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52KB
约25页
文档ID:266345701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_第1页
1/2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 导语:《世说新语》,中国古代志人小说集,题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实际是他组织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南朝梁刘孝标为其作注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陈仲弓为太丘长①,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②之,令吏杀焉③主簿④请付狱,考⑤众奸⑥,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解释】 ①长:县的行政长官大县为令,小县为长陈寔是太丘县长 ②收:拘捕 ③焉:代词,此处指代诈称母病的小吏 ④主簿:官名 ⑤考:考究,拷问,审察 ⑥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 【译文】 陈寔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诈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察觉,陈寔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他主簿苦求交给狱吏考究他的其他犯罪事实,陈寔说:“坑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考究其他罪状,莫非还能超过这件吗!” 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

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解释】 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仆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草,产蓐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培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杀人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在半道上听说有家生下孩子不愿培育的老百姓,就掉转车头前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强盗杀人的事大,理应先查办陈寔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呢?” 3.陈元方①年十一时,候袁公②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⑤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⑦,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⑧、孔子,异世而出,周旋⑨动静⑩,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陈元方:陈寔的儿子有德行,以孝著称 ②袁公:未知指何人,一说指袁绍 ③何所履行:“……何所……”古汉语固定格式,即“所……者为何”,所履行者为何,译为“所执行的是什么” ④绥:安抚全句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即“以德绥之” ⑤恣:听任,放手 ⑥法:效法 ⑦孤:古代是王侯的自称 ⑧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姬旦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武王死后,又辅佐周成王,代掌朝政 ⑨周旋:交往,打交道 ⑩动静:行止;行动止息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问候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颂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老父在太丘时,对强者就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就用仁爱来抚慰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就更加受到敬重袁公说:“我过去曾经做过邺县县令,正是用的这种手段不知道是你父亲效法我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于世应酬,行动举止,虽然相隔很远却那般的一致;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4.贺太傅①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②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③之曰:“不成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④诸顾、陆⑥役使官兵及藏逋亡⑦,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⑧时为江陵都督,故下⑨请孙皓⑩,然后得释 【解释】 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 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强族:豪门大族 ③屯邸:庄园 ④检校:查核 ⑤足:使动用法,使……充沛,意译为“补充” ⑥顾、陆:吴中的豪族大姓 ⑦逋(bū)亡:逃亡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隐藏,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⑧陆抗:吴郡人,丞相陆逊之子,孙策的外孙 ⑨下:当时陆抗所在的江陵居上游,孙皓所在的建业居下游,故说“下” ⑩孙皓:孙权的孙子,三国时吴国的亡国君主,公元280 年晋兵攻陷建业,孙皓投降,吴亡孙皓和陆抗有亲戚关系 【译文】 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府门吴中全体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

贺邵听说后,有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成啼,杀吴儿于是到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处境,然后把事情本末全部报告给了朝廷,获罪的人分外多当时陆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牵连,便特意从江陵顺流而下前往建业苦求孙皓扶助,这才得以了结 5.山公①以器②重朝望③,年逾七十,犹知管④时任⑤贵胜⑥年少⑦,若和、裴、王之徒,并共宗咏⑧有署阁⑨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⑩或云潘尼11作之 【解释】 ①山公:即山涛,字巨源 ②器:才能,才干 ③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 ④知管:主管 ⑤时任:当时的重任按:山涛当时任吏部尚书,所谓知管时任,是说他还亲自主持官吏的任免考选工作 ⑥贵胜:地位显贵 ⑦年少:年轻人 ⑧宗咏:尊崇称颂 ⑨阁:台阁,这里指尚书省的廊柱 ⑩“阁中,有大牛”四句:这是当时的一首歌谣大牛比喻的是山涛 和峤鞅:和峤,字长舆,晋武帝时任中书令; 鞅,驾车时套在牛马脖子上的皮套了 裴楷秋:裴楷,字叔那么,当时任吏部郎、河南尹、中书令等职。

