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2《清贫》优质教案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9.45KB
约12页
文档ID:416555119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2《清贫》优质教案_第1页
1/12

12*清贫▶教学目标1. 认识“筹、矜、俘”等 9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吓”2.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3. 能理解题目意思▶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 9 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 “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 è”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 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3.语言运用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 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 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1 课时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1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 人的影响。

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 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 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 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 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 12 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3. 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 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 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课件出示l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l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3.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4. 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 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5. 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 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 句。

6. 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 2 自然段对 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 婪1)第 2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2(2)第 2 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请同 学们把这句话中的动词圈出来摸、捏、搜)两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 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只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说明方志 敏十分清贫)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这 是什么手法?(反衬)7.(1) 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指名学生回答拿、拉、抛掷、盯、威吓、 吼、说、弓、捏、搜、低头、注目、搜寻、塞、转、抢夺、望、命令)(2) 把两个国方兵士说的话画上横线3) 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激怒、凶恶、企望、失望、 怀疑而又惊异)(4) 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名学生回答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 不肯拿出来)(5) 从对两个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两个兵 士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想:方志敏是共产党里当大官的人,肯定有很多钱,他一 定是把钱藏起来了,不肯拿出来。

我们用炸弹威胁他,看他是要钱还是要命6) 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贪婪、卑鄙无耻之徒)(7) 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贪婪的?(作者通过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 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贪婪8.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 性格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利 用课前的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板块三品读重点,感悟精神1. 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国方兵士,在整个搜身 的过程中,方志敏有怎样的表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 句,体会方志敏的心理活动2. 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3l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 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l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 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 释1) 从对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方志敏的 从容不迫和清贫,以及他为了革命付出一切的高尚品质)(2) 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廉洁奉公,被俘时表现得正义凛然)3. 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

在对比中突出 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4. 我们只学习了课文中的一桩趣事,课文中还写了其他的内容来体现方志敏的清 贫请大家朗读第 1 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感受)5. 教师小结:“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 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句话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比较,突出共产党员矜持不苟和舍己为公 的品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板块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1.快速阅读第 9 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 上底的线袜)(1) 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讽刺)(2)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 (3)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方志敏的清贫、朴素)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题和中心) 3.学完课文后,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汇报4预设:(1) 清贫是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 的信念和浩然正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品质2) 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清贫的美德,现代的人奢侈浪费太严重,我们要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优秀品质3) 清贫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了这篇课文,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朴素的 人,一个有骨气的人5. 教师小结: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 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我们在《清贫》中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 神,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成长为有骨气的新一代的中国人6.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 的“富有”是指什么呢?(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品质)7.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 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气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 不用像革命先烈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也要学习方志敏同志追求精神上的富 足。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 解,深入理解题目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朴素的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重情趣所谓的“情”,就是感情语文课讲得动情,学生动情其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互 动导入部分就简要介绍方志敏了解故事主人公和故事背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趣”就是尽量将课上得富有5趣味,比如让学生表演读国方兵士与方志敏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 的探究热情2.重感悟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重点词句去体味、感悟比如理解国方兵士的贪得无厌,理解 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老师只用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去朗读和感悟,在老师的指导 下自己领会3.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生找到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读、品、 议、思,明白到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是运用恰当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学习完课 文,使学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更学到写作的方法,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