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一、 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科学五上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单元:光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有关光的思考P2——P42光是怎样传播的P5——P6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P7——P9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P10——P115认识棱镜P12——P146光的反射现象P15——P177制作一个潜望镜P18——P19二、 单元分析本单元主题“光”,包括“有关光的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认识棱镜”、“光的反射现象”、“制作潜望镜”七课时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光的概念,能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出现的情况,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探讨光的反射现象,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三、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本单元作业设计目标是: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些光直接来自光源,有些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可能发生反射或折射阴影的形成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的反射原理及其运用。
能用试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会做镜面反射试验、棱镜分光试验能制作潜望镜并观察能意识到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试验观察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2.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4.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5.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五、 课时作业有关光的思考基础性作业填空:( )是最重要的光源 )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让我们看到物体因为有了( ),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判断:没有点燃的蜡烛不是光源 )月光是光源 )闪电是光源 )发展性作业填空:萤火虫的( )会发光地球上的光主要来自于( )判断:钻石是光源 )白雪是光源 )问答题:什么是光源?介绍你了解的光源。
如果没有光,会怎么样?光是怎样传播的基础性作业填空:在做光的传播实验时,用到的材料有( )、( )、( )等门窗的缝隙透出来的阳光是( )的判断:光线从门窗缝隙透出来时是随意传播的 )光只能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不能在其他物体中传播 )下雨前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 )发展性作业问答题:光的传播有何特点?为什么我们能听到障碍物后面人的说话声却看不到本人?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基础性作业填空: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有( )、( )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 )、( )和( )等现象判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窗帘,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 )光照射纱布时光线可以全部通过 )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是能否让光线通过( )发展性作业问答题: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怎样?为什么不能直视太阳光?请用光的传播原理解释月食的成因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基础性作业填空:光从( )、( )、( )、( )、( )这些物质斜射进入空气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 ),发生( )现象发展性作业问答题:放在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认识棱镜基础性作业填空:当( )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 )不一样,就出现了( )、( )、( )、( )、( )、( )、( )等颜色的光除了太阳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 )颜色发展性作业判断:白光可以被分解 )被分解的光可以合成白光 )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 )问答题:描述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光的反射现象基础性作业填空: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任何物体都( )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带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 )判断:光遇到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反射 )光照射到镜面后可能改变路线 )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作用。
)一束光能够被反射无数次 )物体表面越光滑,其反射光线能力就越强 )发展性作业问答题:光是怎样从镜子反射回来的?描述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做光的反射实验制作一个潜望镜基础性作业填空:潜望镜的制作方法很多,用( )或( )都能做潜望镜在( )和( )上有很多用途判断:潜望镜能潜入水下使用 )潜望镜是利用内部的两面平面镜互相反射的原理制成的 )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片应( )、( )放置为了使潜望镜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 )度角放置发展性作业问答题:描述潜望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制作一个潜望镜并操作实践六、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判断: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激光笔不能对着皮肤照射 )光线进入水中后没有改变方向 )汽车观后镜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问答题: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在黑暗中不能看到东西?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光是怎样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七、 作业的批改方式:学生互批和教师自批相结合的方式。
八、 作业完成时间:每一课时基础性作业5分钟,拓展性作业10分钟单元质量检测作业25分钟九、 设计意图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 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 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将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 学、地球科学等分支这些分支具有研究方法的差异,也共享一些通 用的科学方法,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科学为技术和工 程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推 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科学为人类认 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 价值观念,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广义的理解中,科学 也包括技术与工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初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在当前“双减”教育大背景下,要求小学科学教学提质增效,作业设计与评价是检验、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创新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必要手段,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真正做到分层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的设计强调打牢四基的重要性,拓展性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的设计有易有难,既重视基础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所有题目的设计都从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有对学过知识的应用各个环节的题目可以根据学情适当选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只做简单题,其他同学也可以挑战难题十、 作业设计反思从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来看,75%的学生作业完成的非常好,10%的学生在挑战题上没做,15%的学生出现错误,这些出现错误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基础不好;二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读题,眼高手低,不认真,不仔细,实践能力不佳,部分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能力欠缺通过学生互批和教师自批,揪出了部分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过来。
也帮助没有做错的学生巩固了学过的知识通过本单元课程的作业设计,学生对本单元作业掌握较好,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与我而言,让我知道今后作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作业设计方面要避免死板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能从实践中领悟道理,受到启发,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设计方面尽量创设一些带有切合学生生活情境、给予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提高科学素养的题型每次作业的题量不要过多,但要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才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乐意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等这都是今后要完善的十一、作业评价表评价指标 等级 备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 等:答案正确、书写认真,内容具体,能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熟练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科学综合素养能力强 B 等:能理解内容,能领悟道理,受到启发,但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一般,比较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能提出较合理的、有一定操作性的建议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未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题的规范性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语文素养高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