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灰系统及渣冷却水系统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 4 月 26 日..1 前言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美两国六方于 1996 年 10 月 10 日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作企业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经营的阳城电厂,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东距晋城市 25 公里,西距阳城县城 10 公里,由晋(城)阳(城)高速公路连接阳城电厂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 210 万千瓦,安装 6 台 35 万千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动态投资约 132 亿元阳城电厂以专厂、专线、专供的方式全部送往江苏省,以 500KV 交流线路 3-2-3 回送至江苏淮阴阳城电厂工程于 1997年 8 月 1 日正式开工,2001 年 1 月 15 日第一台机组开始商业运营,同年 7 月 8 日、9月 1 日、11 月 20 日,2、3、4 号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营,2002 年 5 月 28 日 5 号机组投产,7 月 27 日 6 号机组的投产标志着阳城电厂由建设期转入全面的生产经营期,阳电一期工程全部竣工1. 工程概况1.1 概述阳城电厂规划容量为 2100MW,建有 6×350MW 亚临界中间再热机组, 并留有再扩建的余地。
机组于 2002 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行1) 电厂位置阳城电厂厂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境内,东距晋城市区 36km,西距阳城县县城 15km,北距北留镇仅 400m山西省晋城市至陕西省韩城市的晋-韩公路,沿东西走向经厂区北侧通过2) 交通运输铁路:电厂专用线接至太焦铁路,它是连接同蒲、石太、京广诸线的大动脉 公路:厂区被纵贯市境东西的晋阳高速公路和省道 S332 陵沁线所包围,交通十分便利3) 厂址地形厂区地势为东北高西南地,地面标高在 664-700 之间(黄海高程) ,自然地面坡度在 4%-6%之间厂区占地均为农田,西靠南留村,南临南留寨、小沟及壁河村,东临李家村和杨沟村,整个电厂被韩晋路与附近村庄环绕4) 水文气象条件多年年平均气温 11.7℃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40.2℃..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19.7℃多年年平均降水量 628.2mm最大冻土深度 410mm最大积雪厚度 200mm基本雪压 0.25kPa多年平均风速 2.0m/s最大风速 24m/s基本风压 0.35k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61%多年平均蒸发量 2014.4mm多年夏季平均盛行风向 东多年冬季平均盛行风向 西北厂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
2. 现场条件2.1 项目实施条件(1) 道路及运输晋阳高速公路和省道 S332 陵沁线贯穿电厂,交通十分便利由于本期工程大件设备仅仓泵、储气罐、空压机,且其运输尺寸及运输重量相对机组均较小,电厂原有大件设备通过铁路专用线或公路已经成功完成运输,则本次工程的设备运输将没有问题设备运输方案可直接由公路运输至现场2) 施工要求本期工程主要改造除灰系统,而电厂机组正在运行,且炉后场地狭小,因此,无论是主厂房外的设施施工,还是主厂房内的设施施工,以及中转灰库设备的拆除和新装,不得影响电厂机组的正常运行,实现机组不停运改造,考虑一单元为砖厂供灰,本次改造不得影响砖厂的正常运行本工程施工的新建灰库的地基处理和打桩工作,土方及砼量较大,承包商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措施,具体方案及顺序应通过业主方审查批准后实施3) 施工平面布置考虑到除灰系统改造工程实际条件,主厂房区内基本无施工场地,承包商应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考虑在主厂房外设施工场地2.2 现场地质条件(1) 工程地质《本工程地质勘测报告》由业主提供(2) 基础形式√厂外(灰库选址区)区域位于厂区西南围墙外侧,为回填土垫高、整平及水泥整浇平面√厂外(灰库选址区)区域地面下深约 8-10 米处,布置有全厂的总排管。
承包商应根据地质详勘资料对灰库的位置及布置提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新建灰库不得压在总排水管上√新建灰库荷载较大,粗步估计单个灰库荷载为 56000kN,灰库荷载大于 200 kpa,承包商应根据地质详勘资料进行基础的详细设计工作,给出明确的实施方案√厂区内部分新建空压机房、高效浓缩机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新建管道支架基础,均位于夯区内,地质情况依据原有阳城电厂一期地质报告进行设计;若产生新建建筑未落于夯区或不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并采取必要的建筑辅助措施(如增加散水措施) ,新建建筑或基础不得影响原厂区内地下设施,因承包商履行服务的行为遭到损坏或毁坏,则承包商应给予以修复3) 土建施工√建筑与结构新建空压机房 3 个,塑钢门窗;屋面排水采用 φ110PVC 雨水管该区位于夯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砌块填充墙,柱下独立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埋深约-2.5m;空压机房的布置需与整个厂区布置协调一致新建高效浓缩机基础 3 个,直径 9m,大块式基础,天然地基,基础埋深约 -2.5m新建门形管道支架,双柱间距 2.3m,高度~6m ,支架间距 8m,上下双层,每层4 根管道,管架线路水平长度约 1100m,其中靠近锅炉区域管线长度约 400m(机务在钢柱上做支吊架) ,其余长度约 700m,基础埋深: -1.500m。
