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应用案例 16.1并联机组 并联机器概述 在由2台或更多台压缩机(常见的多达6台)进行并联组合的系统中采用一个油分离器 是可行的下图是一个2台压缩机并联组合系统的示意图(2台压缩机采用一个油分离 器并联工作)图13-A 两台(或多台)压缩机的并联组合系统● 排气管路的布置所有排气支管都应确保足够的落差,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压缩机排气顺畅地进入到油 分离器中共用的排气总管应水平安装,就像在图13-A中一样排气支管与排气总管 之间可以成直角连接,最佳的布置是使排气支管沿着排气总管内的气流方向上弯曲大 约135度后再与排气总管对接(如图13-A所示)16.2并联组合系统示例● 示例1:共用油分离器和水冷油冷却器的并联组合系统(编号说明见后面)图13-B共用油分离器和水冷油冷却器的并联机组● 示例2:共用油分离器和风冷油冷却器的并联组合系统(编号说明见后面)图13-C共用油分离器和风冷油冷却器的并联机组● 示例3:不同吸气压力的并联组合系统(编号说明见后面)图13-D不同吸气压力的并联机组● 示例4:共用油分离器、水冷油冷却器和油泵的并联组合系统(编号说明见后面) 图13-E共用油分离器、水冷油冷却器和油泵的并联机组● 示例5:压缩机配经济器的并联组合系统(编号说明见后面)图13-F压缩机配经济器的并联机组编号说明: 1 压缩机 2 视镜 3 电磁阀 4 油流量开关 5 油过滤器 6 混合阀 7风冷油冷却器 8油分离器(带油加热器和油位控制) 9冷凝器 10 水量调节阀 11 干燥过滤器 12水冷油冷却器 13 膨胀阀 14 经济器热交换器 15 吸气过滤器 16冷凝压力调节阀 17 截止阀 18电磁阀(停机旁通用)19 油泵 20单向阀13.3并联组合系统设计的重要建议● 系统部件及管路的布置参见章节“WA-14-02-CH常规设计建议”。
● 压缩机与油分离器、油冷却器之间的距离原则上尽量短,油路压降过大时应配置油泵● 不同系统油冷却器的设计参见章节“WA-02-04-CH冷冻油的管理”、“WA-04-02-CH附加冷却” 1)压缩机独立配置油冷却器; 2)压缩机共用油冷却器; 3)分组配置油冷却器,特别是对于吸气压力不同的并联组合系统16.3管路布置油分离器位置、排气管路和油喷射管路的布置注:如果需要,可以在排气管路上设置减震管电磁阀 截止阀单向阀FZ油流开关油过滤器电磁阀视镜截止阀● 油分离器位于压缩机水平以下时的管路布置(最佳布置)图14-C油分离器位于压缩机水平以下时的管路布置图14-C要点说明: 油分位于压缩机水平面以下;排气管呈0.5%的斜度,坡向油分离器,确保停机期间油 自由地流向油分离器;设置停机旁通 注意事项: 油管路弯曲必须采用大的弯曲半径并应将弯曲次数设计为最少;油路电磁阀到油喷射 口的管路长度应尽量短 上述两点适用于所有油管路设计●油健康器油位低于油喷射口时管路布置(较好布置)电磁阀 单向阀FZ油流开关油过滤器电磁阀视镜截止阀截止阀图14-D 油分离器油位低于油喷射口时的管路布置图14-D要点说明: ●油分油位低于压缩机油喷射口,可以避免停机压力平衡时油大量进入压缩机; ●排气管路应首先向下走,避免油或制冷剂液可能在压缩机排气室的聚焦; ●设置停机旁通。
注意事项: 油管路设计注意事项同上油分离器油位高于油喷射口时的管路布置(应当避免且不适合于并联系统)电磁阀截止阀单向阀油过滤器油流开关电磁阀视镜截止阀FZ图14-E 油分离器油位高于油喷射口时的管路布置 图14-E要点说明: ●油分油位高于压缩机油喷射口时,应升高油管路使其最高段高于油分油视镜的顶部; ●排气管路应首先向下走,避免油或制冷剂液可能在压缩机排气室的聚焦; ●设置停机旁通 注意事项: 油管路设计注意事项同上并联组合系统的排气管路、油喷射管路的布置a)排气总管的布置φ6mm(1/4”)图14-F 并联组合系统排气管路和供油管路的布置图14-F排气管要点说明: ● 