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二十世纪西方艺术(讲义) 1887-1965)发表了《立体主义之后》一文,提出“纯粹立体主义”,或者以“纯粹主义”来代替立体主义宣称“明显性、客观性是纯粹主义的主旨”以建筑般的简明、明显、秩序,来安置画面的形态和布局他们指责“原发的”立体主义绘画已失之于“做作的装饰”和“怪诞的形式”,看法创造一种条理领会、秩序井然的绘画,从而反映现代机器文明的理性之美例如让内列作于1920年的一幅《静物》(图51),把桌面上的瓶、罐和其他物品,都处理成与六弦琴(吉他)的外形相一致的曲线形;瓶口、罐口、琴把的顶端,也都画成大大小小的正圆形,以求得简朴的构图和明显的比例至于色调,纯粹主义画家也力求单纯、明显,多以中性色(黑、白、灰)组成色调,因此画面显得特别冷漠有人讥讽他们的这类作品都像“经过严格消毒似的明净”,虽然诙谐,却颇中肯 让内列后来转向建筑,用“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笔名,发表《走向新建筑》一书(1921),成为国际风格建筑学派、野性主义建筑、有机建筑等重要风格的创始人,本世纪最宏伟的建筑师之一在论及本世纪建筑的章节中,我们还将作细致的介绍。
但是,不成否认,让内列在建筑方面的思想体系,在他从事纯粹主义绘画时,已经树立起来了 毕加索 在本卷所述的历史时期中,巴勃罗?毕加索不仅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而载入史册,而且还是这个时期整个美术运动的中心人物他像一支不知疲惫的弹石弓,总是在现代画坛稍显冷清的时候,就射出新的石块,不断地激起浪花和波涛他几乎加入过他那个时代的全体艺术流派,而且由他本人创立的流派也不在少数除了他本人具备的非凡创造力之外,这个时期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方文化环境变幻不定的气候也供给了适合的条件英国人罗兰德?潘罗斯①于1958年毕加索还健在时所作的《毕加索--生平与创作》一书开头便说:“在我们的时代中,传统势力已逐渐屈服于满怀空想家的信仰而举行革新的先驱者们的猛攻之下到了20世纪后半期,我们这一代人就不轻易了解这一斗争在其早期的强烈程度,那些领导进击的人们的英士气魄,以及他们那样朝气蓬勃地对当时的优势气力开展斗争的理由现在的形势已变得有利于开明的人们,由于终究是那些抱有空想的人们,那些过去受藐视的人们,现在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公认的英雄在这些英雄之间,巴勃罗?毕加索是一位不容讨论的显要的领袖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 诞生在西班牙南部的港城马拉加。
父亲唐?何塞?路易兹?布拉斯科在马拉加承担过桑?泰尔莫美术工艺学校的绘画教师,并作过美术馆馆长在中世纪,安达卢西亚山脉以南的地区都曾经是摩尔人的伊斯兰世界,大量神秘的城堡和清真寺雄伟地嵌在山坡上,明朗清澄的天空和终年积雪的木拉散峰,在幼年毕加索的心头播下了空想的种子在父母的教导下,他开头作画1891年,毕加索10岁时,全家迁居到西班牙西北角落科鲁那,由于父亲采纳聘约承担科鲁那城加尔德学院的美术教师同马拉加和暖晴朗的气候相反,这里潮湿多雾,山崖嵯峨,又使幼年的毕加索会意了北国风光的凌厉与萧瑟1895年10月,在全家回马拉加度夏之后,父亲采纳了巴塞罗那美术学校的教职,举家迁移到西班牙东海岸这个出名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去由于父亲的要求,14岁的毕加索经考试进入这所学校的高级班学习毕业时完成了油画《探望病人》(图52),这幅画在送往马德里加入1897年全国美展时,由他的父亲起名为《科学与和蔼》 1897年10月,他以优异的劳绩考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热爱在街头和美术馆随心所欲地吸取文化的养分1900年秋,毕加索第一次来到巴黎他直接来到蒙马尔特探索在这里的卖画为生的老乡,第一次品尝到自由职业艺术家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出售了几张油画之后,他重返马拉加。
