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宁高铁站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2.35KB
约26页
文档ID:214800782
普宁高铁站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1/26

1、前言普宁高铁站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项目,位于《普宁市 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的东南片区,由站前广场、 站前路(暂定,具体名称待有关部门确定,下同)、广场南 路(暂定)、广场北路(暂定)、酒店南路(暂定)、香江河 整治等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组成其中站前广场占地35154 平方米,建筑面积35109平方米;站前路、广场南路、广 场北路、酒店南路其等级为次干路,其中:①站前路起点 与普宁大道相连,起点桩号为M0 +000,途经马栅村、酒店 南路、广场南路、广场北路,终点与环城东路相连,终点 桩号为M1+475,全长1475m,宽24m ,占地为38549平方米 ②广场南路与站前路相连,起点桩号为G0+000,终点桩号 为G0+215,全长215m,占地为7 740平方米③广场北路 与站前路相连,起点桩号为10+000 ,终点桩号为10+1 20, 全长120m,占地为4355平方米④酒店南路与站前路相连, 起点桩号为HO +000,终点桩号为H0+260,全长2 60m,占 地为704 0平方米⑤香江河长度为1338m工程路面结构 为沥青混凝土结构道路项目由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含 监控)、管线综合工程、给排水工程、三电工程、绿化工程 组成;香江河项目由河流堤防、河床及两岸绿化等工程组 成;站前广场项目由地面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组 成。

工程总投资1695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3. 85万元 目前,该道路已于2015年12月24日建完成并通车使用,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受普宁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普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7年4月派员对该道路沿线进行现场踏勘、监 测、调查,最后经综合分析整理成本验收调查报告1. 1环评结论普宁高铁站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项目为新建项目该项目于201 3年11月委托北海市碧蓝海洋环境保护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认为:1. 1. 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⑴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由预测结果可知,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噪声在距声 源1 50m以外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70dB (A )限值,夜间在300 m以外可满足55dB (A)标准限值; 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昼间噪声在距声源100m以外可满足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E12523-2011 ) 70dB(A)限值,夜间在45 5m以外可满足55d B (A)标准限值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和使用沥青时产生 的沥青烟、苯并[a]踪以及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 中,以TSP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为突出。

⑶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沿原线占地类型主要为现有道路用地,区域植被 覆盖率较低,现有植被主要为野生的草灌木植被,类型单 一,工程建设对沿线地区地表植被造成的损失和破坏轻微 评价区范围内人类活动频繁,野生动物种类较少,动物以 伴人物种为主,均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施工 人员不对它们直接捕杀,道路施工及运营对当地野生动物 的多样性及各动物种群均不会有明显的影响⑷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在施工 场地建立临时沉砂池,将废水沉淀后通过洒水降尘利用, 废水可以全部得到利用不外排;本项目施工期间污水主要 来源于现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 经三级隔油隔渣池和三级化粪池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 准》(GB 5084-2005)水作作物标准,就近排入周围农田利 用故本项目施工阶段对区域地表水环境无明显影响②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为道路建设工程,运 营期无废水产生,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期员工生活污水及 施工废水废水对地下水影响途径为处理设施未做好防渗 措施导致废水渗入地下水,从而影响地下水本工程对隔 油隔渣池、化粪池及沉淀池等个污水处理设施做好严格的 防渗措施,防止废水的下渗。

同时考虑到对地下水的影响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停止,为短期的影响故采取防渗措 施后,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⑸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弃土、建筑垃圾和施 工人员生活垃圾根据施工设计,本工程弃土按普宁市建筑垃圾的有关规定, 到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运输至经批准的填埋场处置, 禁止随意堆弃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建筑垃圾包括场地清 理产生的废弃物、废弃砂石料、石灰块、水泥块如随意 堆放或丢弃会影响景观,造成土壤污染,并会因大风条件 下,产生扬尘污染,在暴雨条件下,因雨水冲刷浸泡产生 废水污染建筑垃圾用于施工场地平整,多余部分运至指 定垃圾处理场处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经分 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本项目施工期产生固 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轻1. 1. 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⑴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从预测的结果看,道路的建设,对沿线学校和居民区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敏感点距离公路红线较近本项目建议在噪声预测值超标的敏感点所在路段限制车速,并设置减速带⑵营运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公路的建成对沿线居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便利性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很 大的正面作用。

⑶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通车后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主要 污染物为co、NO2,呈线性排放根据项目改建前的大气环 境现状评价可知,各敏感点的CO、NO2小时浓度值与日平均 浓度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 6)及其 修改单二级标准,由于改建前后道路的气象条件一致,只 因路面状况改善而车流量有所增大,通过评价分析可得, 项目改建后的大气污染物CO和NO 2对项目沿线大气环境的 影响比项目建设前稍大,但不致对周围敏感点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⑷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对水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是路面径流污染 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本工程路面径流收集到路侧的沉砂池等雨污水处理系统进 行处理,雨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避免直 接进入河流处理系统对前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连同 后期雨水自然干化或进入附近沟渠(靠近村镇的可以进入污 水沟)在采用上述处理方案后,工程运营期路面雨污径流 对沿线河流水质影响不大1. 1. 3环境风险评价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危险品泄漏到 水体中和泄漏到大气中对环境和群众生命安全的影响为使危险品运输污染风险降至最低,运送危险货物的 车辆需在运管部门进行注册,并受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的监督管理。

