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及知识点教学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教学重点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音一意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二、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绯红(f不)油光可鉴(jicn)标致不逊(xCn)匿(ni)名诘(jie)责托辞喝(h6)采适值抑扬顿挫深恶(wCi)痛绝物以希为贵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三、理解人物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用“从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1、外貌描写(白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治学严谨比较、体会: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B、为“我”改正解剖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热情诚恳,关心入微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四、课堂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默写词语、拼音2、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 2)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二、深入理解人物1 、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A、 “匿名信事件”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B、 “看电影事件”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呜呼,无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我”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四、布置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2、课外查找鲁迅“弃医从文”的有关资料第三课时一、检查作业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二、理解主题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一:鲁迅在《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资料二: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资料三:《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三、探究拓展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C、在寓居里高桂藤野先生的照相;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B、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五、布置作业1、以“研讨与练习”为凭借,综合所有的理解感悟2、完成《语文同步训练》3、阅读参考资料:2.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知识点1. 文学常识《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2.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
3. 本文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4. 重点字词畸(ji)形不逊(xS)绯(fB)红发髻(ji)芦荟(lthui)驿(yi)站教诲(hui)芋梗(y①的g)汤杳(yco)无消息油光可鉴(jicn)抑扬(yiyeng)顿挫3.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先生以笔为戈,战斗一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二、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三、文学常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四、理解词义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油光可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