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我意识的发展课堂PPT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2MB
约53页
文档ID:589784497
自我意识的发展课堂PPT_第1页
1/53

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部分:概念第一部分:概念•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我意识包括三个方面:•1.认识成分(自我认识)•2.情感成分(自我体验)•3.意志成分(自我调控)1 2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其中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 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概念有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投射自我是人们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它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自尊有着复杂关系 • 3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 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我”等问题她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我效能等层次其中,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4 3.自我调控•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

它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其中,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是自我控制的基础5 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 生理自我生理自我婴儿时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无法辨认外界和自己到7,8个月产生“我”的概念,到青春期躯体我逐渐成熟 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3岁开始,社会化开始萌芽,个体与外界开始频繁的互动,开始学习性别角色,社会规范,个体不断要求自己符合社会的要求,“社会我”形成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青春期至成年,心智逐渐成熟,个体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发达,价值体系逐渐变得复杂化,个人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开始形成6 第二部分:自我意识有关理论•1.冰山理论•弗洛依德(Sigmund·Frend )7 现实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道德原则享乐原则享乐原则8 2.爱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论  弗洛伊德把自我看做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弗洛伊德把自我看做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而埃里克森则相信,自我执行许多重间的传递者,而埃里克森则相信,自我执行许多重要的建构功能他认为,自我是人格中的一个相当要的建构功能他认为,自我是人格中的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的部分;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有力的,独立的部分;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去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是过去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的合理发展。

导人的心理性欲的合理发展            相对于弗洛伊德,爱里克森的自我概念更为理相对于弗洛伊德,爱里克森的自我概念更为理智、开放和积极他把诸如信任、希望、意志、同智、开放和积极他把诸如信任、希望、意志、同一性、创造、关心、智慧等品质都赋予自我,主张一性、创造、关心、智慧等品质都赋予自我,主张具有这些品质的自我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发展的具有这些品质的自我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问题,决定个人的命运每个阶段的问题,决定个人的命运 9 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爱里克森借用胎儿发展的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而开展的一个进化过程•他主张,人的一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是固定地以不同的先后顺序逐渐展开的,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因为它是由遗传所决定的•他指出,社会环境的作用表现在能决定每个阶段是否顺利度过,且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中,各阶段出现的时间早晚可能不一致;个体了的发展过程,是以自我为主导,按照自我成熟的时间表,将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既分段又连续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10 •爱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

•他指出,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加下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前一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则会缩小下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综合前一阶段危机解决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这两个方面•所有的发展阶段都是依次相互联系的,最后一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也相互联系因此人的发展的八个阶段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圆圈11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发展阶段发展任务 良好的人格特征 婴儿前期(婴儿前期(0--1岁)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婴儿后期(1--3岁)岁)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意志品质 幼儿期幼儿期    ((3--5岁)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目标品质 童年期童年期    ((5--12岁)岁)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青少年期(12--20岁)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色混乱 诚实品质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成年早期(20--25岁)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质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成年中期(25--65岁)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成年后期(65岁以后)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厌恶感 智慧、贤明的品质智慧、贤明的品质 12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

每一个正常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意识到当时所处的情境,体验着当时的情感,并给自己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扮演自己适合的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并且保持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举止,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13 一、动作动作 儿童运用尚不完善的动作技能实现了自己行动的目的,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强化儿童非常乐于 “自己来”,“自己来”的结果促使儿童的活动愈加熟练自如在活动中儿童更好地了解了物品的用途和各种行为规范,这就使儿童的思维和社会思维和社会性性得到较大的发展行动的成功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儿童的自我意自我意识识因此也得以产生 促进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14 二、言语言语 儿童运用尚不完善的动作技能实现了自己行动的目的,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强化儿童非常乐于 “自己来”,“自己来”的结果促使儿童的活动愈加熟练自如在活动中儿童更好地了解了物品的用途和各种行为规范,这就使儿童的思维和社会思维和社会性性得到较大的发展行动的成功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儿童的自我意自我意识识因此也得以产生 15 三 、记忆记忆Mark Howe设计了一个精妙的实验来研究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成于记忆的关系。

16 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二、实验过程二、实验过程实验的被试是实验的被试是88名名3~24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下,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研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应研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擦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擦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17 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三、实验结论三、实验结论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游戏伙伴阶段(第一个是游戏伙伴阶段(6~10个月),此阶段婴儿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个月),此阶段婴儿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兴趣,但认不出自己。

