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方法系列- 80 20法則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0KB
约19页
文档ID:95243828
管理方法系列- 80 20法則_第1页
1/19

管理方法系列: 80/20法则-帕累托法则 (doc 10)资源(人、货物、时间、技能,或任何有生产力的东西)总是会自我调整,以求将工作量减少,其中大约20%~30%的资源,与70%~80%的资源活动有关──吉普夫(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广泛存在的帕累托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他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财富的收益模式    帕累托的研究结果是如果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那幺就可以预测,其中10%的人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    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习惯上,80/20讨论的是顶端的80%而非底部的20%    后人对于这项发现有不同的命名,例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等80/20法则典型的模式会显示: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    在商业世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呈现出许多80/20法则的现象;    ———20%的产品和20%的客户,涵盖了约80%的营业额    ———20%的产品和顾客,通常占该企业80%的获利。

    ———20%的罪犯施行了所有罪行的80%    ———20%的汽车狂人,引起80%的交通事故    ———20%的已婚者,占离婚人口的80%那些不断再婚又再离婚的人,扭曲了统计的数字,让人对婚姻的忠诚度大感悲观    ———20%的孩子,达到80%的教育水准    ———在家中,20%的地毯面积可能有80%的磨损80%的时间里,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20%如果你有一只保安警报器,80%的错误警示是由20%的原因造成    ———80%的能源浪费在燃烧上,只有20%的可以传送给车辆    又如: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尽的;世界财富的80%,为25%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    种种事例表明,80/20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至今人们对它还知之甚少  李汉昭文摘自《百姓》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关于羣众与上层社会优秀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及运用数学进行经济分析而闻名于世在都灵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毕业(1869)后成为工程师住在佛罗伦斯时,研究哲学和政治,为刊物撰写大量文章,在文中他首先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1893年任瑞士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其处女作〈政治经济学课本〉(1896~1897)提出了著名的但也遭到不少非议的收入分配规律最有影响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教材〉(1906),进一步发展了纯粹经济学的观点,并分析了“满足欲望能力”所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概念,奠定了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他认为,只要任何一个人有可能按自己估计条件更加富裕,而同时使其它人还保持在他们自己估计的原来水平上,就意味着没有达到社会资源分配的最佳状态他看到有些问题不是经济学所能解决,便转而研究社会学,写了最得意之作〈社会学通论〉(1916)书中探讨了个人与社会行动的性质和基础他认为,能力强的人们积极谋求巩固和提高其社会地位,就形成了社会的阶级阶级地位低的集团中,特权分子为了力求上升到上层社会,不断发挥并使用其能力,因而提高了能力,在上层社会中,则存在着相反的趋向结果,地位低的阶级中最有能力的人进而争夺上层社会人士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上层社会优秀分子的循环运动有些人认为,法兰西主义受其上层社会优越论的影响很大 管理资料下载 管理专题无处不在的80/20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在他所从事的经常研究中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

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分的所得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在今天看来,这身并没有什幺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他同时还发现两件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其一是: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该族群所享有的总收人或财富之间,有一微妙的不平稳关系帕累托真正感到兴奋的是另一发现,那就是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让他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它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都发现这相同的模式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从帕累托的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如果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那幺就可以预测,其中10%的人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在这里,重要不是百分比,而是一项事实:财富在人口的分配中是不平衡的,这是可预测的事实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20(就统计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80/20讨论的是顶端20%而非底部的20%今天人们所熟知的80/20法则,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后人对于他这项发现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例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以上的这些名称,在本章中一律称为80/20法则80/20法则主张: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就字面意义来看,即指你所有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所付出的20%因此,对所有实际的目标,我们4/5的努力──也就是大部分付出的努力,只与成果有一点点的关系这种情况看似有违常理,却非常普通所以,80/20法则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努力和报酬之间,原本就存在一种不平衡80/20法则提供这个不平衡现象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标准;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在商业世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呈现出许多80/20法则的现象,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涵盖了企业约80%的管理额──20%的罪犯占所有犯罪行为的80%──20%的汽车狂人,引起80%的交通事故──20%的已婚者,占离婚人口的80%(那些不断再婚又再离婚的人,扭曲了统计数字)──20%的孩子,享受80%的高水平教育──在家中,20%的地毯面积可能有80%的磨损80%的时间里,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20%。