1901年-1904年间,毕加索屡屡往复于巴黎和巴塞 罗那之间,由于生活穷困,总是在下等旅馆和贫民区生活他以这些穷愁潦倒的挚友为题材的油画,差不多全充塞着一层阴冷的兰色调这便是他的“兰色时期”(图53)1904年4月,毕加索定居巴黎,在名为“洗濯船”的贫民区与童根、格莱兹、雕塑家马诺洛?乌盖、诗人马克斯?耶科等为邻,过着浪漫的生活毕加索画了大量以马戏团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马戏之家》(图54)、《站在球上的少女》、《萨尔坦邦克一家》等色调展现和暖的粉红色,称为“粉红色时期”(1904-1906)在此期间,塞尚的大型回想开展幕,它对于活跃在蒙马尔特高地的青年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06年毕加索所作的《斯泰因肖像》和《自画像》(图55)已经显示出几何化的倾向 毕加索在塞尚的根基上对绘画布局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909年他开头把初步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一个规律性结论,那就是把雕塑般的头像体量,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织观众可以看到,毕加索在一些肖像中,包括与他共同奋斗三年的女仆人费尔南德?奥利维尔的几幅头像,都是这样来处理的而绘画上的试验,反过来又使他在青铜的《费尔南德?奥利维尔头像》(1909)中,探索出同样的问题。
毕加索还对埃尔?格列柯和中世纪西班牙圣像雕刻、非洲黑人雕刻深感兴趣,使他在1907年画出了《亚威农少女》(彩图2,1907)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作 1909年以前,毕加索无意也搞过一些雕塑他对这些作品的兴趣与同时期在绘画领域中的兴趣不相上下可能,雕塑作品帮他表明了绘画在《费尔南德?奥利维尔头像》上,他试图把性格的塑造置于次要地位,使它产生一种三度的图案作为朝全新的雕塑(构成雕塑或装配雕塑)迈进,这件作品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毕加索在分析立体主义中的进展过程,不妨用四件头像习作来加以说明:《女人头像》(1909)、《勃拉克肖像》(1909)、《弹曼陀林的少女》(1910)和《阿尔妇人》(1911-1912)这四幅头像显示了一种渐进的变化在这些作品中,第三度空间完全是根据那些平的、微成角度的平面来说明的它们被组织在一个线条的格子里,或是接近于绘画的平面 早在1908年,毕加索就把一张小纸片贴在一幅素描上,这就是拼贴艺术的开头1910年,毕加索和勃拉克都使用了实物,把视觉现实主义的要素插入到不断抽象的立体主义绘画中去 拼贴技巧的采用,标志着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立体主义风格的第一阶段,即分析立体主义的终止。
在三年多时间中,他的分析破除了艺术家的传统的人物、静物和风景画题材,产生出视觉的、象征的、记忆的或真实性的新概念此刻这两个人都打定扩大和丰富他们的手段他们的作品已不再是表达某种查看阅历了,而是用他们所掌管的造型手段去扩大绘画领域这就是后来“综合立体主义”形成的前奏 在这个阶段,毕加索的重要作品是《戴帽子的人》以及《玩牌者》《玩牌者》是一幅关键作品它是由广阔的、明显不同的块面组成的它概括了分析立体主义和拼贴的试验结果人物的形式和流露出来的心绪等感觉,预示着20年头初期宏伟的立体主义构图的诞生 1913年之后,毕加索的主要绘画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调、线的运用,包括表现手段的变化、重新采用主题、强调人物天性和整个画面的心绪等毕加索在《绿色的静物》里,不仅重新采用了纯洁的色调,而且留神屋子的空间,使静物具有触感这种方法使人想起塞尚,他貌似又反溯到后期印象主义 《苦艾酒杯》是毕加索值得一提的立体主义新雕塑它创作于1914年,以青铜铸成,并涂有六种不同的色调这时,毕加索对“铸造物体”的热心,是通过这种独特的雕塑方式表达出来的这种方式使他自己后来的雕塑和20世纪的其他雕塑相响应。
这是毕加索艺术的又一特色,并一向牵扯到50年头和60年头的现成品雕塑和波普艺术 整个说来,1907-1925年间的立体 主义运动,都是围围着毕加索和他忠实的挚友勃拉克而开展起来的其中1907-1909为“黑人时期”,或者说是立体主义的发轫期;1910-1911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1912-1914是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在此期间,毕加索又一度以古典的方式画了《穿小丑服的保罗》(图56)、《奥尔加》的肖像等,被称为“第一古典期”(1917)在综合立体主义中,毕加索还创造了“拼贴”(Collage)的肌理油画它实际上是最早的“波普艺术”1925年,他以《三个舞蹈者》一画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展览,虽然他从未供认自己是一名超现实主义者,但实际上已经道别了立体