在采取本评价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应 急预案的前提下,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可以接受1. 1. 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与选址可行性分析本工程的实施,形成了普宁市公路网的合理布局,对扩大 对外开放搞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使该地区 同外界的联系更加快速、便捷,从而创造更优越的投资环 境同时还可以带动公路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商业、 运输业、旅游业、经济贸易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同时还 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 因此,该工程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的选址充分考虑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形态和用地性质,分析了城市空间分布结构和特点,城市 发展的规划和布局,同时考虑与城市规划的用地不冲突, 征地的可能性以及与其他城市公用事业,如水、电、通讯、 城市公共交通等的协调性,达到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密切配 合总体而言,建设项目的选址场地比较合理、可行1. 1. 5公众参与分析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个人中,没有不支持本项目建设的,其中80. 5%支持本项目的建设,19.5% 持无所谓态度,没有反对本项目建设的个人;被调查的团 体均对本项目的建设表明了明确的支持态度,说明本项目 所处区域团体对项目的建设是了解并支持的。

1. 1. 6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⑴声环境:在敏感点路段严禁高噪声设备在地方规定的作息时 间作业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 备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 远离村庄等环境敏感点,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 规范,采取临时隔声围护结构或吸声屏障,减轻噪声影 响在靠近敏感点的施工场地设置临时隔声屏或移动式 声屏障,以减少噪声的影响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场地应 安排在远离住宅区一侧⑵大气环境:项目施工期间对可能造成扬尘的搅拌,装卸等施工 现场,要釆取防风遮盖等防护措施,以防止较大扬尘蔓 延污染施工时的堆场,应根据主导风向,尽量选在附 近村庄和学校的下风向20 0m以外同时配备洒水车, 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以减少 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⑶生态环境:在道路两侧用地区边缘修筑土质排水沟,并配套设置 沉沙池,径流由排水沟经沉沙池后接入路侧市政雨水管, 路基基本完成时覆土回填排水沟与沉沙池;施工建设过程 中为防止严重的水土流失,可采取建立工程与植被相结合 的复式挡土墙,挖排水沟或截水沟、进行绿化等措施,防 止雨水冲蚀泥土,防止泥土外溢,同时加强对施工场地平 整过程中的弃土(渣)的管理,建设施工尽量安排于旱季 进行,以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从而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 境的潜在影响。

⑷水环境: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合理设置临时工程措施,确保 施工地段的排灌系统畅通有毒有害的物品如油漆必须 远离水体,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生活污水经隔油隔 渣和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周围农田利用施工 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应先经沉砂池隔油池处理后 再排放5)固体废弃物:项目建设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工程弃土(含清淤底泥);二是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三是施工人 员的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处置遵循“资源化、减量化、 无害化”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挖出的淤泥尽快外运,而 且要采用密闭运输车,以防止沿途撒落对于挖上岸来不 及运走的污泥放入草包中堆存,以减少扬尘污染和恶臭污 染,也便于运输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 集、分类暂存,能够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综合利用,以节 约宝贵的资源在建筑工地设置防雨的生活垃圾周转储存 容器,所有生活垃圾必须集中投入到垃圾箱中,最终交由 环卫部门清运和统一集中处置1. 1. 7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建成后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交通噪声对敏感 点的影响,对交通噪声污染控制的途径主要包括车辆性 能的提高、道路路面平整度的维护保养、上路行驶车辆 实施限制车速及禁鸣等严格管理,按规划建设道路两侧 绿化带,对部分敏感点较大的住房窗户的改善等措施。

对于未来规划建设敏感点,应禁止在退缩距离内建筑, 同时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局部设计方案减轻受道路交通噪 声的不利影响程度⑵大气环境:本项目建成通车后,机动车尾气对沿线敏感点的大 气影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减轻:①路边植树绿化;②降低 路面尘粒,定期对路面进行维护和保养,改善汽车行驶路 况;适当对路面进行洒水,减少和抑制扬尘;③尽量降低 单台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④加强机动车的检修和维修⑶水环境: 运营期的排水系统会因路基边坡或道路尘砂受雨水冲刷等 原因产生沉积、堵塞,因此应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及全线的 边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⑷固体废弃物: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路侧绿化植物的残败物和部分 过往车辆的撒落物,以及少量车辆事故发生后遗漏于路面 的机油、运载物等由于道路建成后由普宁市交通部门、 环卫部门和绿化部门对道路全线进行维护、清洁5)生态环境:运营期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减 缓:①行道绿化完成改建公路两侧以及用地范围内的绿 化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减 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道路两侧水体等目的②环境敏感点 绿化拟对公路沿线2 00m范围内的敏感点路段进行密植绿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