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应用例谈-2019年精选文档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67KB
约5页
文档ID:454803565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应用例谈-2019年精选文档_第1页
1/5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应用例谈什么是“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思维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并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得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教学课中应用这种模式,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或“教师讲,学生听”等教学模式,同时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任务,不仅是用知识来充实儿童的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 ”近年来,笔者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 揭示矛盾导入新课, 而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 使问题不断深入, 让学生经常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例如: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故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只要你说出一个数,我就能知道它能否被 2 或 5 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纷纷问老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 ,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学习了能被 2 和 5 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我又问: “能同时被 2和 5 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同时被 2 和 5 整除的数的个位必须是 0,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 3,9,11, 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的问题,此时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抓住这个机会我还出示了这样的一道思考题:请写出了个能被 4 或 25 整除的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找一找能被 4,25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这堂课由于课前多方设计,课内步步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妙的情绪之中,这种学习,既是一次认知训练,也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孩子们从中感受了思维的乐趣与成功的乐趣。

二、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既具有普遍的共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又存在着个别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师要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够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及作业目标,让学生自己作主,提出问题,主动构建认知结构,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来完成数学的学习, 品尝成功的喜悦, 逐步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使全体学生的学习都获得成功,如设计适合各种能力水平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成就作业要求根据上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评分标准提出两个问题并正确解答的得优, 提出两个以上问题并正确解答的,每多解一题,可另加一个“★” ,例 2如图,单位:厘米作业要求用多种方法求图形的面积评分标准提出一种解法的得“良” ,提出两种解法的得“优” ,再多一种另加一个“★” 在学生进行独立解答后, 进行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又是多向反馈、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当家作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动手操作,揭示规律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来发现规律,揭示规律,如在教学巧求周长 ( 数学兴趣活动课) 时,课前每个学生准备好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出示题目:(1)4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如果 9 个、16 个呢?(2) 用 12 个边长是 l 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 看一看你能摆出几种并算出每种情况的周长3) 通过①摆正方形、长方形,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学生摆一摆、算一算,学生自己得出规律:①长和宽相差越大,周长越长;长和宽相差越小,周长越短②摆的种数和小正方形的个数有关 如:有 12=12×l ,12=6×2,12=4×3 三种 )③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x 每边个数× 4C=a×n×4④长方形的周长 =( 边和×长边的个数 +边长×宽边的个数 ) ×2C=(an+am)×2 或 C=a×(n+m)×2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人身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智慧始于动作, 认识一个对象就是对它采取动作,改变它,以便当那种转变的机制和转变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发生作用的时候来掌握这种转变的机制,可见培养儿童动手操作的技能,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个重要保证,总之,运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教学,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整个发现学习过程中充满兴奋和信任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得出正确答案,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能力,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