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30KB
约6页
文档ID:403869695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_第1页
1/6

古代对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 3岁称孩提女孩 7 岁称髫年男孩7 岁称韶年10 岁以下称黄口13 岁至 15 岁称舞勺之年15 岁至 20 岁称舞象之年女孩 12 岁称金钗之年女孩 13 岁称豆蔻年华女孩 15 岁称及笄之年女子 16 岁称碧玉年华女子 16 岁称为碧玉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瓜字初分guazichufen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出处: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女子 20 岁称桃李年华陆游诗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花信年华 hua xin nian hud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摽梅 biao mei《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落 下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男子 20 岁称弱冠30 岁称而立之年40 岁称不惑之年。

50 岁称知命之年60 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 岁称古稀之年80 岁称杖朝之年80至 90岁称杖朝之年,耄耄之年100 岁期颐之年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 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别称【襁褓】不满周岁〖释意〗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出处〗《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孩提】二三岁〖释意〗孩提: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出处〗孩提之童一一《孟子•尽心》【髻年】女子七岁 〖释意〗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发髻龆年】男子八岁〖释意〗儿童换牙之年,引伸幼年总角】幼年〖释意〗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幼年〖出处〗《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总角兮”【黄口】十岁以下〖释意〗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 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亦作“黄颔小儿”、“黄口 小儿”、“黄口小雀”〖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云:“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

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 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释意〗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K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舞勺之年】十三岁到十五岁 释意〗古代儿童学文舞 出处〗《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 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释意〗“舞象”是指男子的 15-20 岁,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出处〗《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 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及笄年华】女子十五岁〖释意〗古代女子满15 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 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 龄,如“年已及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 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摽梅之年】女子至出嫁 释意〗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K出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志学之年】男子十五岁〖释意〗志学:为15 岁〖出处〗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一一《论语•为政》【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释意〗女子 16 岁称为碧玉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破瓜年华】女子十六岁 释意〗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K出处〗宋•陆游《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二八年华】女子十六岁 释意〗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弱冠之年】男子二十岁释意〗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K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释意〗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 之时〖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释意〗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出处〗《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而立之年】三十岁 〖释意〗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不惑之年】四十岁〖释意〗不惑的意思是遇到事物、事情能明辨是非而不疑惑今用不惑或不惑之年指人到了 四十岁的年龄〖出处〗《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知命之年】五十岁〖释意〗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 岁〖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大衍之年】五十岁〖释意〗大衍: 50〖出处〗《周易•系辞上》,其中论述古易揲蓍草取卦、卜筮之法时提到:“大衍之数五十,其 用四十有九„„【艾服之年】五十岁【杖家之年】五十岁〖出处〗《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 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知非之年】五十岁K出处〗《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花甲之年】六十岁〖释意〗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 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耳顺之年】六十岁 〖释意〗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 岁的代称〖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杖乡之年】六十岁〖出处〗《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 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平头甲子】六十岁 〖释意〗甲子: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古稀之年】七十岁 〖释意〗稀:少指人到七十岁〖出处〗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杖国之年】七十岁〖出处〗《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 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致事之年】七十岁 〖释意〗官吏年老退休,我国古代称为“致事”或“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致政之年】七十岁 〖释意〗官吏将执掌的政权交还国君杖朝之年】八十岁 〖释意〗杖朝,代指八十岁 〖出处〗“八十杖于朝”《礼记》钓渭,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 八十岁的人疑朝枚之年为杖朝之年在传播过程中的错写耋髦之年】八十岁到九十岁 〖释意〗高寿,还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出处〗《晋书•李重传》:“臣访冲州邑,言其虽年近耋耄,而志气克壮;耽道穷薮,老而弥 新。

鲐背之年】九十岁〖释意〗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出处〗《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 “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 “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期颐之年】一百岁〖释意〗期颐:百岁之人〖出处〗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 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 为“期颐之年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