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血小板治疗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4MB
约48页
文档ID:42941447
抗血小板治疗_第1页
1/48

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临床应用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的胶原和vWF因子可以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脱颗 粒,释放出血栓素A2和ADP等血小板激活剂,引起更大范围内的血小板激 活,与此同时,ADP作用于血小板后使得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 激活,纤维蛋白结合于Ⅱb/Ⅲa受体,与血小板交联,形成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CS,卒中和PAD的病理基础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梗Q波心梗卒中PAD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梗, 卒中, 心血管死亡)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治疗主要包括三类•环氧化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ADP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普拉格雷 替卡格雷、坎格雷洛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依替巴肽 阿昔单抗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比较凝血酶血栓素A25HTP2Y12ADPADPADP5HT血小板 活化P2Y15HT2APAR1PAR4致密 颗粒产生凝血酶变形aIIbb3aIIbb3纤维蛋白原aIIbb3聚集扩增扩增 α 颗粒凝血因子 炎症介质TPa凝血GPVI胶原ATPATPP2X1阿司匹林 x噻氯吡啶 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活性代谢物 x替格瑞洛 坎格雷洛GP IIb/IIIa拮抗剂x xAdapted from: Curr Opin Cardiol 2008, 23:302–308理想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外及体内均有抑制血小扳黏附、聚集和释放 的作用; •能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 •能延长病理状态下寿命缩短的血小板的生存时间; •能延长出血时间但不引起过度出血; •口服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13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细胞膜磷脂花生四烯酸内过氧化物 PGG2、PGH2血小板活化 血管收缩 平滑肌细胞增生刺激环氧化酶阿司匹林PGI2抑制促进血管内皮血小板TXA2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COX) ,减少血栓素A2(TXA2) 形成(但同时抑制前列环素I2生成,不能形成胃 黏膜的保护屏障) •口服非肠溶制剂10分钟后即可起效(AMI时嚼服 ),口服7~10天达到最大抑制 •小剂量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65岁老年人下降19%~26% –种族:无区别 –肝功能不全: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无显著差异 –肾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10%的患者中 应用,获益将大于风险: (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nl Hg以下,同时有下列 情况之一者: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③糖尿病 (2)患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① 家族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者) (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 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家族史(男 <55岁、女<65岁)。

一级预防对象(无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家族史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缺乏运动高龄二级预防•定义:指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 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 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 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 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 治疗 二级预防 •NSTE-ACS出院后1年内再住院率高达20%,大 于40岁患者的病死率约为20%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方式治疗) 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 •无禁忌证时,所有患者均应用阿司匹林 75—150 mg/d如过敏或胃肠道严重不适而不能耐受且 无禁忌证时,使用氯吡格雷75mg/d •氯吡格雷不能耐受或有明确抵抗证据者,用替卡 格雷或普拉格雷作为替代 PCI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术后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维持 •接受BMS的患者术后合用氯吡格雷的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至少1个月,最好持续应 用12个月 •置入DES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2 个月 •对ACS患者,无论置入BMS或DES,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至少持续应用12个月 阿司匹林治疗建议 (一) •NSTE-ACS所有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负 荷剂量150–300mg,维持剂量为75–100 mg, 长 期治疗•ACS患者拟行CABG术前不建议停药•STEMI患者无论是否接受纤溶治疗,初诊时阿司 匹林150-300mg嚼服,随后每天75-150mg长期治 疗阿司匹林治疗建议(二)•有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选择较低剂量阿司匹林(75mg-100mg/天)•不能耐受或禁忌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考虑长期使用氯吡格雷75mg/d替代•因胃肠道出血而使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时,应同时给质子泵抑制剂 氯吡格雷治疗建议(一)•NSTE-ACS患者,不准备进行早期(5天内)诊断 性冠脉造影或CABG术者,所有患者立即给予氯吡 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继之75 mg/天。

除非有 出血的高风险,应持续应用12个月 •STEMI患者,无论是否采用纤溶治疗,应给予首剂 负荷剂量300mg(75岁以上和出血高危的患者不用 负荷剂量),继之75 mg/天,应至少持续两周14天 ,可考虑长期治疗,如1年氯吡格雷治疗建议(二)•服用氯吡格雷患者,拟行择期CABG术患者,建 议术前停用氯吡格雷至少5天,最好7天,除非血 运重建紧急程度大于出血危险•如果患者有长期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如慢性房颤 和房扑,左心室血栓,应用华法林使INR控制在2- 3,但此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会增 加出血风险,应该严密监测将INR调整在2-2.5 ,阿司匹林剂量建议为75mg,氯吡格雷剂量为 75mg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治疗建议•中高危NSTE-ACS患者(尤其TnT↑、ST↓或糖尿病),可在氯吡格雷+ ASA基础上,加用GPIIb/IIIa拮抗剂•不建议STEMI患者溶栓时联合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GPIIb/IIIa拮抗剂应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出血危险较高患者慎用或禁忌;若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应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不良反应的认识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腹泻、呕血、黑便 等,服药后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高发阶段,3个月达 高峰“ •机制 阿司匹林:1.直接刺激作用;2. 抑制COX导致前列腺素 (PG)生成减少,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氯吡格雷:不致溃疡,但阻碍已受损消化道黏膜的愈合 •危险因素 (1)消化道疾病病史(消化道溃疡或溃疡并发症史);(2)年 龄大于65岁;(3)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者;(4)同时服用其 他抗凝药或非类固醇抗炎药者;(5)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等 。

处理办法 •幽门螺杆菌的筛查与治疗 •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首选,优于米索前列醇 等黏膜保护剂和H2受体拮抗剂 )•合理联合应用抗栓药物(最低有效剂量,即阿司 匹林75—100 mg,氯吡格雷75 mg/d,INR目标值 在2.0左右等)•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可以每1~3个月定期检 查便潜血,这是简单、经济而又有效的方法 处理办法•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不停用抗血小板药 物而给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 •如果发生严重出血,对于心脑血管事件高危患者 ,建议不停用阿司匹林,而氯吡格雷至少停用5 d •但是对于ACS、植入裸金属支架1个月内、药物涂 层支架6个月内的患者,建议继续双重抗血小板治 疗 •严重出血威胁生命时可能需要停用所有的抗凝和 抗血小板药物处理办法 •换用新型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替 卡格雷,受药物代谢影响小) •增加噻吩吡啶类药物的剂量(如氯吡格雷600mg负荷 ,150mg维持) •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加用西洛他唑,50~100mg,bid) •戒烟、体育锻炼和有效的血糖控制可能会改善氯吡格 雷抵抗。

•不主张常规基于血小板功能测定增加氯吡格雷维持量 ;对选择性氯吡格雷低反应的NSTE-ACS(或PCI后) 患者.可考虑行CYP2C19功能丧失变异的基因测定提高依从性是重中之重 •国内的各种研究提示,行PCI术后,患者服用双 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仅为60%~90% •停药可引起反跳性的血小板反应性升高,出现高 凝状态 •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知识、对冠心病的了 解及医师指导等因素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 要因素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