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土 高 原位置:105°E~114°E ,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地势: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及原因:外力作用为主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内力作用:断层: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河流及水文特征:河流多为外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黄河(中游,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降水: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雨季较短)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表裸露资源:①矿产资源:煤矿:神府、大同、朔州、 西山、 阳泉 ②水能资源:(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 小浪底③旅游资源: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岗石窟、壶口瀑布农业生产:优势:雨同期热 、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谷子、冬小麦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主要城市: 太原、大同、 西安、兰州发展方向: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
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自然灾害:气象灾害: 旱涝、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兖—日线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国土整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④土壤: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①农: 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②林:扩大林草栽种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用材林,四旁绿化③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④牧:改善天然草场,减少载蓄量,轮封轮牧,保护草场重要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青 藏 高 原位置:80°E~95°E,40°N~30°N ( 28°N有雅鲁藏布江谷地)范围:横断山以西,喜玛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地形:高原地势高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面积大,高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多雪山,冰川,冻土广布,高原面起伏和缓河流及水文特征: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为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主要河流:雅鲁藏布江,黄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气候:高寒的高原气候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植被: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资源:能源:太阳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好,太阳辐射强烈;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有效辐射多)、地热能(羊八井是我国最大的地热汽田,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水能(落差大,水量大) 旅游资源: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大峡谷(95°E,28°N) 农业生产: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西藏江南”)优势:大气洁净,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河谷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 制约因素:热量不足,海拔高,土壤贫瘠,冻土广布主要作物:青稞(糌粑),小麦,豌豆工业生产:工业部门:钢铁、纺织主要城市:西宁,拉萨、林芝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高寒、冻土 地质灾害:地震国土整治——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拉萨,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
制约因素:自然: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冻土与湿地广布;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地处西南边疆邻国经济落后,内陆腹地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生活不便意义:①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②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③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④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目前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云 贵 高 原位置:100°E~110°E, 23°N~28°N (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范围: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地形: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势:地势崎岖不平,西高东低,山间有许多“坝子”地貌:山地被河水切割成许多峡谷,高原面不完整;山岭间散布着许多小盆地(“坝子”),是主要的农耕区;石灰岩广布,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暗河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河流及水文特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外流河,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无结冰期,汛期长,含沙量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多,集中在夏季,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积温4500℃~7500℃,属于湿润地区,冬季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多雨生长期218~365天,日照时数1500~2500小时,东南多,西北少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资源:矿产:贵州六盘水煤,云南个旧锡,磷广西平果的铝土,贵州铜仁的汞四川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云南动植物王国水能:二滩旅游: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石林、桂林山水、三江并流、滇池、洱海、黄果树瀑布、贵州茂兰农业生产:优势:雨热同期,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合作物生长制约因素:地处高原,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土壤较贫瘠, 河水易向下滲漏发展方向:①立体农业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云南发展彩色农业的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主要作物:水稻,油菜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纺织业,煤炭工业主要城市:昆明,贵阳发展方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改组改造力度,巩固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西南的制造业;以食品工业为龙头,搞好农副产品加工。
在培养、支持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发展民营企业交通运输:宝成-成昆、内昆、南昆、成渝、川黔、贵昆、湘黔、襄渝、昆河线自然灾害:气象: 洪水,干旱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有利条件: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占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滇南谷地是我国热带作物基地,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等大西南交通建设的障碍:自然: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样(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多峰林、溶洞、暗河),气候湿热,深居内陆社会经济: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毗邻国家经济落后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交通落后,已为成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存在问题:运力和运量矛盾突出;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薄弱;对外国际交往不便。
解决措施——加强交通建设: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有利于西南地区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促进西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脱贫步伐③南昆铁路:南宁—昆明建设南昆铁路意义:1.加速区域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西南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有利于加强同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带动西南经济的发展2.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利于加快大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4.巩固国防建设,保卫祖国边疆5.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6.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东 北 平 原位置:40°N~50°N之间,120°E~135°(125°E,45°N穿过平原中部)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
地形:①我国第一大平原;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分地势低平地势: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地貌:山水环绕,沃野千里外力作用以流水为主,为流水作用下的冲积平原河流及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量较大,含沙量小,外流河,结冰期长,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是降水补给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温较高,雨热同期北部寒温带,大部分为中温带,一年一熟南部辽南为暖温带一月均温在-30℃~-10℃之间东部长白山降水量800mm以上,东部和北部为湿润地区,生长期100~160天,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资源:矿产:黑龙江--大庆石油,鸡西、鹤岗的煤辽宁--鞍山、本溪的铁,阜新的煤,辽河油田水能:松花江上有丰满、白山水电站旅游: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白头山的天池、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丰林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农业生产:优势:气候夏温高,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且集中连片,土地面积大,水源充足,工业力量雄厚制约因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沼泽广布主要作物:粮食作物:小麦(春小麦,春播秋收),玉米,高粱,水稻,经济作物:大豆,甜菜,亚麻。
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比较美国与中国玉米带的异同比较美国相同点: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