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会计读书笔记关于会计读书笔记 现在许多专业都喜爱选择读书笔记,但这个专业看过的书你有没有打算好记录呢?一起来看看下文我整理好的关于会计的读书笔记,欢迎观赏! 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须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特地记录官”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限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近代会计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特地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
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当在其经济寿命期内实行肯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别并更加关切投入资本的酬劳因此,必需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酬劳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需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困难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安排也相应困难这些改变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供应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全部者与经营者的分别日益明显作为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全部者,必定关切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供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全部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全部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学问)对管理当局供应的财务报表不行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
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会计探讨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记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公认会计准则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缘由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需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需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起先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SeriesReleases,ASR),并在ASR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给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推翻权。
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验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orFAS)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睬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睬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睬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限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头起先,管理睬计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睬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安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睬计阶段管理睬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别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探讨方法上的拓展 70年头以前,规范性会计探讨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头后,实证会计探讨起先出现并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探讨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探讨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样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开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