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1、 概念:(1)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2)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2、 类型务实型自我实现者:务实和能干,他们是入世主义者,以现实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 是实干家超越型自我实现者:常常意识到内在的精神价值,具有丰富的超越自我的体验,他们是出世 主义者3、 特征准确的认识现实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经常能产生神秘的高峰体验对人类认同、同情与关爱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具有哲理的和善意的幽默富于创造性具有抵制和评判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4、 自我实现的条件和障碍外部条件:言论自由,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保卫自由,正义,公平及秩序内部条件:自我概念的缩减、固着于现有的自我概念、安全的需要的影响、成功的恐惧(约 拿情节)5、 自我实现的途径个人的成长:强调自我修养,关注个人潜能的发挥,培养健全人格,使个人生活完满幸福 强调改变社会环境:为自我实现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为多数人的成长提供所需要的资源。
二、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1、人格结构论(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两部人格结构: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意识一一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具有逻辑 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一一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的内容,处于注意范围之外的意识成分 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回到意识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 主要作用是检查无意识或潜意识一一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其特 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三部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原我、兽我、伊底Id):是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储存着最接近兽性的本 能性冲动即是没有被察觉的心理活动,超越个人的集体意识、童年被遗忘的意识等按快 乐原则活动本我快乐原则自我(Ego):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即进入思维中的和被我们察觉的心理活动,代表人格中 理性的部分和社会性的人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的仆人按现实原则活动自我一一现 实原则超我(Superego):指人格中接近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和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 至善原则指导和监督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实现。
超我一一至善原则 三者保持平衡则人格正常发展,关系失调则导致神经症2、 人格动力(1) 动力来源:本能论(早)生的本能、性的本能(晚)生的本能、死的本能(2) 动力机制:焦虑论现实性焦虑:由外界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神经性焦虑: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道德性焦虑: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三)对焦虑的防御:防卫机制(为了减轻焦虑,而采用否认现实甚至歪曲现实的非理性方 法来控制危险,解决问题)压抑一一指自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否认一一人们潜意识地阻止外部事件进入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的事件投射一一指自我把内心存在的,但社会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错误和意念推诿到他人身上 或归咎于别的原因反向作用一一指把某种不容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升华——将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为社会所赞许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改变了原来冲动的目标和 对象,而并不抑制其表现形式认同一一指自我与某一强者或偶像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分享其成就或威严,以解脱自我焦 虑合理化或文饰作用一一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 机或理由。
替代一一指个体将对某人或某物的情绪反应(多属负面情绪)转移对象以寻求发泄的过程 固着一一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退行一一指心理发展因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为原始的水平3、 人格发展阶段论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一) 口唇期(0〜1岁):活动大部分已口唇为主,如果没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 观、感慨、开放、活跃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受限制,则倾向于依赖、悲观、被动、猜疑和 退缩等消极的性格特征二) 肛门期(1〜3岁):对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肛门一带称为快感中心这个时期, 儿童必须接受大小便训练,如排泄活动不加控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肮脏、浪费、凶暴和无 秩序;如果严加控制,则倾向于清洁、忍耐、吝啬和强迫性三) 性器期(3〜5岁):此期比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儿 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对象,出现恋母(恋父)情结,并嫉妒同性父母四) 潜伏期(5〜12岁):比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将注意力放到其他事物上,如学习、体 育、歌舞等,这个时期儿童总躲避一行,男女儿童界限清楚,以同性者为伴五) 生殖器(12〜20岁):年那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何曾人一样 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
