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对策探究—、企业集聚迈向产业集群简析(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阶段 科技孵化器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自从20世纪50年代源于美国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至80年代为美国 科技孵化器发展的初始时期据统计,当时美国共只有12 个企业孵化器,其主要目标是缓解社区的高失业率,帮助失 业者建立企业使之能够自食其力并吸收部分劳动力早期的 科技企业孵化器由政府和社区联合建立,多数为非盈利性机 构,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经营场所、基本设施、配备基本企 业管理职能、代理部分政府职能(如优惠政策、法规)等企业 创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降低企业的创立成本,减少企 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组织的正常运行我国第一家科技企 业孵化器成立于1987年,即武汉东湖创业中心,它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孵化器事业的诞生1988年火炬计划的实施、1990年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第一次工作交流会、 1997年科技企业孵化器“九五”计划的制定、1999年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设立,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科技企 业孵化器在全国迅速兴起在这一阶段,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构成集群的组成要素因科技企业孵化器经济政策、技术优势 的吸引逐步进入到孵化器内部,但孵化器缺少系统规划和布 局,总体发展速度缓慢,孵化器的状态为一种依靠政府力量 自上而下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集群还处于萌芽阶段。
二)孵化器内部集群阶段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 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 —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 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进入21世纪,2000年《关于加快高 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1年《中 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叶五”期间发展纲要》、《关于叶五”期间大 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2003年《关于进一步 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 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孵化器及其入驻的企业在 这一阶段,与孵化器配套的各类服务机构成批进驻,其所提 供的软硬件服务内容涵盖了一个企业从开创到顺利实现经 营的全部需求,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各类配套服务降低 了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了企业投入和风险,大大提 高了成活率,加快了中小企业聚集到孵化器的速度,推动了 孵化器内部集群规模和数量急剧增长三)孵化企业由商品化向产业化转型阶段在集群内,随着越来越多的同类型中小企业集聚到同一孵化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同企业发挥自己的专长,进 行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形成一条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合作的 价值链。
与此同时,由于竞争的存在,孵化企业不断地将科 技成果商品化向产业化转移,迫使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改进产品及服务,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带 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形成和新经济的发展集群内部多表现出 的小企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信息集聚效应、文化集 聚效应、品牌集聚效应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 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孵化器也逐渐由综合性孵化器向现代 多种类型的专业孵化器转型,如电子、通信、生物制药、软 件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四)产业集群提升阶段 孵化器具有示范、辐射、拉动的作用企业孵化器依托当地资源,通过孵化器创新环境,优化整合资源,调整产业 结构,培养出具备竞争力的合格毕业企业,为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输送新动力当企业集群从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之后, 大部分会选择继续留在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与当地的高 新技术企业及相关支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服务机构一 起,在生产经营中进一步分工合作,在区域经济、文化、科 技等社会环境的有效支撑下,形成一个更具规模经济效益、 竞争力更强的聚集体,提升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 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现状及问题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创 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转移、科技 成果的转化、企业的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途 径。
据统计,2009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771个,场 地面积为289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423家,在孵企业人 数101万人,累计毕业企业为47273家在浙江,截至2008 年,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3个,在孵企业3319个,场 地面积164.9万平方米,孵化器总收入30639.7万元,累计 公共服务平台投资总额20957.4万元其中,国际级科技企 业孵化器共有15个,占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的 23.8% ,在卿企业1656个,场地面积71.9万平方米,承担 国际级科技计划项目达73个,累计公共服务平台投资总额 9891.7万元,累计获投融资企业达162个,在孵企业累计获风险投资额22412.1万元然而,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目 前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构内部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多, 从2008年数据看,机构管理人员平均人数为17.3人,其中 孵化器管理人员最多达300人,与发达国家的孵化器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在韩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构管理人员平均 人数为7人,不到浙江省的一半,而美国则只有3-5人负责 孵化器的整体运营与技术支持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支持方 面看,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技术人数平均为5.2人, 仅占管理人员的30.2% , 42.86%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技 术人员占机构管理人员数比例不到20% ,而只有15.87%的 孵化器专业技术人员占机构管理人员数比例超过80%o表1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技术人员占机构管理人员 数比例(二)孵化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缓慢资本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核心要素。