支架布置按相关规范执行新建灰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底灰库,共 3 个,灰库内壁直径 15m,每座容量3200m3两座储水箱,水箱容积满足空压机冷却水储水需要和灰库用水需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座在厂区,天然地基;一座在厂外(灰库选址区) ,为回填土区上..述方案为初步拟定方案,承包商应进一步分析、核算设备用水情况,根据核算结果优化设计方案,在设计联络会中讨论水系统的最终改造方案√主要设计数据本工程采用的高程系统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主厂房室内地坪标高为674.00m,新建空压机房±0.000 相当于 1956 年黄海高程 674.00m地震基本烈度: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分组第三组场地类别:Ⅳ 类,特征周期:0.45s五十年一遇基本风压:0.35kN/㎡五十年一遇基本雪压:0.25 kN/㎡主要建筑材料:①混凝土:采用 C30,垫层采用 C15;②钢筋:非预应力采用 HPB235、HRB335 ③钢材:Q235B;(4) 相关图纸(供承包商参考)①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另附)②气力除灰系统图(另附)③渣冷却水系统图(另附)④原厂地下管沟竣工总图及总排口(贮灰库)地下管沟竣工图(另附) 。
3.除灰系统及渣冷却水系统改造工程总体技术要求3.1 除灰系统工艺改造要求(1) 改造原则√本次招标的设计范围为 6×350MW 机组的除灰系统及渣水系统改造每两台炉为一个输送单元,共三个单元其中,采购范围为全部改造所需;因 1 单元、二单元和三单元细灰库#1 搅拌桶水力除灰系统暂时保留,承包方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移位改造对搅拌桶的改造,不能对灰库的主体结构造成影响,改造后的搅拌桶需满足水利除灰系统的排灰要求,承包方在实施前需将具体改造方案或措施交业主审核√贮存灰库下设飞灰干排装置,为综合利用创造条件飞灰除干灰装车综合利用外均采用加湿搅拌汽车外运至灰场√除灰系统包括压缩空气、飞灰输送及灰库系统灰库系统为六台炉共用,库顶预留分选设备的安装位置,考虑分选设备的荷载要求√飞灰输送系统采用正压浓相气力除灰方式将负压集中灰库的飞灰输送至贮存灰..库√每座负压集中灰库下设两台大仓泵,交替运行,仓泵出口并为一根输灰管,六座负压集中灰库共六根输灰管每两座负压集中灰库下的输送设备合用一套气源系统仓泵布置合理、美观,进料阀的安装位置便于检修√六台炉共设三座贮存灰库,每座灰库内径为 15 米,有效容积为 3200m3。
六根输灰管可进入任何一座灰库贮灰库布置合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运灰通道并在相关图纸中明确灰库区建筑一米内进行硬化处理√每座贮存灰库底部设三个排灰口,一个接干灰散装机,出力为 100t/h,用于干灰装车,运至综合利用用户;另外两个各接一台双轴搅拌机,出力为 200t/h,飞灰加湿搅拌后用卡车运至灰场储存√贮存灰库的气化风由就地气化风机供气加热后提供√库顶布袋除尘器的反吹及仪表、控制用气接自压缩空气系统,三座灰库共设一个仪用储气罐√三座灰库共用一台扶梯2) 锅炉排灰量原设计锅炉在 MCR 工况下,按校核煤种计算锅炉排灰量为 28.32t/h根据电厂实际运行情况,本次改造按实际排灰量 38.46t/h 进行设计;当一个单元粗灰库或细灰库有一个灰库故障检修时,正常运行的灰库其中一台仓泵切换至故障灰库管道运行3) 改造方案√保留原 UCC 公司提供的省煤器、空预器、电除尘器灰斗的干灰负压集中系统√将中转灰库(原负压集中灰库) 运转层配置的二组干灰搅拌桶拆除,在原有的中转灰库底层设置大仓泵输送设备本工程采用浓相正压气力输灰系统,大仓泵出口配置一根输灰管,厂区输灰管路采用变径,以减小末端输送速度,降低磨损。
√新建贮存灰库的位置设在砖厂南侧和铁路北侧间的现砖厂成品堆放场地处该堆场地下约 8-10 米处,有全场的总排口管道堆场是经垫高平整后,整浇水泥地面新建灰库必须考虑灰库运灰通道要求及现有场地的利用,承包商在设计联络会前提供灰库布置图并注明运输通道,按现场实际情况,靠近厂区第一座灰库进车口位置距现砖厂装卸砖钢架边缘不小于 18 米以便运输规划√灰库考虑釆用直径 15 米内径的平底灰库每个灰库的贮量为 3200m3,共设三..座灰库6 台炉的干灰可通过输灰管切换进入任何一个灰库贮存√每座灰库的运转层设置二台 Q=200t/h 干灰调湿机和一台 Q=100t/h 干灰散装机,调湿灰由卡车运往灰场堆存;干灰由罐装车外运到综合利用厂灰库的顶部均设置布袋收尘器,压力真空释放阀,料位计等设备;为增加灰库内灰的流动性,在灰库的底部布置气化槽,设置就地气化风机供气√考虑到飞灰综合利用,新建灰库设计时将预留干灰分选设备的安装位置√贮存灰库区的干灰调湿机用水,可取自三单元的循环水排水母管及综水排水,综合考虑空压机冷却水取水排水,为简化系统布置降低工程造价及降低系统水耗,本工程新建灰库区用水及空压机冷却水系统拟改造方案如下:空压机冷却用水采用循环水,每台空压机冷却用水额定流量为 30m3/h,水压为0.15~0.25MPa。
现循环水压力为 0.13MPa,因而增设供水泵以达到空压机冷却水要求,在二单元空压机房旁边设置储水箱,空压机冷却水排水排入储水箱,安装两台水泵将空压机冷却水排水储水箱水打至新建灰库区储水箱作为新建灰库干灰调湿用水及冲洗用水水源上述方案为初步拟定方案,承包商应进一步分析、核算设备用水情况,根据核算结果优化设计方案,在设计联络会中讨论水系统的最终改造方案若无更好的水系统方案或最终水系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