感兴趣,但认不出自己第二阶段是退缩阶段(第二阶段是退缩阶段(13~20个月),此时婴儿特别注意镜子里的映像个月),此时婴儿特别注意镜子里的映像与镜子外的东西是对应关系,对镜中映像的动作伴随着自己的动作更与镜子外的东西是对应关系,对镜中映像的动作伴随着自己的动作更是显得好奇,但似乎不愿与是显得好奇,但似乎不愿与“他他”交往第三个阶段是自我意识出现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自我意识出现的阶段(20~24个月),这是婴儿在有无自个月),这是婴儿在有无自我意识问题上的质的飞跃阶段,这时婴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鼻子上的我意识问题上的质的飞跃阶段,这时婴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立刻用手去摸红点,并立刻用手去摸18 3岁以前自我意识的发展总结:•1 1 1岁婴儿最初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统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7、8月大的孩子咬自己的手指、脚趾,有时会把自己咬疼而哭叫)•2 2 自我意识的发展时以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前提的1岁左右的婴儿学会走路,开始有了区分自己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3 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开始用“我”来称呼自己,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

19 婴儿教育专题:独立性的发展在婴儿个性的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独立性的发展在婴儿个性的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独立性的发展独立性的主要标志是有主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遇事总想依独立性的主要标志是有主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遇事总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它是性格的意志特征靠自己的能力它是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能动性的最初表现自觉能动性的最初表现1~3岁是儿童独立需要发展的关键时期岁是儿童独立需要发展的关键时期a.1岁左右,儿童手的动作和身体移动能力的发展,为儿童的独立岁左右,儿童手的动作和身体移动能力的发展,为儿童的独立活动提供了可能活动提供了可能.b.严格界定独立与任性的关系严格界定独立与任性的关系20 •2岁左右,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反抗期”,“我自己来”、“我要”、“是我的”、“我不”等词汇频繁出现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此时,孩子急需证明自己并不是毫无用处、软弱无力,他在尝试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个时候,父母一方面应给孩子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和积极的解决,日后较易形成良好的自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反之,如果父母给予过多的“不准”、“不许”来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孩子可能因此变得消极、没有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比如训练孩子的自主吃饭、自主系鞋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21 •即使是一个两岁的孩子,我们也可以问他是要半杯牛奶还是满满的一杯牛奶对于那些担心孩子总是选择半杯牛奶的父母,他们的问题可以从大半杯牛奶开始四岁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选择是要半个苹果还是一整个苹果六岁的孩子能自己决定煮鸡蛋是要老一点的还是嫩一点的22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23 24 2、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评价具有依赖性和情绪性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3~4岁之间2)自尊感产生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周岁左右 3)独立性和坚持性在幼儿期逐渐发展,4~5岁是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5岁期间25 (4)4岁到5岁期间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26 2、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小学一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2.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小学五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27 28 如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儿童必须放弃“ 自我中心” ,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关心理解他人的心情;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评价自己,调整自己的言行。

否则,他们很难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儿童的自我意识正是借助于一次次的误会、争吵、和好、共享而得到不断的发展29 如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2.让儿童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无论儿童对或错,进步或退步,都可以让他自己作出反思,从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30 如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成人对孩子的评价要有分寸,尽量少用“最”字,以免孩子产生自满或自卑心理;批评和表扬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笼统地对人,使儿童可通过具体的反思加以改进,经常指责孩子“很懒、很笨”,只能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31 如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提高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是衡量自我意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尺如何调整情绪,如何合理把握某一项活动的进程,并有意识地对活动结果的偏差进行自我矫正等,都需要重点指导32 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1.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3~4岁之间•2.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a.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的评价,再到对多方面的评价•(根据调查资料,3岁组儿童基本上还不能进行自我评价)•b.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明显地表现为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同时也表现了从外部行为向内心转化的倾向33 •c.幼儿评价与自我评价的道德性•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4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

只有到了5、6岁,儿童才能够自觉模仿成人从社会意义上来评价道德行为的好坏,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道德概念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34 •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a.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增强•b.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c.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强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35 •青年期的自我评价:•a.青年能够独立自主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较少年要深刻的多•b.青年要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发展•c.青年对自己的分析、评价比少年更全面、客观、主动•d.青年期的自我评价的改善促进了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分化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36 •(二)自我评价的功能• 最早进行自我评价研究的是霍林沃斯(Holingworth Leta Steter, 1886-1939) • 霍林沃斯提出9种品质(文雅、幽默、聪明、交际、清洁、美丽、自大、势力、粗鲁)• 有被试对自己的清洁的品质的评价比别人的平均评价提前5名,类似的还有聪明、美丽,而势利、自大、粗鲁退后5-6名 。