如果你有一辆摩托车,出现的80%的故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80%的能源浪费在燃烧上,只有其中20%的可以应用到车辆中,而这20%的投入,却回报以100%的产出!──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消耗──世界财富的80%,为25%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总而言之,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一股情况下,大的产出或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产生的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或努力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若从数学方面考虑这种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种种事例都表明,80/20法则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动了手脚的骰子约瑟夫.福特说过:“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手脚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去弄清楚,他是用什幺手法动了手脚的,我们又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帕累托首先发现了80/20法则,并且学籍其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局限性,这一法则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尽管当时也有其它的一些经济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有两位实力相当但截然不同的先驱者开始运用80/20法则,并引起了世界轰动吉普夫,哈佛大学的语言教授1949年,他发现了“最省力法则”从某种意义上讲,“最省力法则”实际上是对帕累托法则的进一步发展与阐释吉普夫法则认为:资源(人、货物、时间、技能,或任何有生产力的东西)总是会自我调整,以求将工作量减少,其中大约20%~30%的资源,与70%~80%的资源活动有关吉普夫教授通过人口统计、书籍、文献与工业行为,来证明这种一致且重复出现的不平衡现象例如,他分析了1931年费城20个街区内发出的结婚证书,发现其中70%的婚姻,产生于该街区中30%的人身上另外,他还总结出了高效的办公原则:使用频率较高的东西比较靠近我们而聪明的秘书早就知道,常用的档案不必归档!“80/20法则的另一位先驱是伟大的质量导师,罗马尼亚裔的美国工程师朱伦,他是20世纪50~90年代质量革命的幕后功臣,在他口中,80/20法则有时被称为“帕累托法则”,或“关键少数规则”。

朱伦在1924年加入西屋电器(WesternElectic),西屋是贝尔公司负责制造的分部他担任公司的工业工程师,并且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了产品品质中所隐含的80/20法则在他的工作过程中,他广泛使用了80/20法则,并辅以其它的统计方法,用以提升产业与生活消费品的可信度与价值朱伦的<<质量管理手册>>一书在1951年出版,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在书中他大加颂扬了80/20法则数以千计的80/20法则例子在我们周围发生,每一则事例,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人类的每一次成长与进步,都是靠我们去积极地把握!朱伦同时发现,财富分配也是不均的这在其它的许多事例中得到证实:如犯罪行为在犯罪分子身上的公布,意外事件在危险因素中的分布等等同时这种不均等分布法则,还能解释其它各种平衡的分布当时,美国大部分的企业家都对朱伦的理论缺乏兴趣1953年,朱伦应邀前往日本演讲,获得热烈的反响于是他留住日本,与几家日本公司合作,并将其理论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朱伦才受到西方的尊重于是他重返故土,并为美国工业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朱伦的倡导和实践下,80/20法则开始成为全球品质革命的中心思想信息革命的铁律在实施80/20法则上,著名的计算机公司IBM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一家公司。

由于这种法则的应用,在20世纪60~70年代,大部分计算机系统专家都开始重视80/20法则1963年,IBM发现,一部计算机约80%的执行时间,是花在20%的执行指令上,所以公司立刻重新编写它的操作代码,并取得成功因此,比起其它竞争者的计算机,IBM计算机更高效,更快捷其它个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公司,如苹果、莲花和微软,也纷纷运用80/20法则,来提升自己计算机的品质,以吸引新一代客户──包括了原先对计算机敬而远之的“计算机盲”20世纪60年代初由计算机业带动的信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它有助于改变企业的内在管理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发迹了整个社会的品质因此,80/20法则是信息革命的关键力量,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也许是因为与品质革命几乎处于同一时期,所以,信息革命中的计算机和软件专业人员一般都熟悉80/20法则,并且都善于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渐渐的,软件业在运用80/20法则的同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94年发明RISC就是一例:RISC是以80/20法则的某一种变化为基础这条法则假定,大部分的软件花了80%的时间执行20%的程序RISC处理器通过删除不重要的80%,来让其余的20%达到最佳表现,并保持在一个芯片内,借此节省成本。

RISC为软件作的贡献,相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