主义一向到1930年之前,毕加索始终处于变革、试验、探索和追求之中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像他这样的小学识分子(诗人、画家、音乐家)对严重的社会对立和精神危机这样一些本来是资本主义进展到垄断阶段所必然展现的现象,产生内心彷徨、迷惑和力求在自己的艺术中寻求“灵丹妙药”的一种思想反映所不同的是,从来没有一个画家,能够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对当代文化的幽默诙谐的把握,爆发出咄咄逼人的崭新语言,使理解他的人和不理解他的人都不能不供认他的存在,当然也不能不供认他的“主义”的存在。
这便是毕加索在1900-1930年的欧洲先锋艺术中无可置疑的宏伟作用关于他以后的艺术活动,后面还设专节论述 6.未来主义 同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不同,主要在意大利展现的未来主义(Futurism),不是一个单纯的美术方面的运动,而是广泛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的一场观念革命未来主义美术运动,只是其中的一翼 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菲力普?托马佐?马里内蒂(1876-1944)在巴黎出版的《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言一方面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完全变更,“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美”,因而看法未来主义文学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气力和竞争;另一方面他们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声称要扫荡从古罗马以来一切文化遗产,“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马里内蒂高喊:“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博物馆!啊,看着那些自命非凡的古画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漂泊,是多么地开心!举起镢头、斧子、铁锤,毫不手软地捣毁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 由此可见,未来主义实质上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立刻在绘画、音乐、戏剧、电影、建筑、雕塑,乃至服饰、烹调、装潢、语言、礼节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产生了猛烈的冲击波 1910年3月8日,画家波菊尼(1882-1916)、巴拉(1871-1958)、卢索洛(1885-1947)、卡拉(1881-1966)等人,在都灵市的奇亚列拉剧场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4月初又发表《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宣言说明,他们的绘画技巧,从本质上说,依旧来源于立体主义1911年,塞维里尼(1883-1966)向他们介绍了毕加索和勃拉克的最新绘画技法,他们在立体派的几何形和多视点的根基上,又加上了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因素他们的首次展览是1911年4月30日在米兰举行的展览会还同时展出一片面儿童绘画作品可能是由于时间匆促,未来派作品并未给人留下比立体主义更加别致的感觉评论家索菲奇指出了这一点马里内蒂和波菊尼等人追逐到佛罗伦萨,把这位承担《声音》杂志专栏编辑的批评家揍了一顿为了解巴黎画坛的新进展,由塞维里尼带着波菊尼、卢索洛和卡拉到巴黎去晋见毕加索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一下子使他们个个茅塞顿开,1912年2月5日在巴黎亮相的未来派画展便像样得多了。
例如波菊尼的《骑兵队的冲锋》(图57)、卢索洛的《光之家》、巴拉的《漫步?链子上的狗》(图58)、 塞维里尼的《塔里林舞会有动态的象形文字》(图59)等等,都被认为是有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