众所周知,企业的成 长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产品研发、推广、 产业化等每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企业孵化器 为初创企业提供各方面的软硬件服务,营造适合企业成长的 环境,但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因自身缺乏资金,不提供风 险资本,而是尽力为在孵企业寻求外部融资渠道,风险投资 就是其中一种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 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 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 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在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企业数 达5002家,但累计获投融资企业数才200家,不到总数的4% ,发展迟缓表2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获投融资企业数(三)区域发展不平衡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 管是国家科技孵化器数量还是非国家科技孵化器数量,都位 居全国前列,发展速度、规模、水平总体不错但是,在浙 江省内,根据2009浙江科技厅统计,全省11个行政区中, 已有9个行政区已设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舟山和丽水未建 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较快、发展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主 要集中在杭州和宁波,共有43家,占到科技孵化器总数的 68.3% ,数量较少的嘉兴为7家,绍兴为4家,湖州3家, 温州、衢州为2家,金华、台州为1家,可见浙江省的孵化 器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8年浙江省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分布图(四)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各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浙江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数也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建 设,以执行政府命令为导向,这与国外的孵化器有较大的区 别在国外,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孵化器的管理,而是通过 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法规制度来影响和引导孵化器的发 展,孵化器的运行不仅注重社会效益,更加追求经济效益, 市场化程度较高在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具有典型的行政 或事业运行管理模式,缺乏独立自主性政府对孵化器的介 入干预过度,从人员的调配、经费拨款、孵化项目引进到基 础建设,决策过于行政化,缺乏效率和灵活性,难以符合市 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此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这种对政府的 高度依赖性,很难实现孵化器自身的持续发展五)服务内容过于单一 国外孵化器的服务内容从基本商务服务、市场支持、金融会计管理支持、融资服务,到管理团队发展、新产品评估、 中试支持、产品设计支持、知识产权管理等,覆盖范围非常 广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针对种子期 企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基础服务上,对企业 创业期和扩张期市场支持、融资服务、管理团队发展、技术 商品化、战略伙伴渠道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足,孵化服务内 容单一,孵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促进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对策(一)健全孵化器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逐渐剥离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主导地位,不再直接投资兴办全资孵化器以市场为导向,逐渐引入社会力 量按企业化管理制度建设孵化器才能实现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原有的政府全资孵化器应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将原 以企业为主,兼顾政府和社团,共同组成股份制投资结构先的事业型运营模式向企业型转变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在这种模式的运营下,孵化器实行法人治理,按公司化运作, 以资产的保值为经营目标,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提高孵化 器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政府原先承担的社会功能,可以 通过购买孵化器的服务来实现,从而兼顾了孵化器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孵化器自身实现盈利,对企业或者项目 进行投资,提高企业成活率,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时又 促使孵化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协同发 展态势,最终可实现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二)搭建专业技术平台、发挥孵化器创新功能随着孵化器发展的深入,学科分类细化,不同的产业项 目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也有所差异,而 相近或相同的产业可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正因如此,围绕 区域优势产业的需求,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正逐渐由综合 型孵化器向专业型孵化器发展。
专业技术平台主要包括公共 专业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专业化培训中心的建立及专业技术 信息支撑等,它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整合政府和社会资 源,实现孵化资源的共享,一方面为孵化企业节约了实验仪 器设备的投入和试验费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 专业技术平台的搭建,吸引了同类企业集聚到孵化器,提升 了孵化器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孵化能力资金是任何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孵化器不仅可为资金流动困难或者资金不足的在孵企业提供各种孵化资金、创新 基金、融资担保等服务,还可成为利用外部资源的契约主体, 充当风险投资公司与新创企业交易的中介,为在孵企业拓宽 融资渠道,争取政府的各项专项基金并有针对性地向商业银 行、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投资公司、大企业和个 人推荐孵化项目和孵化企业,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提高孵 化项目的含金量四)重视品牌建设,培育集群文化孵化器品牌战略是指孵化器通过创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提高知名度,并以提高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吸引创业企业而 取得丰厚利润回报的一种战略选择打造孵化器品牌,不仅 要进行品牌环境分析、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推广,还 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进行品牌维护。
一方 面要强化孵化器品牌的保护意识,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另一 方面还要进行品牌跟踪,及时发现机遇和可能面临的威胁 通过品牌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自身价值、优化市场环 境,形成自己的孵化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集群文化建设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团队结构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构从业人员的教育 和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科学背景深、知识面广、市场意识强, 懂管理、经营、投资,善于沟通交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引进一批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经验的 人员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聘请大学、研究机构中既 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管理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