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第一章 概 况一、地理位置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罗山县境内,总面积 61.5平方公里东距合肥 300公里,南距武汉 150公里,西距信阳市 38公里,北距郑州 3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西距京广铁路和 107国道 4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 50公里、开武公路 28公里,北距沪陕高速、312 国道 30公里,距南信(阳)叶(集)公路 10公里,南有旅游公路与鸡公山相连,京港澳高速公路从灵山脚下通过并在灵山镇留有一出口,景区南边的另一出口鸡公山站开放,罗山、伍家坡、鸡公山、大悟、信阳常有公交车来此,交通条件便捷二、历史沿革灵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海拔827.7米,古人误以为此峰为县境最高峰之故因“八” 、 “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称为霸山此山“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 ,其中一次高峰叫小灵山, 因其山脉走向、峰峦气势极似释迦牟尼成佛的印度天竺灵鹫山;又因史书记载灵山“有求必应,每云必雨,验之信然” ,前来感受灵山道法的人,都能沾些灵气,因而被传颂为神奇仙山、灵验之山灵山旧有“七寺三庵” ,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 ,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
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明太祖朱元璋三上灵山,开大明三百年基业,敕封灵山为“皇山” 、灵山寺为“ 国庙” 、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 ,御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赐半副銮驾、金瓜、斧钺,亲笔御题“圣寿禅寺”匾额清康熙51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成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师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僧住持释大慧经常云游豫鄂两省,弘法利生,普施法雨,并结缘共产党,1944年为掩护地下党重要成员遭国民党军队枪杀,被誉为“现代济公”和“红色和尚” 灵山寺现代高僧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时,惊现700多粒舍粒子和七彩舍利花瓣灵山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于一体199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列入全省首批旅游景区(点)之一,颁发了经营许可证,统一对外开放1999年, 《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2010年) 》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豫政文[1999]236号) ,正式出台实施,规划总面积为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牙寺景区、龙凤祥林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 。
2007年7月,获得国家旅游局创 AAAA旅游区验收,并颁发证书三、自然环境(一)地貌通过燕山运动,本区完全形成南高北低、岗川相间的阶梯状现代地貌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灵山为主体,群峰耸立自然平均坡度约为2‰,最高峰灵山,海拔高度 827.7m,最低处在山前一带海拔 122.4m,绝对高差达 705.3 余米灵山西坡为信阳县,主峰与东坡属罗山县,山体面积 40 多平方公里,主峰西侧和北侧山势陡峻,主要景物分布在山东半坡上,峭壁与幽谷并存,深谷布满茂密的森林与千奇百怪的巨石,洞穴景观繁多,成为各个景区的重要组景要素,是河南主要的旅游胜地二)地质1、地质构造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风景区地处秦岭地层区桐柏大别地层分区,又属于华北和华南地层的过渡类型,地层简单,具有一新一老的地层特征在 30 亿年前为浩淼的海洋,由于14 亿年前中元古界秦岭地区隆起,本区地壳整体上上升,形成统一的中朝准地台陆壳区内第四系广泛分于山间盆地、山前洼地、沟谷河流两侧沉积,类型复杂,具冲击—湖积物特征,厚度 2~50m,中生界的垩系分布在龟山—梅山断裂以北地区,厚度 1620m,地质年龄为 9000 万年,中元古界信阳群分布于龟山、梅山断裂以南,厚度 5860m,年龄为 14.1 亿年。
下元古界苏家河群,其年龄为 14.1亿年太古界大别群,分布在豫、鄂交界外,约 29 亿年本区分布大小断层 4 条以上,主要为龟山—梅山断层、涩港—黾城断层、杨唐断层等涩港断层分布于小黄河谷风景名胜区以上断层成“井”字形围合历史上没有地震记载2、工程地质区内岩石类型有两种:即灵山复式花岗岩基与鸡公山混合花岗岩灵山复式花岗岩体是四次侵入活动的产物它包括第一次侵入的柳林岩体;第二次侵入的李家寨岩体;第三次侵入的香炉寺、黄山寺明月山、白云寺等岩体;第四次侵入的田山岩体、尚畈岩体、灵山岩体与区域地层走向一致,呈西北或近东西向产出,总面积 124 平方公里区内中粒花岗岩与细粒花岗岩分布很广三)水文水质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泻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处在大别山分水岭上,灵山南坡之水均汇九里水库,北有小黄河为淮河支流小黄河流域面积 796 平方公里,上中游有境内最大水库石山口水库,流域面积 306 平方公里,最大库容 3.5 亿立方米九里水库(界牌水库)总库容 8100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5200 万立方米,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4正常水位 138.3m,流域面积 50 平方公里,为景区最可靠的水源。
地表水多来源于降水,年平均降水总量为 1.28 亿平方米,最大降水量年份是 1954 年的 2235.6mm,最小年是 1966 年的 776.3mm降雨多集中于夏季,秋季干旱因而形成旱涝不均景区九里村以南之水入嬛水,复入淮河长江九里以北小黄河及其沟谷溪流汇入小黄河之后,入石山口水库,复入淮河年平均径流量为 0.446 亿立方米,径流深平均值为 493.15mm 全区汇水面积为 90 平方千米,核心区为 14.4 平方千米2、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1)地表水水质有关单位曾对灵山的水质,进行过分析,结果见表 1表 1类型 单位 浓度Na+ mg/1Ca2+ mg/1Mg2+ mg/1Cl- mg/1SO42- mg/1HCO3- mg/1总硬度 德国度矿化度 g/1PH 值水矿化类型为---------水质为中性低矿化度淡水其中氟和汞含量偏高,其他矿物质均在一级饮用水指标范围内水中缺碘,只有 0.8~2mg,完全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水质标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5准2)地下水水质水质化验结果见表 2:表 2类型 单位Na+ mg/1Ca2+ mg/1Mg2+ mg/1Cl- mg/1SO42- mg/1HCO3-- mg/1总硬度 德国度矿化度 g/1PH 值水化学类型为------型,水质为 ------水。