这个时期的最重要任务是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自己的 生活,个体从一个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异向选择配偶或抚养子女的异性爱权 力的、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停滞:不能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发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下一阶段的发 展停顿或迟缓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 挫时,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一个成人时的人格特征往往是他在早期阶段发展的停滞和倒退的反映.4、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 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 到的一切梦的分析:梦的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出梦境中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 欲望,揭示出梦的真正意义压缩、移置、象征、润饰)对日常生活的分析:遗忘、口误、笔误、疏忽等过失现象幽默:人们喜欢的幽默类型多半是攻击型与性幽默:被压抑的无意识表现三、荣格人格理论的核心1、 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意识(自我):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荣格的自我概念与弗洛伊德的自我 概念有相似之处。
荣格认为,自我就是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思维、记忆、情绪 等自我位于意识域的中心,负责日常生活,代表“我”的感觉个体潜意识: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和个体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是个体潜意识的表层情 结是个体潜意识的表现形式如自卑情结、性的情结、钱的情结等情笙:潜意识中的情感观念丛集体潜意识: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先天的思维倾向;最重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和自性・① 人格面具:公开的自我它的产生是人需要在社会中扮演一个角色,起一定的社会作用② 阿尼玛(阴性基质):男性精神中的女性部分,来源于千百万年来男性对女性的经验,它 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包括母子交往、夫妻交往等),为男性提 供了心灵中理想的女性③ 阿尼姆斯(阳性基质)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成分,它使女性具有一定的男性特征,获得与男 性交往的模式,在女性心目中塑造了理想的男性④ 阴影:它是人格中最黑暗、最深层的部分,是从我们的动物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包括动 物的所有本能,具有多种不道德的,易于动情的,令人生厌的欲望和活动⑤ 自性:最重要的原始意象包含着无意识的各个方面,它给人格的整个结构提供了统一性 和稳定性,当它表现为一个完全的整体时,它便被看作自我实现的一种内驱力。
自性的作用 在于协调人格中的所有其他部分,代表人类力求达到人格统一和整合的力量2、 人格动力论来源:心灵的能量来自外界或身体,但是,一旦外界能量转化为心灵的能量,就由心灵来决 定其使用能量守恒原则:能量在心理结构中可以转移,并可把某一结构的部分特征也转换过去熵原则:不同心灵结构之间心理能量的差异越大,心理紧张越大,持续时间越久,获得解决后的满意感也越强心理能量的两种流动方向:前行和退行心理动力遵循的原则:因果性原则、目的性原则3、 人格发展论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个性化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童年期(出生〜青春期):无序阶段一君主阶段一二元论阶段——青年期(青春期〜中年):“心灵的诞生”阶段,即个体独立的心灵的产生时期——中年期(女35岁,男40岁〜老年):中年危机——老年期:通过发现死亡的意义建立新的生活目标4、 心理类型学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功能类型: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两种态度和四种机能类型组合起来构成八种心理类型外倾思维:外倾情感;外倾感觉;外倾直觉内倾思维:内倾情感;内倾感觉;内倾直觉四、艾森克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1、人格等级层次模型类型水平L般因子)特质水平(群因于)习惯反应水平殊因子)特殊反应水忏可塑性主观性一 一 □□□□ □□□易感性航耻性2、个维度.情绪稳内外向:(网状激活系统)外情绪冲动爱交际冒险 粗心;内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定冷淡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与工作。
神经质:(边缘系统激活阈值低)高焦虑易激动沮丧温和易自我控制精神质:(可能与雄性激素有关)高固执攻击性 自我中心;低 温柔心肠 善感测量工具——艾森克人格量表(EPQ)五、霍尼的新精神分析理论1、 神经症、人格与文化神经症定义:是由于焦虑和对抗焦虑的防御机制(心理标准),以及为缓解内在冲突而妥协 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文 化标准)分类情境性神经症:病人对特定的困难情境(如考场)暂时缺乏适应能力,但未表现出病态的人 格;性格神经症:由性格的变态引起的,就是说患者具有某种神经症的性格结构原因:霍妮认为导致人的内心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是现存文化的矛盾第一个矛盾是竞争、 成功与友爱、谦卑的矛盾,文化对个人提出的这两方面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第二个矛盾是 人们不断被激起的享受需要与人们在满足这些需要方面实际受到的挫折之间的矛盾第三个 矛盾是所谓的个人自由与实际受到的各种限制之间的矛盾2、 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1) 神经症人格的形成基本罪恶:父母不能给儿童真正的爱、不能满足儿童的安全感的行为基本敌意:如父母经常表现出基本罪恶,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即基本敌意当儿童陷入对父母既依赖又敌视的矛盾处境时,由于其无能无助、害怕和内疚不得不压抑敌 意,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即基本焦虑。
基本焦虑使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 和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一切都潜伏着危险,从而在内心不自觉地积累并渗透蔓延一种孤 独无能之感,一种自我轻视、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怨恨和荒诞的世界的感受2) 神经症需要10种神经症需要:友爱和赞许,生活伙伴,狭窄空间,权力,剥削,社会承认,自我赞许, 成就,自主,完美主义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趋向他人(依从型) 反对他人(敌对型) 逃避他人(退缩型)3、 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霍妮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自我,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自我的三种基本存在形态真实自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力量,为人类共有,具有建设性,是一切成就和能力的来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