排气支管应有足够的落差,从而保证压缩机排气顺畅; ●排气支管与排气总管间可以成真角连接,最佳布置是使排气支管沿着排气总管的气流方向上弯曲大约135度后再与排气总管对接; ●排气总管呈0.5%的斜度,坡向油分离器,确保停机时油自由地流向油分离器; ●设置停机旁通 注意事项: ●为便于压缩机的维修更换,应在压缩机由排气管上设置截止阀 ●排气总管和油分间的连接与单压缩机的应用相同b)主油管路的布置 图14-F供油管要点说明: ●主油管路在整个长度上应采用相同的管径,供油支管应统一并且尽可能短; ●可以采用一个共同的规格合适的油过滤器(位于主油管路上)代替各个支路上的油过滤器; 注意事项: ●为便于维修,建议在供油支管上设置截止阀(采用球阀可以获得较小的压降)。
16.4油冷却器的位置和连接●水冷油冷却器任何时候只要有可能,则应将油冷却器安装在低于压缩机喷射口和油分离器出口的位置,以防止停机后可能存在的润滑油充满压缩机或倒流入油分离器引起气体进入油冷却器而导致再次开机时润滑不良否则,应升高油管路参见章节“WA-11-03-CH附加冷却”) ●风冷油冷却器由于这类油冷却器具有一定的高度,安装时油冷却器的出口(位于油冷却器的顶部)应同时低于油分离器的视镜的压缩机的油喷射口如果油冷却器相对于油分离器在较高的位置,则可能导致停机期间油倒流入油分离器,而在压缩机再次启动时引起供油不足油冷却器的油分离器之间小的油位差是可以容忍的(需依照系统的结构),但是油分离器中的油位应相应地降低,同时应在油路中设置油旁通以便在压缩机启动时迅速供油 (参见章节“WA-11-03-CH附加冷却”)16.5吸气管路的布置 无论是单压缩机系统还是压缩机并联组合系统,吸气管路布置不合理,都可能会造成 停机期间压缩机内充满油,并在压缩机再次启动时对压缩机造成损害;为此,建议如 同布置压缩机排气管路那样,最好将吸气管路从压缩机的下方开始向上引,然后与压 缩机吸气口连接●单压缩机吸气管路的布置水平段气液分离器图14-G单压缩机吸气管路的布置图14-G说明:吸气管水平段应有足够大的容积(足够长),同时连接外不应朝向压缩机弯曲。
不允许象图中虚线所示那样设计管路)采用气液分离器时的管路布置如图所示并联组合系统吸气管路的布置不合理的管路布置在并联系统中将产生极端坏的影响在系统设计中,一般情况应优先考虑油分离器的安装,而系统通常允许吸气管路工作位置低于压缩机平面,这种布置方式提供了最大可能的安全性注意:对于热气融霜系统或者压力不平衡长时间停机的系统,严重的液击无法安全排除a)吸气总管低于压缩机平面的管路布置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吸气总管,使之具有气液分离器的功能以替代气液分离器;为此,吸气总管入口应设计成带折流板的放射状进气,而平口吸气管设计成向上与压缩机连接,同时采用独立的回油管如图14-H-1cmφ6mm(1/4”)折流板图14-H并联组合系统吸气管路的布置(平口吸气支管带独立回油管)图14-I是吸气管路的另一种设计布置形式,平口吸气支管被斜切成30度楔形状并插 入到吸气总管的底部,这样吸气支管同时起头回油管的作用,不须再另行独立设置 回油管A向视图30°图14-I并联组合系统吸气管路的布置(楔形吸气支管)对于两台压缩机的并联组合系统,即便在部分负荷下(单台压缩机工作)系统的回 油也相对比较容易,管路布置也相对简单些,如图14-J所示。
图14-J双压缩机并联组合系统吸气管路的布置并联组合系统的吸气支管也可以从吸气总管的侧向引出,如图14-K(a)所示:吸气 支管从吸气总管的底部引出是不允许的,如图14-K(b)所示图14-K并联组合系统的吸气支管与吸气总管的侧向连接图14-L吸气管路的布置(吸气总管高于压缩机平面)如图14-M,对于吸气总管高于压缩机平面的情形,列出了不允许的吸气支管和吸气 总管间的管路布置方式图14-M不允许的吸气管路布置(吸气总管高于压缩机平面)b)吸气总管高于压缩机平面的管路布置 应当避免吸气总管高于压缩机平面的管路布置方式,只有当已有空间尺寸不能满足前 面所述的管路布置方式要求的空间尺寸时,不得已时,才考虑采用此类管路布置方式 如图14-L16.6配置吸气过滤器RefComp螺杆压缩机的转子属于高精密元件,同时安装了高品质的滚动轴承,属于精 