37 •(二)自我评价的功能• 最早进行自我评价研究的是霍林沃斯(Holingworth Leta Steter, 1886-1939) • 说明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高,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往往比别人低也就是说符合社会要求的品质会自我夸大,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品质会自我忽略• 12%的美国人 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老,但是用6%的人认为他们比实际年龄年轻86%的澳大利亚的人将他们的工作成绩看得高于一般人,而只有1%的人有相反的看法 38 •(三)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1、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2、通过与社会上与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3、通过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己39 •自我概念:关于自己的技巧、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觉的自我知觉•少年期的自我概念的总体发展趋势:•1.初中阶段,自我概念在大多数维度上,都呈现了U字形发展趋势•2.初中生在学业上并未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初一至初二的学生自我概念依然处于发展变化中,初二至初三自我概念正趋于稳定•3.初二的非学业自我概念发展程度最低。

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40 •4.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家庭自我•5.研究表明,初中生男女的自我概念差异主要体现在同伴自我上,且仅在初二上有差异,女生在同伴自我上优于男生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41 •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身体自我包含相貌、运动、身材、负面、性五个方面•从初一开始,呈下降趋势,到了初三到达第一个波谷•从高一到高三,有所回升•大一,身体自我概念到达最低点原因可能是打扮问题)然后逐步回升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42 •自尊: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杨丽珠、张丽华研究了儿童的自尊结构,结果发现,3~9岁儿童自尊结构包括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重要感: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纳•自我胜任感:儿童在游戏、体育、学习、交往等活动中,通过表现出成功的行为和能力,获得他人的赞许•外表感:从身体外表方面获得的一种自我价值体验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43 •幼儿自尊发展特点:•1.在5岁时,其自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2. 4岁和7岁是发展的一个关键期•3.3~9岁,女生自尊发展显著优于男生。

•4.城乡方面,城市儿童需要更多他人的关注来保持自尊农村儿童意识到自己体能不如他人时,会感到自卑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44 •初中生自尊特点:•1.由于初中生产生强烈的成人感,渴望确定成人的角色,渴望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强烈而敏感是初中生自尊感发展的主要特点•高中生自尊特点:•钱铭怡、肖广兰(1998)研究发现,青少年较高水平的自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挫折、困难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及精神病反应等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45 •西方大多数心理研究者认为,自尊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情感,它以深层心境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心境直接制约着人的情绪、情感,而人的情绪又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的动机强度•自尊的两个维度:1.归属感 2.掌控感•自尊=成功/抱负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46 •二、自我体验(一)自我价值感(sense of self —value )•消极办法的人格可能有三种:•(1)贪婪型:这种人存在这对赞扬和 感情的极度需要,因此,他们常常按照能够给自己带来赞扬的方式行动•(2)对抗型:因为常常听到不好的评论,又不愿意接受它,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以对别人的意见采取抵触、拒绝的态度来保持自尊。

•(3)回避型:他们对别人既不过分疏远,也不过分亲近他们以对别人的态度采取回避的态度来提高自我价值感47 •三、自我控制(self-control) •(一)自我控制的功能•1、发动作用•2、制止作用•自我控制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称“自我掩饰”48 •自控差产生的原因:•1.拖沓行为•a.赖床 b.吃饭拖拉 c.•2.溺爱•自我控制力的获得,是童年早期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果发现,儿童的行为最初受他人言语的调节,尔后受自己外部言语的调节,最后为自己的内部言语所调控49 第三节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三、自我控制(self-control) •(二)自我控制的机制行为符合标准吗?自己能改变行为以符合标准吗?积极情感中止自我认知改变行为消极情感回避或否认否是是否自我控制的反馈机制(Carver and Scheier,1981)50 久哈里窗•美国有两位教育专家,Joe与Harry共同推出“久哈里之窗”的说法 人的心中有四个区域:公开区(别人和自己都看得到的)盲点区(别人看得到,而自己毫无知晓)隐藏区(因为本性害羞或隐私知故而无公诸于世)未知区(神秘莫测,为潜意识或无意识)51 别人和自己别人和自己都看得到都看得到因本性害羞或因本性害羞或隐私而不公于世隐私而不公于世别人看得到而别人看得到而自己毫不知晓自己毫不知晓神秘莫测神秘莫测潜意识或无意识潜意识或无意识52 (四)不断超越自我53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