四)土壤本区受成土因素的影响,山地土壤分为黄棕壤、石质土、粗骨土和水稻土七个土属四大土类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为黄棕壤(海拔 600~840 米) 、石质土(海拔 300~600 米) 、粗骨土(海拔 200~300 米) 、黄棕壤性土(海拔 150~200米) 、水稻土(海拔 100~150 米) 灵山主体土壤垂直分布与王坟顶山相同,差异在 50 米范围内变更黄棕壤性土处于两主体山脚坡度小于 15°的部位,地势低平,水源充沛的山脚洼地,冲及冲旁,为水稻土,在冲下水库及塘近处为潜育型水稻土,冲上为潴育型水稻土,灵山寺以上为硅铝质粗骨土、硅铝质石质土中当及中当以上为硅铝质黄棕壤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6土壤分布面积,以硅铝质黄棕壤土分布面积较大,高山区的中部以上,占74%;次之为泥质黄棕壤性土占 10%,分布在坡度小于 15°的山脚以下;再次为硅铝质石质土,占 6%,pH 值 6.2,分布在没植被或稀树石质山地上;四为硅铝质粗土,占 5.6%,与石质土相间分布,pH 值 5.8,砾石含量高;五为硅铝质黄棕壤性土,占 3%,分布在沟谷与山脚,pH 值 6.5,六为水稻土,占 1.5%,分布在山冲或冲旁,库塘下面等。
本区绝大部分山岭的母岩主体为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次为浅粒岩,大理岩和角闪岩五)气候本区处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部,为北亚热带的边缘,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夏季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 15.1℃,大于 10℃的年活动积温 4874℃年日照时数为 2110.3 小时,年日照率为 48.5%,历年平均无霜期 227 天,结冰期 57 天年平均降水量 1208.7 毫米,春季降水量平均数321.7 毫米,占年降水量的 26.6%,夏季降水量最大为 550 毫米,占 45.6%,且降水强度又大,利于雨季造林和林木生长但易于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漫溢六)植被本区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维管植物 175 科 784 属 1876 种,其中蕨类植物 142 种,裸子植物 21 种,被子植物 1716 种依据《中国植被》及《河南植被区划》 ,灵山风景名胜区属于泛北植物区系,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地处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过渡地带,三方植物区系交汇,并容并存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二级有瓶尔小草、水青树、山白树、香果树、独兰花等;三级有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天竺桂、楠木、八角莲、红豆树、野大豆、青檀、紫茎、明光参、天麻等。
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7本区分成 7 个植被类型组,122 个群系,约 200 个群丛7 个植被类型为:1、针叶林:又分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有 11 个群系,其中以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油松林、黑松林分布面积较大水杉林主要分布于马放沟中,其他均为零星分布2、阔叶林:又分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可分2 个群系其中以麻栎林、栓皮栎林、枫杨林、青冈栎林分布面积较大,其他均为小面积零星分布枫杨林沿沟谷河川分布,枫香林、五角枫林面积很小,主要与麻栎林或其他树种混交,起到森林秋色、层林尽染的主要效果3、针阔混交林:分 5 个群系,以马尾松、黄山松与栓皮栎、枫香、化香、槲栎等树种混交而成,它们在景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4、竹林:有 5 个群系,有桂竹林、毛竹林、淡竹林、斑竹林、阔叶箬竹林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山村四旁、山脚处,十分分散,毛竹林主分布在灵山北面水库旁林缘,丰富了景观5、灌丛和灌草丛:可分 36 个群系,主根黄荆灌丛、枸骨灌丛荆条、酸枣、黄背草灌草丛6、草甸:分为 15 个群系,有典型草甸和湿生草甸,如狗牙根草甸、水苦荬、水苏、柳叶菜草甸等7、沼泽和水生植被:分 22 个群系,主要有香蒲、慈菇菱角等植物组成。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林海松涛相陪伴,气象万千,步移景异七)野生动物资源灵山动物繁多而珍奇,有 190 科 1067 种之多,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珍稀动物约 50 种鸟类为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景区中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 100 多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在风景区的放马沟一带其中,白冠长尾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珍贵无比其他动物,尤其是大型动物,由于以往狩猎破坏,已经濒临灭绝,建立保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8护区以来,实行禁猎措施,大型动物的数量有所回升本地区昆虫种类达到700 种,其中珍稀特有种拉步甲,大紫蛱蝶,翠凤蝶等色彩绚丽,斑纹多变价值极高,在林中,田野上、花丛中,它们成双成对翩翩起舞,令人心旷神怡由上述调查分析得知,由于灵山生态系统内食物链完善,衔接自然、自成体系,故可断言,只要不妄施人为因素,这里的生态系统将会遵循客观的自然演化规律,自我完善,因而灵山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自然生产力,可观的开发前景,这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灵山的自然景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灵山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首先应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四、区位分析(一)自然地理区位灵山位于河南罗山县南部大别山西部中段,距涩港镇 14 公里。
南部在铁铺乡,北部和西部边缘部分在朱堂乡与信阳县境内是第二、三地貌台阶过渡到中低山系构造侵蚀类型地貌二)交通区位灵山山风景名胜区交通组织分为两个层次:以郑州、信阳为中心的对外联系通道;对外交通中心与风景区之间的连接通道东距合肥 300公里,南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