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历史上几位名医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18.64KB
约4页
文档ID:53164567
中医历史上几位名医_第1页
1/4

中医历史上几位名医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古代几位著名的中医学大师,通过他们的几则小故事或生平事迹,领略传统中医的神奇魅力!( 一) 妙手回春,扭转生死显神技中学课文 《扁鹊见蔡桓公》 里讲述了这样一位医术高超的医师:他能洞察先机, 仅凭“远望”就能知晓病之所在,命之所系,再施以简单几手治疗,便能妙手回春,救死于鬼门,他的近乎神奇的医术每每都能让世人倍感震惊他就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著名“神医”——扁鹊,他神乎其技的诊病断症之能为后世医学家所景仰扁鹊这个名字原是传说中的上古神医,而《扁鹊见蔡桓公》里的扁鹊却是姓秦,名越人,是战国时期的鄚(m ò)地人(早期秦国人的一支),他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扁鹊,正是因为他的医术极其高明了得关于他的医术,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将之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望”而知病之所在,命之所系,足可见其医术的出神入化,文章还深度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即防患于未然的健康养生之道,文中的事件还传达了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的精神该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永久流传!关于扁鹊,另有一段佳话相传:古时虢国太子病亡,正要下葬此时,扁鹊恰巧出行游医来到虢国,经问明病情,扁鹊断定太子未死,但是很少有人相信他。

于是, 扁鹊先用中医针刺疗法,经过不一会儿,太子真的醒了过来人们大为惊叹扁鹊医术之高明! 接着,扁鹊又将药物敷在太子肋下,又过不一会儿, 太子居然就可以站起来了,人们此时更是大呼“神医,神矣!”随后,扁鹊又给太子配服汤药,经过30 多天疗养,太子的病就完全康复了!扁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他创造了中医 “四诊法” ,即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为后世中医诊断病情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大提高了中医诊病治病的水平另外扁鹊著作中医学经典《难经》一部,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东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理论基础构建基本形成,这时期我国传统医学出现了两位泰斗级人物——“医圣”张仲景和“外科鼻祖”华佗 二) 至圣先贤,德泽万世芳名传“医圣”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止,疫病流行,可以说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张仲景从小深感人民生活的痛苦,便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张仲景小时表现出极高的医学天赋,跟随当时小有名气的医家张伯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上山抓药,亲自研制, 从不怕苦不怕累,再加上其才思过人,善思好学, 聪明稳重的性格特点,短短几年间便尽得伯祖所学。

他一生坚持这样优良的学习作风,在他已经取得不凡成就之后, 还依然四处寻找名医去学习他们高超的医术,为后人所推崇张仲景在建安年间,曾被指派为长沙太守,由于医圣 张仲景做官不能随便接近百姓,也就无法为百姓治病,张仲景决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 让有病的百姓进来,挨个地仔细为百姓诊治他的这一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 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以此纪念张仲景,深深体现了张仲景高尚的医德为提高自己的医术,张仲景非常刻苦、仔细深入地研读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他还精研《难经》 、 《阴阳大论》 、 《胎胪药录》等医学著作,他对中医理论有着全面深入的理解, 并对发展中医理论做出巨大贡献张仲景生活的年代疫病流行,大部分人都死于伤寒病, 张仲景对其有着他几十年的临床研究经验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写成了划时代意义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中确立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杂病论》 中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三) 救死扶伤,外科鼻祖济天下我国古代名医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的华佗华佗行医深入民间,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许多医学奇迹,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极重要的开创意义后世以“华佗再世”、 “元化重生” (华佗字元化)称誉医家,充分显示了华佗影响之深远华佗医术全面高超,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于内、外、妇、儿各科他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在《三国志》 、 《后汉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华佗对古医学的学习一直保持着批判继承的态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 改进古方,并取得巨大成就华佗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着深厚的造诣,本著有《青囊书》 一部,却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巨大遗憾,不过华佗创新的许多行之有效的医病方法,被他的学生继承流传了下来,为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华佗对传统中医学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中国古代外科手术之先河 他用“麻沸散” 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也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华佗还发明了“五禽戏”,他认为“人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 血脉环流通畅, 病就不会发生, 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使手足灵活,血脉通畅,起到防病祛病的效果他的学生吴普用这种方法强身,活到了90 岁,而且还是耳聪目明,齿发坚固后来这种“五禽戏”深受民间喜爱,广为流传,华佗的名声也就越传越远 四) 一代药王,千金奇方书传奇隋朝末年, 我国一位著名医药学家横空出世——他就是据称在世140 余年的“药王” 孙思邈他医术奇高,以致上至王公贵戚,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尊视其名,仰其奇能孙思邈学识广博,晚年精通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心理等诸方面学问,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他本人也在人们神乎其神的传说中成为了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医学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更充分地体现了传统中医的神奇魅力。

