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4:江苏省无锡市学校管理实行“管办分离”的改革[ 问题背景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下辖二个市 (县)、七个区目前,全市共有小学 411 所,在校生 322657 人;初中 127 所,在校生202536 人;高中 71 所,在校生 97662 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 100%、9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 98.74%长期以来,在教育事业管理体制上存在典型的政府大包大揽、 教育管理和办学合一的现象,导致职责不清、运行效率不高、公共职能弱化等弊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习惯于直接管学校,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具体事务消耗 教育局局长成为各所学校的总校长 学校内部的人、 财、物管理都要行政主管部门说了算,甚至连进人、 发奖金的事情都要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学校内部管理缺乏应有的活力同时,由于直接管学校,教育局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办直属学校, 因而在政策制定、 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倾斜, 在全行业的管理上出现不平衡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无锡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 “管办分离 ”的改革思路。
[ 决策过程 ]2005 年 6 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力实施改革攻坚七项重点工作的决定》,明确在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等七个方面,全力实施改革攻坚其中,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是重中之重2005 年底,无锡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四个行业率先实现了 “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 ”改革,国内首个管办分离改革的破冰之旅由此开始 12 月无锡市正式挂牌成立“学校管理中心” ,这是该市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6 年 3 月,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讨学校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具体措施 ]2005 年,市教育局将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划归各区管理,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市属高中及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部归入学校管理中心管理学校管理中心和教育局相对独立运行, 通过合理分流, 不增加工作人员, 不增添办公经费教育局重点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做好政策导向、规划布局、行业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购买和提供公共服务、 营造发展环境; 学校管理中心直属市政府领导, 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 负责经营原教育局直属学校。
教育局和学校管理中心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衔接协调同时,将原来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市教育局合署办公调整为单独设置, 两个单位人员不交叉任职, 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教育督导机构独立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不分的问题, 保证了教育督导的相对独立性这三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真正使无锡市教育系统的“管、办、督”形成“三权分立”之势,教育局相当于裁判员,学校管理中心相当于教练员,学校就是运动员,彼此之间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实现了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的分开[ 政策创新 ]无锡教育实施政事分开、 管办分离的改革, 把公办学校的举办权、 管理权和办学权、监督权分开,将市教育局与原市属办公学校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无疑有利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 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更好地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政府部门自体监督、 既作裁判又做运动员的棘手问题, 以促进良性竞争和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的改善[ 实施效果 ]随着无锡教育“管办分离”改革成效主要表现在: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
管办分离后, 学校管理中心精心办学, 市属各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中有升, 2006 年市属高中的高考成绩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市属教育资源的优质效应进一步显现, 三所高中分别顺利通过了省四星级、三星级高中的评估验收,市属普通高中招收的新生 90%以上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让无锡的孩子人人都能到重点中学就读”将不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同时,停办了近 40 年的女中在去年 9 月恢复办学,引起了社会各层的强烈关注 教育局重点强化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扶持,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坚持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倍增计划,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突破 20 万人以提升基础能力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大力推进职教资源整合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管办分离后,市教育局不再直接举办学校,所属民办学校也是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市教育局把精力房子全市教育规划布局、政策制订、行业指导、监督管理、营造发展环境等工作上,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教育服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职能得到加强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建制单列后, 教育督导的重心由原来的“督学为主” ,逐步转变为“督学为本、督政为重” 。
督导范围也由原来的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扩大为 “本级政府的有关部门、 下级人民政府、 本市管辖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一年多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学招生、小学升初中、中小学“减负”工作、寒暑假违规补课、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督导和调研, 对全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市学校管理中心的作用开始显现 “管办分离”后,市学校管理中心履行政府出资人的职责, 以管好国有资产, 办好每一所市属学校为宗旨, 着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探索学校评价机制、 用人机制的改革, 市属学校教育质量得以提高,规模效益得以现象联席会议制度密切了三方的协作 管办分离后, 市教育局、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学校管理中心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事关教育全局和涉及到“管、督、办”三方面的重要问题 2006 年上半年就召开六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有关学校考评、 招生考试、布局调整等重点工作, 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案例点评 ]无锡试水管办分离,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机构改革目标,为国内行政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
在教育“管办分离”的改革中,公办学校的举办权、管理权和办学权分开,将市教育局与原市属公办学校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 有利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 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推进学校更好地持续发展 并且,管办分离改革还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区别对待民办学校,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无锡的管办分离改革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这项改革不仅是社会事业改革,也是一场政府自身的改革, 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触及权力意识和官本位的传统,改革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