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分析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李香玲 摘要 通过检索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从20**20**年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共53篇通过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有:儿童发展、儿童教育与各领域教育、教师、课程与教学、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政策和等其中以儿童发展为选题的论文最多,以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政策等为选题的论文甚少最后提出加强其他主题的研究加强国外教育理论研究等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领域分布 作者简介:李香玲(1971)女陕西渭南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 博士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也反映了某学科领域关注的主题为了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状况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20**20**年53篇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些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摘要、目录以及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这些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发现选题特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并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对学前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一)样本基本情况 2000年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共53篇每年收录的数量见表1 (二)研究领域与主题分析 论文选题研究领域分布表见表2研究领域的具体主题表见表3 (一)儿童发展 以儿童发展为选题的论文最多共19篇主要以儿童心理、能力、行为等发展特点为主如幼儿元认知、幼儿特质理解的特点与教育对策、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儿童早期日常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对大班幼儿故事听读理解的影响、36岁儿童数学单位概念与非标准空间测量能力的发展及关系、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空间概念特点、科学探究特点、类型与影响因素等 (二)儿童教育与各领域教育 关于儿童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论文共15篇其中3篇论文是有关儿童教育针对儿童教育提出了新观点拓展了儿童教育理论例如在《论童年再构与儿童教育转向》中作者侯海凤提出儿童教育应当建构生态童年并认为“要维护童年生态就必须实现儿童教育时间之‘取法自然’与教育空间之“视阈融合””[1]在《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中王喜海认为“儿童教育回归童年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教育活动的融合性儿童教育回归童年的可能途径就是“参与——交融式”教学”[2]在《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中候莉敏认为“回归儿童生活的教育直接指向的是儿童生活儿童的生活是由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同构而成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是以实现儿童的可能生活和现实生活为其目的是在儿童生活世界的基础上来构建儿童的教育 关于领域教育的论文有12篇其中6篇论文是有关儿童艺术教育3篇论文分别是关于儿童科学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2篇有关健康教育1篇论文有关幼儿生命教育教程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主要是在艺术教育视野下探讨如《回归本原——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视野下的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艺术通感与儿童艺术教育》《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等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强调儿童的体验如在论文《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中易晓明提出体验的艺术教育基本构成是:“引领儿童进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引领儿童进入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创作与作品对话;引领儿童进入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诗性 (三)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也是比较关注的选题研究主题有教师的儿童学习观变革、实践逻辑、交际行为、教研活动中园长与教师的互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以及教师职业认同结构在《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中秦奕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并就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建构提出了内部改善和外部支持建议外部支持建议有:“政策保障:建立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称评价体系;管理支持:建立合作性的专业学习组织 (四)课程与教学 对学前课程的研究主要从纵向的时间和新视角来探讨如王春燕的学前教育课程的百年发展、变革等、理解视野下的学前理解课程过程哲学视野下的幼儿园过程课程以及尊重个性差异性的个性化课程这些研究拓宽了对学前课程的认识并能对课程实践有所启示如作者何媛提出学前理解课程的可能途径:“在公共生活中建构学前理解课程的意义;通过教育对话展现学前理解课程的超越性;让儿童的想象驰骋于的情境;借助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把握儿童的经验”[6]彭俊英提出过程课程的目标的基本问题是:“课程目标内在于教育过程;在过程中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变化的”[7]有关教学的论文分别是有关幼儿园主题教学和集体教学活动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研究者以幼儿参与的视角主要研究幼儿心理参与 (五)教育思想 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是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研究研究者采用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他的亲属、同事和学生来分析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以及对当今的启示关于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通过访谈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了解他们蒙台梭利教育观以及影响因素等尽管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广为人知一直以来都受到学前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但无疑他们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六)教育研究方法 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只有1篇徐琳论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大致为“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科学)方法” (七)教育政策、教育评价和其他 关于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甚少只有1篇是关于幼儿教育财政政策此研究可为学前教育投入提供参考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只有1篇是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其他主题的论文有2篇,分别是有关幼儿班级规则的合理性和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关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研究》中裴小倩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提出了构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前教育文化适宜的教育建议:基于地域文化的“地域”与“全球文化”的对话表现为:“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兼顾儿童与社会;学前教育的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学前教育课程兼顾民族与多元 (一)研究主题不均衡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这些论文中选题范围宽泛涉及到学前教育的各方面但是对每个主题的研究不平衡以儿童发展为选题的论文最多有19篇占论文总数35.8%其次是儿童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论文有15篇占论文总数28.3%从表三可以看出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研究中健康教育、美术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数学教育的研究较少幼儿教师也是博士研究生关注的选题有6篇占论文总数的11.3%其中有关教育政策、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等的论文最少各有1篇因此在以后研究中应重视其他主题的研究 (二)研究视角多样 有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或学科视野来探究学前教育如从哲学、语言学、生态学、心理学、文化学、艺术教育等视角开展研究关于儿童教育和课程的论文大多运用了哲学视角如《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学前理解课程》《幼儿园过程课程论》等;也有语言学视角如《教师的交际行为研究——幼儿园教师的语用学分析》;还有生态学视角如《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也有心理学视角如《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儿童斜坡概念建构》;还有文化学视角如《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主要是在艺术教育视角下探讨总体而言研究视角多样在以后研究中应继续进行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拓宽学前教育研究视野丰富学前教育理论 (三)研究方法结合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学前教育学专业53篇博士学位论文大多会采用几种教育研究方法结合增强了论文的科学性一般来说采用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内容关于儿童发展的有些论文主要采用了实验法如有关儿童早期日常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幼儿科学探究特点、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特点、幼儿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等的研究有的论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如《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及现实分析》《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一项口述史研究》从哲学视角探讨儿童教育或课程等的论文主要应用了哲学思辨法有的运用了行动研究如刘乃华通过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图画书探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和评价构建有效的幼儿生命教育教程张永英在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变革研究中也进行了行动研究有的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等调查方法但都有定性分析 (四)加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5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只有1篇与国外相关是《论蒙台梭利之感官教育》国外学前教育有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为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