《旧唐书》中记载,东台侍郎孙处约曾带着五个儿子孙健、孙儆、孙俊、孙佑、孙佺前去拜见孙思邈, 孙思邈观察他们的相貌之后说,孙俊会先发财,孙佑的事业成功将较晚,孙佺在几个兄弟中将会名气最大,但其不幸在于带兵多年以后, 孙思邈所预料的事情果然一一验证另外, 卢齐卿在幼年时曾遇到过孙思邈,当时孙思邈说“你五十年以后将为官,我的孙子将成为你的部下” 后来卢齐卿果然当了徐州刺史,而孙思邈的孙子孙溥也果然当了徐州萧县的县丞而,当年孙思邈和卢齐卿在讲话时,孙溥还没有出生!孙思邈技艺之神奇由此可见一斑,而他之所以被称为“药王” 自然与他高明的医术是分不开的,而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所编的医药学煌煌巨著——《千金方》 《千金方》是《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的合称,总共60 卷,记载药方8000 多个,它对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更被国外学者推崇为 “人类之至宝”,表明了孙思邈无愧于“药王”的称号孙思邈在长年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屡克顽疾,为后世所传诵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 卧床不起,群医诊之束手无策最后,太宗请来孙思邈为太后诊治,由于孙思邈为平民身份,不能接近皇后。

于是,孙思邈就让宫女将一根红绳系在皇后的手腕上,自己则捏着线的另一端,在皇后房外上演了名震古今的“引线诊脉” 经诊断,孙思邈认为皇后之病为胎儿不顺,说在皇后中指扎一针便能治好,群臣听罢,纷纷摇头,暗觉无稽之谈然而,事实果然如“医圣”所料,一针之后,皇后的怪病不仅痊愈了, 还顺利产下皇子唐太宗大喜之下盛赞孙思邈医术高绝,于是拔擢高官赐以金帛,但孙思邈推辞不接受唐太宗深为孙思邈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事的精神风貌所感动,最后同文武百官将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采集药材,为黎民百姓救死扶伤,任何人不得阻拦!( 五) 本草绝唱,二十七年铸精魂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为我国传统医学封建时代最后一位集大成者在长年行医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古书中关于许多药物的记载都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给治病带来极大的隐患,于是,他立志要重修本草,这是一项工作量无比巨大浩繁的工程本草中药种类繁多,各地名称不一,功效差别大,涉及范围更是广至全国,古籍多而杂乱,难以取信李时珍为实现重修本草的志愿,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他深入民间,到过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域,行程达两万余里他每到一地就咨询当地的郎中、农夫、渔夫、猎户等,并亲入山林寻找药材,亲自尝试确定其药性药效。

李时珍常年累月的实践过程使他积累了许多古籍中了解不到的药物知识,为其编著严谨的 《本草纲目》提供了更加可信、更加准确的资料李时珍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著我国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本草纲目》他打破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把药物分为水、 火、土、金石、 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16 部,包括 60 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全书52 卷,约 200 万字,载方11000 多个,载药 1892 种,其中新增药物374 种,附图1100 多幅《本草纲目》 规模之大, 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学著述,它是我国药物学上的空前巨著,是中国药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综合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它那极为系统而严谨的编排体例、大胆纠正前人漏误的确凿证据以及继承中有发扬的科学态度,都令人赞叹不已它先后被译成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十几种文字, 被公认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 更有 19 世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评价《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智慧的华夏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民族医学,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们不懈努力与总结,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耗尽一生的精力编著了这部号称“东方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 ,使得我国传统医学最终在封建社会晚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的、成熟的医学理论以及药学体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