密机械产品考虑到压缩机的高可靠性和长寿命工作,压缩机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止污 物(污垢、杂质、锈蚀及磷酸盐堆积物)等污染由螺杆压缩机组成的制冷系统往往 拥有庞大的管网,实际操作时要保持系统的清洁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RefComp强烈 建议在压缩机吸气口附近加装一个吸气过滤器(可更换滤心),吸气过滤器的精度为 网格最大不超过25um。
吸气过滤器的安装位置台图14-N所示压缩机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运行并且油过滤器保持洁净、油各项性能数据在指标范围内 时,才可以确保润滑油满足所有功用(密封、润滑、冷却和滑阀控制)所需要的最小流 量当冷凝压力较低或快速降低时,会引发以下问题: 1、油分离器的分油效率降低; 2、冷凝压力快速降低会导致大师泡沫形成,油发生转移,油监控系统会因此切断压缩 机电源; 3、由于冷凝压力较低或较高冷凝压力形成延迟,最小油压差无法保证,油监控系统会 因此切断压缩机电源 因此,有必要对冷凝压力进行小变化分组调节和无级调节,以保证油分离器的高交流和 润滑油的正常供应 在以下条件下,需要在排气管路上安装压力调节器(位于油分离器后)或安装油泵: 极限部分负荷或冷凝器安装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长期停机 启动时,高压侧热交换器液体温度较低,吸气压力较高时(极限启动条件); (也可采用曲轴箱压力调节器迅速降低吸气压力,从而迅速建立起最小供油压差 热气融霜,逆循环运行; 复叠系统增加级(低压差) 除去采用压力调节阀或安装油泵外,还可以采用冷凝器风机延时启动(适用于风冷机组) 的方法迅速建立起最小油压差16.7冷凝器调节吸气过滤器的安装位置16.8特殊事项对于那些不能实现温度和压力平衡的系统,应特别注意制冷剂的迁移问题;另外,对 于带逆循环或热气除霜的系统,需采取措施防止强烈的液压和过多的油进入循环。
●防止油分离器中溶解过多的制冷剂 如果压缩机位于较低的环境温度中,并且停机时高压侧温度较高时,油分离器需要绝 热,以降低制冷剂在油中的溶解度 ●压缩机、吸气管或气液分离器的温度低于蒸发器 为防止停机期间压缩机、吸气管或气液分离器中积存过多的制冷剂而导致启动时带液, 系统应采用抽空循环;低压控制器的开启压力必须低于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 对于满液式蒸发器,和曲轴箱压力调节器配合的电磁阀应安装在高于吸气管出口的位 置上,停机时关闭停机时的过高压力可通过将制冷剂排放到高压侧面而避免(需注 意储液器的容量) ●环境温度较低、冷间温度较高 停机期间会发生制冷剂的迁移,启动时发生缺少制冷剂的现象;对于冷水机组,可能 会导致蒸发器冻结 ●多回路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系统 当个别回路关闭时,存在更大制冷剂迁移的危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设置停机旁通功能; 2)压缩机交替运行; 3)必要时安装气液分离器或设置抽空循环 ●带逆循环或热气除霜的系统 应采取特殊的措施防止对压缩机造成强烈的液击或过多的油进入循环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 1)设置气液分离器; 2)保证在工况转换和随后的运行中油温始终高于将冷凝温度至少30;(参见章节“WA-02-04-CH冷冻油管理”) 3)在油分离器后设置压力调节器限制压力的下降或剧烈变化; 4)工况转换前短暂切断压缩机电源并在压力平衡后重新启动压缩机; 注:任何时候应保证压缩机启动后的20秒内建立起最小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