执倔强”“一群甜甜静静的男女孩子,都被他管束得规规矩矩,说不敢说,笑不敢笑。

在他面前,不是这个的白净小脸上吃一巴掌,就是那个细嫩小腿上挨一棍子”后来,有人将它他举报,痛打了他一顿,将他赶跑了,请了一位心慈面软的好好先生,孩子们看见这个老师是个天使,他们就变成了一群魔鬼,不肯用功,整天玩耍,打架,最后不得不把以前那位先生请回来萨迪感到不解,一位通达事情的老人对他说“师父的打骂强过父亲的溺爱” 萨迪倡导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今天已经被看作是落后的了 萨迪的思想深受伊斯兰教影响,强调真主的作用,带有明显的天命观的色彩在第3章第28个故事中,萨迪讲述了一位运动家的故事,他时运不济,贫无聊赖,衣食都无从自给,他打算到外面去奔走,靠两只手去抓住“幸运”的衣襟他父亲对他说“如果一个人时运不济,走遍天下也会事与愿违一只鸽子飞出去,假如以注定落在网里,就永远不会再和伴侣相会” 时代的局限性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这不是萨迪个人所能解决的 四小结 萨迪,这位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精神世界、开阔胸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他的影响已经走出波斯,波及了全世界,被列为世界名人之一英国著名诗人阿诺德这样评价:“全世界勤于思索的人,都认为萨迪这位七百年前的诗人既属于古代,又属于今天。

《蔷薇园》选集的译者哈普顿认为萨迪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的良师益友,跟随他的指引便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美国著名诗人和哲学家爱默生亦这样评价:“萨迪热爱的是整个人类”萨迪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他的思想也必将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光辉永在 参考版本:《蔷薇园》水建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北京 第二篇关于萨迪的名言精选1.温和、谦逊、多礼的言行,有时能使人回心转意 2.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3.从外貌看来,人最宝贵,狗最低贱,但圣人一致认为重义的狗胜于不义的人 4.你在两个仇人之间说话要有分寸,以免他们和好后你将无地自容 5.谁若自顾快走,你别和他结伴同走;谁若对你薄情,你别把他当作朋友 6.你若不说话,不会有麻烦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 7.世上往往如此,当他们不懂得生活的价值的时候,就会一味地纵情逸乐 8.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9.因为有言语,你胜于野兽,若是语无伦次,野兽就胜于你 10.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11.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

12.当你身居要职的时候,不会愿意接待朋友;有一天他失意伤心,才会需要朋友同情 13.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谁就在平日待人以宽 14.息事宁人的谎言,胜过搬弄是非的真话 15.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 16.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17.宁可因为说真话负罪,也不要说假话开脱 18.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 19.在饱足的人眼中看来,烧鸡好比青草在饥饿的人眼中看来,萝卜便是佳肴 20.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21.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 22.并不是每一外表美好的人都有完美的心灵;因为品行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外表 23.在要说一些事之前,有三件事要考虑——方法、地点、时间 24.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26.理性为感情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泼辣的妇人手中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