驾车时拴在牛马屁股后的皮带 这两句是在比喻和峤和裴楷都是辅佐山涛做事的重要人物 王济,字武子,善清谈,性豪奢 剔嬲(niǎo):挑逗纠缠说的是王济围围着山涛,忙前忙后四句皆有讥讽意 11潘尼:字正叔,潘岳之侄他在山涛死后才入朝为官,官至中书令、太常卿《晋书·潘岳传》载,潘岳才名冠世,而不得志,又望见王济、裴楷力皇帝所宠爱,便题阁道说:“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秋,和娇刺促不得休刺促,形容担心 【译文】 山涛凭借才干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年过七十岁,还主持管理着时政那些权贵家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全都尊崇称颂他有人在阁道的廊柱上题道:“阁道东边有大牛,和峤在牛前,裴楷在牛后,王济在中间挑逗纠缠不得休有人说这是潘尼写的 6.贾充①初定律令,与羊祜②共咨太傅郑冲③,冲曰:“臯陶④严明之旨,非仆暗懦⑤所探羊曰:“上意⑥欲令小加弘润⑦冲乃粗下意⑧ 【解释】 ①贾充:字公闾,在魏朝任廷尉,主管诉讼刑狱;到晋武帝登位,任尚书仆射,与裴楷共定科令,制订(晋律) ②羊祜:字叔子 ③郑冲:字文和,深研儒术和百家之言,动必循礼魏齐工时拜司空,转司徒。

晋武帝即位,拜太博典雅乡公时.司马昭辅政,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法令,他们都先接洽郑冲,然后才公布 ④皋陶(yáo):也作皋繇,传闻是舜时掌管刑狱的法官,制定了法令 ⑤暗(àn)懦:昏庸怯懦 ⑥上意:皇上的意思 ⑦弘润:扩展润色 ⑧下意:提出观法,发表看法 【译文】 贾充刚刚定出法令,就和羊祜一起去征求太傅郑冲的观法郑冲说:“皋陶制定法令的那种肃穆而公正的宗旨,不是我这种昏庸怯懦的人所能探讨的羊祜说:“圣上的意思是想要叫你稍加补充润色郑冲这才概略地提出了自己的观法 7.山司徒前后选①,殆②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③,皆如其言唯用陆亮④,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⑤为贿败 【解释】 ①“山司徒”句:山涛在魏代曾任尚书吏部郎,到晋武帝时又任吏部尚书,后来升司徒吏部是负责选拔任免官吏的,山涛曾两次承担此职,所以说前后选 ②殆:几乎 ③题目:品评,评价《晋书·山涛传》载,山涛两次任选职共十多年,每一官缺,就拟出几个人,由皇帝挑拣;凡所奏甄拔人物,都各作品评 ④“唯用”句:当时吏部郎出缺,山涛推举阮咸,贾充那么推举自己的亲信陆亮;晋武帝选用了陆亮,山涛反对无效。

后来陆亮因犯罪撤职 ⑤寻:不久 【译文】 司徒山涛前后两次承担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一个人才也没有漏掉;只要他品评过的人物,都像他所说的那样只有任用陆亮是皇帝的命令抉择的,和山涛的观法不同,他为这事力争过,皇帝没有听从不久陆亮就由于受贿而被撤职 8嵇康①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②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③,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④,而况人乎?” 【解释】 ①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人,竹林七贤之一公元263年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杀害 ②康子绍:嵇康的儿子,字延祖历任秘书丞、侍中等职,在晋朝宫室内乱中维护为晋惠帝(司马衷),被乱兵杀害 ③出处:出世与隐退 ④消息:一消一长,彼此更替 【译文】 嵇康被杀之后,山涛举荐嵇康的儿子嵇绍任秘书丞嵇绍向山涛询问出世与隐退的事情,山涛说:“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时,尚且有一消一长的变化,更何况人呢?” 9王安期①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②推③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解释】 ①王安期:《名士传》中曰:“王承字安期,太原晋阳人。

父湛,汝南太守承冲淡寡欲,无所寻尚累迁东海内史,为政清静,吏民怀之 ②纲纪:这里指的是州郡主簿一类的官 ③推:推问考究 【译文】 王承任东海郡的内史有个小吏偷了池塘里的鱼,纲纪推问要查办他王承说:“周文王的苑囿,跟百姓共同享用池塘里的鱼又有什么值得怅然的!” 10.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①一犯夜②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③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宁越④以立威名,恐非致理⑤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解释】 ① 录:逮捕,拘拿 ②犯夜:违法宵禁令晋朝法律,夜里不能在路上走 ② 受:通“授”,授课 ④宁越:据《吕氏春秋》记载:“宁越者,中牟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也学,三十年那么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不敢休;人将卧,吾不敢卧’学十五年,而为周威公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