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期末复习,人教(部编版)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古诗词)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二、(文言文) (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谦恭的心,勤学好问,才能日有长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讲的其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告诉我们要以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静下心来,学得进去,这样就不会感到厌倦,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 曾国藩 (译文)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三、(日积月累)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抒发进步理想,抨击权贵,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气势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深入浅出诗歌大意)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到扬州去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诗歌赏析)这首诗是李白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诗歌通过描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二)◎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晋] 葛洪 (解释)不要整日就只是吃饱喝足却不干正事,不要因为偷懒不用功而浪费了光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解释)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晋] 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 岳飞 (解释)不要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解释)天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三)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全唐诗》存其诗两首诗歌大意)今晚是七月初七,我们早早地来到户外看着碧蓝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今晚要在鹊桥相会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在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也不知道穿了多少条丝线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诗歌的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四)太平盛世: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乐美好。
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说道不拾遗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生灵涂炭: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哀鸿,哀鸣的大雁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 诸葛亮 (解释)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 魏征 (解释)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 (解释)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 朱用纯 (解释)即使是一碗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七)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简介)张志和(732—774?),唐代诗人字子同,婺(w)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绘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诗歌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词作前两句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画出一幅水乡风光图,突出了垂钓的优美环境;后两句描绘出一幅雨中垂钓图,表现出渔翁的悠然自得之情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八)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诗歌大意)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诗歌赏析)这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绘的是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四、(词语积累) (一)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适宜 生硬 寻常 忘却 流线型 镜匣 清晨 孤独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形象化 美中不足 (二)播种 浇水 吩咐 爱慕 体面 深夜 (三)桂花 木兰花 糕饼 茶叶 泡茶 (五)汛期 山洪 暴发 访友 间隔 唯独 懒惰 平稳 保持 平衡 协调 美感 示意 家常 假如 理所当然 联结 (六)无价之宝 召集 大臣 商议 勇敢 机智 解决 难题 称赞 绝口不提 诚意 理直气壮 交付 商量 允诺 划归 典礼 约定 丝毫 客舍 胆怯 示弱 随行 推辞 拒绝 边境 职位 服气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能耐 高头大马 顺眼 诸位 乘机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七)猎豹 冠军 陆地 俯冲 高速公路 搭乘 火箭 浩瀚 发动机 呼啸而过 手电筒 赤道 难以置信 轻易 (八)侵略 共产党 妨碍 隐蔽 陷坑 拐弯 (九)自治区 猎物 尊敬 恩人 报答 酬谢 珍宝 龙宫 感激 重谢 叮嘱 复活 议论 崩塌 搬家 焦急 催促 发誓 千真万确 谎话 迟延 镇定 照实 后悔 悲痛 乌云密布 狂风怒号 震天动地 世世代代 (十)嫂子 剩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